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許勇 宮亮 李里
摘? 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地高校廣泛開展線上教學。檢體診斷學見習課一直以來以線下課為主,在特殊時期積極開展線上見習教學。檢體診斷學見習課線上線下存在很多差距。該文將對檢體診斷學線上見習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為線上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疫情防控常態化;檢體診斷學;線上見習;教學模式;見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5-0099-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infection, online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carried ou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he "Physical Diagnostics" probation course has always been given priority to online classes,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actively carry out onl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Diagnostics" probation course in the special period.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online probation teaching mode of Physical Diagnostic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Keywords: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hysical Diagnostics; onlin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probationary teaching
檢體診斷學是醫學專業課程的基本課程,是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專業、麻醉專業及口腔醫學等專業的基礎學科,是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是醫學生從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到臨床實踐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步[1]。檢體診斷學對醫學生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和診斷水平的提高和培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習好“診斷學”對于醫學生提高診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規范臨床基本技能對提高臨床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檢體診斷學主要學習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操作部分主要通過見習課學習。既往見習課均在線下進行,授課教師示范,手把手指導學生如何手法正確,如何進行查體。見習課程結束會進行統一的技能考核,讓同學們充分掌握基本技能,為后續的臨床醫學學習奠定基礎。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各地由于疫情的原因,隨時可能出現封閉控制情況。非常時期,線上教學有力地緩解了疫情背景下學校教育的燃眉之急。高等學校同樣根據各級指示面臨隨時封校的情況,線下教學改為線上進行[2-3]。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比,使得教師授課形式多樣化,督促授課教師不斷學習。授課教師不但要有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具有很強的信息操作技術。目前的線上教學主要為釘釘直播或騰訊會議,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不斷研究更多的教學資源,例如短視頻、教學課件、習題庫等,更加豐富和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當然線上教學存在很多弊端。線上教學學習氛圍不足,學習效果不如線下教學。線上授課教師無法在課堂上直接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交流。由于線上教學缺乏授課教師的現場指導,所以無法及時面對面給予課堂反饋,特別是針對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
對于醫學院校而言,主要講授以實踐操作技能要求為主的檢體診斷學見習課也同時進入線上授課。如何能最大程度地讓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同質等效,是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線上線下見習課的不同入手,探索檢體診斷學線上見習教學模式,為線上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一? 線上見習教學和線下教學相比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線下見習課授課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在基本檢查視診觸診叩診聽診時,可以手把手指導同學練習,例如觸診手法的深淺,叩診的力度及指法等,授課教師可以親自演示,親自動手指導。而線上教學授課教師無法和學生面對面,無法對學生進行手把手指導,直接導致無法及時調整學生的錯誤操作。第二,線下教學一般授課教師采用專供教學使用的模擬人進行教學,在模擬人上進行標準演示,學生在模擬人上操作練習,而線下教學學生無法在模擬人上操作,使得學生們動手操作空間減少。第三,線下教學時授課教師可以時刻監控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和把控學習節奏,而線上教學授課教師對學生的監管效果有所下降。在這些問題面前如何借助數字技術手段,采用新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現代化中醫類臨床人才,成為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現將錦州醫科大學(以下簡稱“我校”)2022年度檢體診斷學課程線上見習教學模式實踐做一一介紹。
二? 線上見習課前準備
首先,教研室及授課教師深入進行學情分析。檢體診斷學見習教學授課對象為臨床醫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此部分學生基本完成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將要進入臨床實踐階段。此階段,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技能動手能力不強,而檢體診斷見習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臨床思維培養能力。
其次,制訂適用于線上見習課實施的課程方案,完善課程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目前我校檢體診斷學見習課一次為4個學時,共計160分鐘,其授課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回顧及查體技能實練。通過教師線上展示、學生學習、課上答疑、觀看實驗標準化操作視頻和匯報討論等形式,學生從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以互聯網為載體,以電腦或手機為工具,在檢體診斷學見習教學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不同教學階段中給予學生教學過程的全新體驗,并同時進行形成性評價。通過集體備課,教研室全體教師共同制訂教學方案。
接下來,教研室統一選擇應用網絡平臺。當前,網絡教學平臺資源眾多,各具特色[1]。篩選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是線上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重要技術前提。我校主要應用雨課堂5.2嵌套騰訊會議軟件,該軟件既可以實現師生有效互動又可以保存在雨課堂資源庫,隨時方便同學回放學習。另外,以見習小組為單位建立微信群,為師生互動提供交流平臺,有利于教師及時發放教學安排信息、教學資料,便于教師對學生的遠程管理。
最后,在上課前通過雨課堂發布課前預習內容,讓同學們進行有效預習,提升教學質量。授課教師需要在手機操作界面時刻監督同學們預習情況。
三? 線上見習授課過程
(一)? 教學時間
嚴格按照錦州醫科大學教務處發布的教學時間進行授課,通過雨課堂發布簽到二維碼,記錄考勤。
(二)? 教學方式及教學方法
課程第一階段:通過雨課堂進行理論知識復習,應用講授法、案例法、任務驅動及翻轉課堂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理論知識線上復習。課程第二階段:使用騰訊會議模式應用“直觀演示法”,進行查體操作學習。授課教師首先在標準模擬人身上操作,并指導動作要領,之后同學開始操作。按課前分組,每組同學中選擇一個同學作為標準化病人,其他同學聽從老師指示開始查體操作。在同學操作過程中,全部打開攝像頭,老師通過屏幕觀察同學們手法是否正確,并及時糾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通過騰訊會議或微信群線上隨時回答同學們提出的疑問。課程第三階段:老師逐一考核同學本堂課內容的掌握程度。老師根據考核結果確定幾個動手能力強學習效果好的同學,鼓勵其進一步指導其他同學進行查體練習。
四? 線上見習課后復習
課程結束后,授課教師在雨課堂和微信群發布見習作業,并設置作業完成截止時間,鼓勵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梳理,上交電子版作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完成見習作業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可在微信群跟授課教師進行討論。
五? 線上見習教學效果評估
在2021—2022學年,臨床醫學專業、影像診斷學專業及麻醉學專業共計218位學生進行診斷學授課。理論課部分應用雨課堂常態授課。見習課部分應用雨課堂嵌套騰訊會議模式上課。見習課全部結束后進行線上考核??己酥饕獌热轂?0項操作,每項10分,共100分。具體考核項目包括病史詢問,病志書寫,臨床思維考核,醫患溝通考核,皮膚黏膜甲狀腺淺表淋巴結檢查,肺部查體,心臟查體,腹部查體,神經系統查體,脊柱四肢查體。
(一)? 課堂考核結果分析
全年級共計218人參與考核,平均分92.54分,其中14.6%學生滿分,2.29%學生成績在60分以下(表1)。
(二)? 學生課堂滿意度調查
檢體診斷學見習課程結束后,通過問卷星進行課堂評價分析,共計收回調查問卷208份。結果顯示:98.3%學生認同診斷學見習課程線上教學模式(圖1),99%學生對授課教師滿意(圖2),80%學生聽懂了80%以上的授課內容。
醫生這個職業很特殊,其是以人為中心,以守護人類健康為目標。而醫學又是一個實踐能力要求很高,實踐性非常強的一個學科。人的生命健康十分寶貴,因此從事醫療工作人員,不僅要理論知識扎實過硬,而且臨床實踐技能要十分精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醫術精湛,德才兼備的醫生,才能完成救死扶傷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實踐技能的學習是重中之重,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國家規定公民可以從事醫生職業必須具備的條件和身份。執業醫師考試分為實踐部分考試和理論部分考試。只有實踐部分考試通過,考生才有資格參加理論部分考試,所以足以見得實踐技能的重要性。
醫學臨床實踐技能一般包括職業素質、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基本操作、輔助檢查和病例分析六部分內容。作為醫生必須要具備優秀的職業素養,樹立以人為本,生命重于泰山,救死扶傷的理念。在醫療行為中,第一步是病史采集,這是獲得患者病史資料重要的一步,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極其重要。如何能正確地采集病史是一個醫生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第二步是熟練掌握系統規范的體格檢查方法。準確的體格檢查對于迅速判斷病變位置及疾病診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并制訂接下來的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第三步是基本操作,有助于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第四步輔助檢查的判讀,對于判斷疾病的診斷和轉歸十分重要。第五步病例分析,這是對患者臨床資料及檢查的綜合性分析,通過臨床思維的判斷,形成初步診斷。所以醫學臨床實踐技能至關重要,而在醫學學習階段,實踐技能學習的開始學科就是在大學三年級開設的診斷學。診斷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是為醫學生培養醫學實踐技能打基礎的學科。
診斷學分為檢體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和影像診斷學。檢體診斷學主要內容為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基本操作。實驗診斷學和影像診斷學主要內容為學習相關輔助檢查以及結果判讀。對檢體診斷學的學習,在培養臨床思維技能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檢體診斷學見習課部分更是醫學生培養臨床技能的基礎部分。見習課學習是理論聯系實踐,從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走向臨床理論知識的重要過渡階段。此階段的學習將為醫學生的臨床學習打下基礎,培養醫學生將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理論實踐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工作。檢體診斷學見習教學的目標旨在培養查體動手操作能力及臨床思維培養,高效授課,提高教學質量,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至關重要。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一直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診斷學見習課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培養臨床思維,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發現臨床的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最后進一步解決問題。在見習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或熟悉技能操作的方法,并且應用標準化模擬病人進行技能操作的訓練和學習。標準化病人的引入以及臨床病例的引入,使同學們可以真正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效果。通過引入病例及標準化病人的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分析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體診斷學見習課要求掌握的病史詢問,包括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史、體格檢查的基本操作以及發現異常體征的臨床意義。學生們通過學習能掌握如何用規范的手法查體,如何做到全面、系統、有序的體格檢查。針對心電圖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如何正確判斷心電圖特點,能識別正常及典型異常心電圖;能夠熟練辨認心肌梗死、期前收縮、房顫及室顫等心電圖改變;對問診和體格檢查系統整理,進而寫出符合規范的病歷,學會運用臨床思維對病史資料及相關體征綜合分析形成初步診斷。
在線下面對面授課中,通過學生聽講,發現問題并提問,師生討論以及問題反饋,以及從問診、查體、初步判斷到治療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醫患溝通的能力,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培養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在臨床中遇到問題的能力[4-5]。學生和老師可通過語言交流、肢體交流,傳遞知識和情感。而線上屏對屏的教學則不然,老師和學生通過絡網絡展開教學活動,使原本復雜的教學活動變成網絡的輸入輸出模式。所以,線上線下師生的交流方式差異促使線上教學方案要與線下不同。線下教學授課教師可以向全組同學演示,大家共同練習。但在線上見習時,為保證教學效果,授課教師要求同學分組練習,通過微信小組視頻逐一操作過關,這樣才能確保線上見習教學與線下見習教學同質等效。目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高等學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線上教學尤其是線上見習課的授課方式一定會越來越合理,也必將會適合醫學教育的發展,滿足教與學的需要[6-8]。
對于線上見習教學,一方面授課老師要和同學們進行實時網絡溝通,糾正同學們手法錯誤,指導同學們學會正常操作;另一方面,由于線上教學的局限性,老師不可能手把手教學,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授課教師要善于發現知識接受快、手法準確的幾名學生,確保這些學生完全掌握的同時,鼓勵他們課下幫助知識接受能力差的同學,最終使全體同學均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要求。從教學評價效果分析看,學生考核成績較好,基本上達到見習考核要求。線上滿意度調查表明,大部分同學對這種授課方式滿意。以上結果表明,改革后的線上見習課方案較為合理,在實踐教學的應用中,同學們學習效果較好,基本上完成了檢體診斷學見習課的學習任務及教學目標。
總之,檢體診斷學見習課線上教學對授課教師是一個挑戰。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積極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討線上授課尤其是線上臨床見習課新方法,能讓臨床見習授課內容更充實、更完善,進而提高臨床教學學習效果,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提升臨床實踐能力,這對我國高等醫學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賀文芳,諸蘭,艷張潔,等.診斷學線上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4):383-387.
[2] 張園園,陳一芳,王陳紅,等.疫情下兒科臨床見習新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5),44-45.
[3] 鄔大光,沈忠華.我國高校開展在線教學的理性思考——基于6所本科高校的實證調查[J].教育科學,2020,36(2):1-8.
[4] 馬紅葉,郭宏林,黃河,等.實驗診斷學見習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1,25(1):158-159.
[5] 馬海濤.基于雨課堂的PBL教學方法在基礎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20(6):76-77.
[6] 謝龍祥,房娜,李祥會,等.“互聯網+”背景下病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0):821-823.
[7] 石巖巖,何旋,盧貴勝,等.醫學生見習階段循證臨床實踐課程的設計和實施[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2,42(4):305-308.
[8] 韓曉平,郭國驥.線上醫學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20,22(5):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