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 王君芳
黃石市中心醫院(湖北理工學院附屬醫院)超聲影像科,黃石 435000
除開嗜肝病毒感染形成的肝病被臨床歸為非病毒性肝病,臨床常見有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此種疾病具體的致病原因復雜,與免疫、代謝、遺傳等眾多因素息息相關,且臨床表現各不相同,疾病診斷所面臨的困難較大,受到眾多患者與醫師的關注[1]。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是在超聲的幫助下獲取少量肝組織用于疾病診斷,近年來,醫療技術發展迅速,生化、免疫及影像學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本次研究在超聲幫助下對非病毒性肝病患者開展肝穿刺活檢,并觀察肝穿刺活檢特征,現將研究詳情匯報如下。
回顧性分析黃石市中心醫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37例,女46例;年齡38~74(57.79±9.08)歲;自身免疫性肝病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15例,酒精性肝病13例,藥物性肝損傷4例,肝臟血管病變3例,腫瘤性疾病2例。
本次研究實施前醫院倫理委員會對研究內容進行分析,經一致協商后同意實施(倫理批號2021-01號)。
(1)納入標準:①非病毒性肝病患者;②18~85歲;③研究開展前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研究的方式及目的,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同時伴有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等病毒性肝病;②同時伴有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③近3個月內有胸部手術史;④因精神方面障礙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
(1)活檢準備: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療前)接受血常規、心電圖等檢查,并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作屏氣、呼氣訓練。(2)標本采集:于穿刺前檢查者在B超幫助下進行定位,確定穿刺點,選擇右腋中線8~9肋間隙、肝實質處作為穿刺點,隨后檢查者叮囑患者深呼吸,待患者屏息后,選擇MG15-22全自動活檢穿刺槍(美國巴德)1 s吸取肝組織(負壓),取出肝組織標本應當大于1.0 cm,以1.5~2.5 cm為宜,且包含3個以上的完整匯管區。(3)術后處理:在活檢穿刺手術結束后于穿刺處敷料敷貼、鹽袋壓迫、包扎,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密切關注患者血壓、心率,患者術后6 h內禁飲禁食、1周內禁止劇烈運動。(4)標本處理:獲得標本后使用甲醛溶液(10%)進行固定,進行石蠟包埋后染色,即HE、Masson與網狀纖維、銅與鐵染色,最后由2名肝病病理科醫師(工作時間5年及以上)觀察光學顯微鏡后作出報告。
在本次研究中,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均順利完成肝穿刺活檢,肝穿刺活檢完成后生命體征基本正常,其中55.42%(46/83)穿刺部位存在輕微疼痛,患者接受止痛處理及心理輔導后疼痛緩解,在穿刺結束后4.82%(4/83)出現胸悶、3.61%(3/83)血壓下降,胸悶經吸氧、靜息治療后緩解,血壓下降經靜脈補液后緩解。
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經活檢穿刺確診93.98%(78/83),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51.81%(43/83)、非酒精性脂肪肝18.07%(15/83)、酒精性肝病14.46%(12/83)、藥物性肝損傷4.82%(4/83)、肝臟血管病變3.61%(3/83)、腫瘤性疾病1.20%(1/83),另有6.02%(5/83)未能明確病因。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中,43例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男16例,女27例,37例可見典型病理表現,6例病理表現不典型者經抗核抗體檢查為陽性確診;15例確診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男6例,女9例,病理表現典型;12例確診為酒精性肝病,其中男9例,女3例,病理表現典型;4例確診為藥物性肝損傷,其中男2例,女2例,病理表現典型,且用藥史均為陽性;3例確診為肝臟血管病變,男2例,女1例;1例確診為腫瘤性疾病,為男性,均有典型的病理表現。
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診斷6種疾病與臨床診斷的符合率分別為93.48%(43/46)、100.00%(15/15)、92.31%(12/13)、100.00%(4/4)、100.00%(3/3)、50.00%(1/2),整體符合率為93.98%(78/83)。
慢性病毒性肝病會給人們的健康、生活、工作等諸多方面帶來負面影響,隨著該疾病治療體系逐漸完善,疾病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非病毒性肝病的發病率卻出現了明顯的增高,患病群體日益增加[3-4]。非病毒性肝病所包含的各類疾病臨床癥狀各不相同,在診斷過程中難度較大,往往需聯合肝穿刺活檢得出明確的診斷,因此,研究非病毒性肝病超聲幫助下的肝穿刺活檢特征對非病毒性肝病的診斷及治療至關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指出,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肝穿刺活檢,手術結束后生命體征基本正常,其中55.42%穿刺部位存在輕微疼痛,在穿刺結束后4.82%出現胸悶、3.61%血壓下降,可見肝活檢穿刺能夠有效地對非病毒性肝病進行診斷,但肝活檢穿刺引起的疼痛及并發癥也是臨床面對的難題。馮筱璐等[5]在肝穿刺活檢的研究中指出,此種診斷方式能夠為非病毒性肝病的診斷提供幫助,認為肝穿刺活檢能夠對各類非病毒性肝病進行區分,是診斷該疾病的有效方式,這一結論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對肝穿刺檢查結果進行觀察,43例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肝病,女性多于男性;15例確診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女性多于男性;12例確診為酒精性肝病,男性多于女性;4例確診為藥物性肝損傷;3例確診為肝臟血管病變;1例確診為腫瘤性疾病。可見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多見于女性患者,酒精性肝病罹患人群主要為男性,藥物性肝損傷、肝臟血管病變、腫瘤性疾病無明顯的性別差異。筆者認為,酒精性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人群存在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男性的飲酒次數及攝入量較多,而自身免疫性肝病罹患人群以女性為主,可能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體內激素代謝出現明異常,從而引發疾病。與此同時,本次研究中存在小部分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病理表現不典型,筆者認為,這與該疾病發病早期臨床癥狀不顯著、缺乏特異性有關[6-7]。同時,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導致發病較長時間后才得到確診,在國內已有相關學者對此進行了報道,與本次研究結果存在相似[8]。
病理學檢查是非病毒性肝病診斷的一項重要依據,然而檢查結果也受到醫師及標本處理的影響,為此本次研究對超聲幫助下非病毒性肝病肝穿刺活檢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觀察符合率,最終發現此種診斷方式診斷6種疾病與非病毒性肝病的臨床診斷的符合率分別為93.48%、100.00%、92.31%、100.00%、100.00%、50.00%,可見在病毒性肝病的診斷僅僅依靠病理學檢查是不夠的,還需結合相應的實驗室指標檢查作為診斷依據。
綜上,超聲幫助下的肝穿刺活檢能夠有效地對非病毒性肝病進行診斷,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與非酒精性脂肪發病患者主要以女性群體為主,酒精性肝病多見于男性患者,然而此種檢查方式的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仍存在一定的出入,臨床診斷時有必要結合相應的實驗室指標檢查輔助診斷。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沈榮: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撰寫論文,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王君芳:進行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統計學處理,進行論文的修訂,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