郭 倩
(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農業農村局,河北邯鄲 057750)
雞養殖戶在養殖雞群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雞群感染疾病的問題,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雞球蟲病,此病癥屬于典型的傳染疾病,而且傳播速度較快,嚴重影響了雞群養殖效率。由于雛雞剛出生不久,日齡短、體形相對瘦小,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最容易受雞蟲病的侵襲。對于日齡長和成年雞群來講,自身免疫力相對較高,能夠抵御外界環境的影響,即使感染了雞球蟲病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表現出來,從而將疾病傳播到雞群中,無法使雞只健康成長,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雞應激是在內部與外部不良刺激的影響下發生的,也是雞對刺激因素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包括進食少或停止進食、免疫力低下、心跳過快、生長緩慢、產蛋效率低等。雞應激的形成因素有很多種,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3 類:第一,養殖人員沒有搭配營養均衡的雞飼料,導致雞只營養不良,屬于營養因素;第二,養殖人員在飼養雞只過程中各方面管理方式有所欠佳,形成管理因素;第三,雞舍的溫度與濕度、光照時間、雜音、刺激性氣體等都屬于環境因素。
球蟲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雞只疾病,球蟲寄生在雞只的腸道內,并產生嚴重損害。研究人員根據球蟲病病原體的屬性總結出十多余種雞球蟲病類型,其中有九種已得到研究證實。如日齡較短的雞只最容易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蟲,主要寄生在雞只盲腸部位,發病率、死亡率極高。艾美爾球蟲主要寄生在成年雞只小腸中間部位。
雞群的圈舍、食物、飲水中都有雞球蟲存在的可能性,如果雞只進食了蟲孢子化卵囊后,孢子化卵囊在其體內快速繁殖,經過一周左右的時間形成并排出卵囊,導致其他雞只感染雞球蟲病[1]。
以某縣雞場養殖戶為例,該養殖戶購入1000只出生1d 的雛雞,將其放置在雞舍中進行飼養。在飼養過程中按日齡為雛雞注射免疫疫苗,14 日齡為第一階段,待雛雞生長日齡達到30d 是接種疫苗的第二階段,40 日齡左右的雛雞進行第三階段疫苗接種。在第三階段免疫前,雞群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但經過1d 的時間,會有部分雞只出現不良癥狀,包括步伐不穩、精神不振、目光呆滯等,但排出的糞便并無異樣;免疫后第二天,出現異常的雞只越來越多,約占雞群總數的10%,很多雛雞排出的糞便顏色偏深,呈粘稠其稀狀態;免疫后第3 天,有約20%的雛雞相繼出現不良癥狀,有的雞只雞冠顏色逐漸變淡,同時排出紅色的糞便,而且精神狀態欠佳。出現異常時,雞只飲水次數相對頻繁,導致嗉囊過于膨脹,將患雞倒立后從其口中流出酸臭味的絲狀黏液。
雞群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受到雞球蟲病的侵襲,其危害性極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雞球蟲病會影響雞群的消化系統,導致其腸道粘膜出現不良癥狀,消化功能明顯降低,不能充分吸收飼料中的營養物質,腸道蠕動能力變差,進食的飼料會隨著大量的粘液水分排出體外,導致雞群出現瀉肚的現象。由于雞只的腸道粘膜受到嚴重的破壞,身體嚴重缺乏營養物質,生長發育過于緩慢,甚至會停止生長,明顯提高了雞群的淘汰率。
第二,雞球蟲病會打破雞只腸道粘膜的保護屏障,使雞只腸道中的菌群處于失衡狀態,嚴重影響了機體的免疫功能。損傷雞只的腸道粘膜是雞球蟲病的主要特征,日齡較短的雞群最容易感染雞球蟲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遠高于成年雞群。小于30 日齡的雛雞、或60 日齡以內的雞群雞球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對于成年雞群,抵抗力較強,即使感染了球蟲病,其臨床癥狀不明顯,但卻降低了雞只的產蛋量。
近年來,很多農村養殖戶時常會發生雞群感染雞球蟲病的現象,造成雞群感染疾病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
雞球蟲病的發生與季節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在氣溫高、降雨量大、濕度較高的地區和季節是雞群感染球蟲病的高發期。以秦巴地區為例,由于該地區四面環山,樹木叢生,一年中的降雨量很多,環境的濕度也相對較高。秦巴地區每年的4—9 月份,平均氣溫高于30℃,且該地區的濕度高達80%,這樣的環境更有利于雞球蟲病的發生和流行[2]。
4.2.1 農戶的養殖理念和認知水平
雞球蟲病的發生率、感染率與養殖戶的養殖理念和認知水平有直接關系,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雞群養殖戶飼養規模較小,雞群的飼養空間有限,也不會投入過多的資金,從而忽視了雞只的養殖質量,養殖理念相對滯后。除此之外,很多農村地區的養殖戶對利潤的收入不夠重視,將雛雞養到成年雞后一部分進行售賣,一部分留下食用,導致農村養殖戶對雞球蟲病的認知度較低,更沒認識到雞球蟲病對雞群的危害性。當雞群出現球蟲病癥狀時,養殖人員沒有對癥下藥,給患病雞投喂普通疾病藥物,加重病情,進而死亡率增加。
4.2.2 養殖模式
農村雞群養殖戶通常采取放養方式,飼養方式欠佳,在搭建雞群圈舍上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四面環山的秦巴地區植被覆蓋率極高、人口數量少,很多土地無人耕種,此種地勢條件為雞群創造了很大的活動空間,活動區域較為廣泛,但雞群在放養的過程中會排出很多糞便,不易于展開清理和消毒工作,增加了雞群感染球蟲病的概率,很難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其次,在耕地面積較多的丘陵地區,養殖戶會在院內以及房屋其他空閑區域使用籬笆搭建雞舍。這樣的養殖模式限制了雞群的活動范圍,養殖人員通常會將雞群的飼料和飲水擱置于地面上,與雞群排出的糞便共存,雞舍的環境受到一定的污染,如果沒有做好清理、消毒工作,雞群很容易感染球蟲病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
最后,在養殖戶相對集中的區域,養殖人員都是使用木條等搭建簡易雞舍。相較于使用籬笆,木條搭建雞舍具有一些優點。養殖人員可以設置飼料和飲水的用的料槽和水槽,將其掛在雞舍外,同時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確保了雞群飼料和飲水的安全性,此種養殖模式更易于進行消毒打掃。其缺點是雞群密度較大,降低了雞舍空氣的流通性,縮小了雞群的活動范圍,使雞只得不到充足的運動量,自身免疫力會越來越低,很容易形成交叉感染。
4.2.3 飼養方式
農村地區的養殖戶在飼養雞群過程中,通常會利用種植農作物產出的糧食進行飼養,很少購買飼料,雞群嚴重缺乏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影響了雞只的健康生長,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變弱。除此之外,農村地區的養殖戶對雞舍的衛生環境和疫苗接種問題不夠重視,沒有定期對雞舍進行清掃、消毒,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給雞群接種雞球蟲病等疫苗,使雞群很容易受到球蟲病的侵襲[3]。
全面做好預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雞球蟲病的發生率。養雞殖業戶要具備“預防為主、防大于治” 的養殖理念,根據雞球蟲病的癥狀做到對癥下藥,按照科學、合理的用藥方案為患病雞投喂藥物,使患病雞盡快恢復。預防固然重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從根本上降低雞球蟲病的發生率,促使養雞業保持穩定的發展狀態。
對感染球蟲病的雞群應當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出現雞只死亡的現象。目前,藥物對治療雞球蟲病具有良好的效果。青霉素G 鉀、妥曲珠利、鹽霉素鈉(10%),以及以奈喹酯為主要成分的喹諾啉藥物等,有效殺滅球蟲,對患病雞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養殖人員還要注意藥物治療時的各個環節:
第一,必須將患病雞和健康雞隔離開,將其移至其他雞舍進行藥物治療,以免將疾病傳染到健康雞群,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降低傳染率和死亡率。
第二,養殖戶對患病雞投喂藥物時,不可固定使用一種藥物,可以循環使用治療球蟲病的幾種藥物,以免寄生蟲產生耐藥性。如果堅持使用一種藥,治療效果不會很明顯[4]。
第三,如果患病雞出現腸道出血的狀況,要及時給予止血藥物;如果雞只被球蟲病損害了肝腎器官,應當將水劑人魚肝油加入到患病雞的飲水中,起到保護肝腎的作用,以上都屬于球蟲病的并發癥現象,養殖人員也要引起重視。
第四,養殖人員在對感染球蟲病的雞只進行藥物治療時,還需要觀察健康雞群是否存在異常,做好雞群感染其他疾病的防范工作。
5.2.1 引導農戶逐步改變傳統的養殖理念
現階段,很多雞養殖專業戶的經濟效益并不樂觀,其原因主要是養殖人員依然采取傳統的養殖方式,不具備先進的養殖理念,再加上沒有按時為雞群接種免疫疫苗,導致雞只體質較弱,肉質和蛋類產品達不到質量要求,所以,雞養殖專業戶必須盡快改變以往的養殖理念。要想提升雞養殖專業戶的養殖理念,需要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推廣下逐步開展。技術人員可以利用當地村委會以及群眾力量,宣傳正確的養殖理念和飼養方法,通過技術人員的宣傳和大力推廣,引導養殖人員采取先進的養殖理念和飼養方法來養雞。同時農業技術人員還要普及雞群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使養殖人員按時為雞群接種疫苗,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地區雞球蟲病防控問題[5]。
5.2.2 改變養殖模式和飼養方式
要想做好農村地區雞球蟲病的預防工作,必須要摒棄傳統的養殖方式和飼養方式,這也是農村地區養雞戶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為提高雞舍的干燥度,在搭建雞舍時,要確保雞舍具有良好的通風性,并且光照充足,改善以往濕度較高的雞舍環境。同時養殖人員在搭建雞舍時還要考慮到空氣的流通性、防澇性,以上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雞群感染球蟲病。
5.2.2.1 采用網上平養,推行籠養
摒棄傳統的散養方式,為避免雞群生活在濕度較大的地面上,可以在雞舍中搭網或搭建木板,在網上或是木板上進行養殖,同時將雞群的水槽、料槽各自獨放,避免雞群在飲水、進食中交叉感染[6]。
5.2.2.2 控制好雞舍的溫度和濕度
溫度和濕度也是誘發球蟲病的主要因素,所以要合理控制雞舍的溫度和濕度。通常情況下,雞舍的溫度保持在30℃以下為宜,濕度一般控制在60%,如果超出這兩個數值,需要及時打開雞舍的窗戶進行通風,降低雞舍的溫度,提高雞舍的干燥度,有效減少球蟲病的發生。
5.2.2.3 加強雞舍和周圍環境的清理、消毒
保持雞舍衛生也是預防工作的關鍵環節。養殖人員應當及時清理雞舍地面積水,糞便、飼料殘渣等,鏟除損害雞群的有害生物。另外,還要定期對雞舍進行全方面消毒,以每周一次的消毒頻率為標準,同時養殖戶在消毒過程中,不可使用一種消毒藥,應當購買兩種以上的消毒藥循環使用,避免病菌對藥物產生耐藥性,達不到殺菌效果[7]。
5.2.2.4 合理調整雞群日糧營養成分
雞飼料中含有多種促進雞只生長的營養成分。因此,農村地區的養殖戶應當對雞群適量投喂飼料,使雞只充分吸收飼料中的營養,增強雞只體質,達到有效的預防效果。
5.2.2.5 接種疫苗
目前預防球蟲病最科學有效的方法就是疫苗預防。按時為雞群接種疫苗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提高雞只自身免疫力,從而不易感染雞球蟲病。對于接種疫苗的雞只,需要根據其不同階段的日齡確定接種時間,第一次接種疫苗的為3 日齡的雞群;10 日齡時進行第二次疫苗接種;20 日齡時可進行第三次疫苗接種,接種三次即可。同時,為保持疫苗在雞只體內的效用,在接種后的兩周內,不可以對雞只投喂治療球蟲病的藥物。因此,在雞群接種14d 后,可以在雞群的飼料和飲水中適量添加抗球蟲藥物,可有效提升免疫效果[8]。
球蟲病是雞養殖領域發生流行相對比較普遍的一種體內寄生蟲疾病,流行范圍十分廣泛,一旦寄生蟲在腸道當中寄生繁殖,會導致整個雞群出現嚴重的腸道損傷,同時還會誘發其他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繁殖生長。防控雞球蟲病,在做好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診斷的基礎上,一定要做好與雞球蟲病相似疾病的鑒別,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并制定合理的養殖管理制度,加強環境的有效消毒嚴格消毒措施,從而有效防范球蟲病。只有通過嚴格的管理和科學合理的環境調控,才能夠切斷病原的傳播渠道,將球蟲的發生流行控制在萌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