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裕深
作業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板塊,是學生獲得良好發展的助力。單元作業是單元教學的重要構成,是依據單元教學內容、單元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情,設計的學習任務集合[1]。有效的單元教學作業,既可以讓學生在抓住單元重點的同時把握知識聯系,建構知識體系,還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科思想方法,發展核心素養。因此,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可將單元作業作為工具,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一般情況下,教師可先整合單元內容,接著明確單元教學目標,然后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
單元教學內容是設計單元作業的依據。單元教學內容是一個有聯系的整體[2]。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將有聯系的知識點分布于不同單元。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站在整體角度,研讀教材,厘清不同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繼而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夯實單元作業設計的基礎。
“倍數”和“因數”的相關內容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和第五單元都有涉及,具體內容有:“倍數和因數的概念”“2 的倍數和5的倍數的特征”“3 的倍數及數學原理”“找因數、質數”“找最大公因數”“找最小公倍數”。通過學習這兩個單元內容,學生可以全面認知“倍數”和“因數”,建構相關知識體系。因此,在設計單元作業之前,教師要認真研讀第三單元和第五單元內容,把握兩個單元的聯系,整合出一個新單元——“探尋倍數和因數的秘密”。之后,教師依據具體內容,設計單元教學目標和單元作業。
單元教學目標是設計單元作業的根據。單元作業是實現單元教學目標的助力。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設計數學作業的指引。因此,教師要在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后,緊抓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確定不同維度的教學目標,指明單元作業的設計方向。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表現為“三會”,即“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學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3]。“三會”體現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所以,教師可以以這四個維度為切入點,聯系單元教學內容,確定“探尋倍數和因數的秘密”的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理解“倍數”“因數”的概念;探索2,5以及3 的倍數特征,發現它們倍數的特征,了解其中蘊含的數學原理,熟練地在1~100 范圍內找出10 以內某數的倍數和因數;使用適宜的方式,找出10 以內任意兩個數的公倍數,以及1~100 范圍內兩個數的公因數;了解且能正確判斷奇數、偶數、質數、合數;整合單元內容,建構“倍數與因數”的知識結構。
數學思考:體驗“找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活動,進行有序思考,增強有序思考能力;體驗數學探究活動(用小正方形模型擺出大長方形),認知質數和合數,掌握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增強“因倍”意識;體驗數學探究活動(探究索2、5 以及3 的倍數的特征),進行觀察、分析、比較、總結,提高數學歸納總結能力,增強數感。
問題解決:在規定的范圍內,找出某數的倍數和全部因數;在規定范圍內,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和公因數;能準確判斷質數、合數;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倍數、因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知識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在“倍數與因數”知識解構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積極思考、探究,感受數學學習樂趣,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養成反思總結的思考習慣。
為達成如此教學目標,教師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數學作業。
閱讀類作業是以數學教材、課外讀物閱讀為主的作業。通過進行數學閱讀,學生可以建立一定的數學認知,同時鍛煉思維能力、閱讀能力。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自讀意識和自讀能力,教師可依據實際情況,結合單元教學內容,設計閱讀類作業。
如在進行“探尋倍數和因數的秘密”單元教學之前,教師依據具體內容設計閱讀類作業,前置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以“認識倍數和因數”為例,教師設計了如下作業內容:
閱讀數學教材,你知道倍數、因數是什么嗎?
(1)說說在下面每個算式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2)在7、14、17、27、37、77 這些數中,哪些是7 的倍數?
在作業內容的推動下,學生自覺走進數學教材。他們帶著問題閱讀數學教材,認真思考倍數、因數,建立初步認知。同時,學生會嘗試遷移認知,解決相關問題,發現自己自學中的問題,做好課堂學習準備。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書面類作業有諸多不足,也有明顯的優勢,如可以讓學生冷靜地思考,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可以讓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查漏補缺等。對此,教師要依據學生學習情況,設計書面類作業。
例如,在學習“探尋倍數和因數的秘密”單元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明顯的學習差異。有的學生可以達成每項學習目標,有的學生僅可以達成某幾項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圍繞學生差異,分層設計書面類作業,呈現難度不同的練習題:
(1)請你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倍數和因數的關系。______________
(2)64 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
(3)18 和40 的公因數有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數是________。
(4)將一個長為30 cm、寬為18 cm 的長方形紙張剪切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在確保正方形面積最大,且沒有剩余紙張的情況下,可以剪切出______個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邊長為______cm。
(5)一個自然數有8 個因數(包括其自身和1)。假設其中的兩個因數為6 和21。那么,這個自然數是________。
(6)兩個質數的乘積為26,和為15。這兩個質數分別是______和______。
同時,教師提出作業要求——請依據自身學習情況,自選練習題。低水平學生最少選擇80%的練習題,中等水平學生最少選擇90%的練習題,高水平學生完成全部練習題。在如此要求的作用下,學生發揮自主性,紛紛選擇契合自身情況的練習題。這樣可以減少作業數量,降低作業難度。同時,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單元所學,鍛煉問題解決能力。
知識整理類作業是以整理單元內容為主的作業。在參與單元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探究不同的知識點及之間的聯系。把握知識聯系是學生建構知識結構的關鍵。整理正是學生把握知識聯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立足單元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設計整理類作業,讓學生獲得建構知識結構的機會。
由圖9分解結構圖所示,并按照小波分解式(1)、式(2),采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對數據進行小波分解,采用雙正交小波db3[14]作為母小波,對拱頂位移序列進行三尺度小波分解,可以得到低頻序列a3,以及高頻序列d1、d2、d3,如圖10所示。
在“探尋倍數和因數的秘密”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先后體驗了九個課時,認知了倍數、因數、公因數、公倍數等知識點。立足于此,教師可設計整理類作業:請大家回想每個課時所學內容,試著建立思維導圖,借助不同的框架展示每個知識點及之間的聯系。
在作業內容的推動下,學生會開動腦筋,回想每個課時學習的內容,建立思維導圖。同時,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基礎,遷移已有認知,分析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調整思維導圖,建構知識結構。
表達類作業是以口頭表達為主的作業。在參與數學單元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數學概念、公式等。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這些內容有一定的記憶難度。對此,教師可以設計表達類作業,讓學生通過“說數學”,加深記憶。
具體而言,在“探尋倍數和因數的秘密”單元教學中,學生先后學習了倍數、因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等內容。基于此,教師可設計表達類作業:請大家利用課后時間,回顧單元學習內容,聯想相關的概念及其特征,試著編創順口溜;和小組成員分享各自編創的順口溜,利用課余時間反復吟誦。
在作業內容的引領下,學生發揮思維作用和語用作用,分析不同的知識點,踴躍編創順口溜,如“分清質數和合數,關鍵看因數。1 的因數只一個,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如果因數只有兩個,肯定是質數。三個因數或更多,肯定是合數。”
學生分享各自編創的順口溜,互相了解彼此的學習情況,并互相幫助,彌補學習不足。之后,學生不斷吟誦順口溜,將不同的知識點牢記于心間,加深理解和記憶。同時,學生也可以因此發展數學表達能力,增強單元學習效果。
游戲類作業是以游戲為形式的作業類型。在玩游戲時,學生會自覺遷移數學認知,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知,鍛煉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單元學習興趣。
例如在“探尋倍數和因數的秘密”單元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體驗探究活動,認知了因數。為了了解學生能否有序思考找出某數的因數,教師設計游戲類作業——找因數。
游戲一:擺棋子。請用42 個棋子擺一擺,找出42的全部因數。
游戲二:猜電話號碼。爸爸遇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好朋友,兩人互換電話號碼。一天,爸爸準備給好朋友打電話,卻發現好朋友并非直接寫出號碼,而是留下了一組字母“024-ABCDEFGH”,并給出提示:A 是最小的自然數;B 是3 的最小公倍;C 是3 的最小因數;D 既是4 的倍數又是4 的因數;E 的所有因數為1、2、3、6;F 的所有因數為1、3;G 的只有一個因數;F 是最小的一位數。在閱讀提示后,爸爸不得其解。你能幫爸爸猜出好朋友的電話號碼嗎?
游戲三(選做):和小組成員站成一排,按照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的順序輪流報數。當應報數為30 的因數時,不要說出這個數字,而要用拍手替代。出現報錯或違規的成員被淘汰出局。(注意: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選定其他的數字,找其因數)
這樣的作業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體驗興趣。在玩游戲時,大部分學生活躍思維,聯想課堂學習內容,遷移已有認知,找出不同數的因數,由此強化認知,增強數感。
總而言之,有效的單元作業可以使學生體驗多樣的作業活動,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這四個維度獲得應有發展,增強單元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單元教學之于核心素養的影響,將單元作業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工具”,精心設計單元作業。在設計單元作業時,教師要站在整體角度,認真研讀教材,打破單元、課時限制,重新整合出新單元。接著,教師要以新單元內容為基礎,緊扣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以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這四個維度為切入點,確定相應的單元教學目標。然后,教師圍繞單元教學內容、單元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情況,設計閱讀類作業、書面類作業、整理類作業、表達類作業、游戲類作業等,激發學生作業完成興趣。學生在完成不同形式作業時,能夠發揮自主性,遷移數學認知,解決不同的問題,加深對單元知識的理解,建構單元知識結構,同時培養思維能力、數感、問題解決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