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 例
小李工作兩年后攢下20萬元。為資產保值,小李聯系某銀行客戶經理小王咨詢投資理財。小王向小李介紹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情況:理財產品雖然收益平平,但勝在風險小。小李產生了濃厚興趣,有意購買理財產品。按照規定,銀行要先對小李進行風險測評。測評時,小李未按真實情況填寫信息。小王根據小李的測評材料推薦了幾款理財產品,小李從中挑選一款后投入全部積蓄。10個月后,小李購買的理財產品虧損2萬元。小李找到小王理論:“你不是說理財產品風險小嗎?而且這個理財產品是你給我選的,銀行應該對我的損失負責!”請問,小李的要求合理嗎?
法 條
《民法典》法條? 合同的履行
第509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當事人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第577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解 讀
合同雙方在享有合同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合同義務。《民法典》第509條第2款規定,合同的履行應遵循誠信原則。除合同明確約定的義務外,當事人也要履行合同中未約定但依照誠信原則應當履行的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民法典》577條規定,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當事人應承擔違約責任。金融產品的銷售者在提供金融服務時,應進行金融消費者適格性審查,推薦與消費者抗風險能力相匹配的投資理財產品及服務。為此,消費者應提供必要且準確的個人信息,以便金融服務提供者進行準確評價,并提供適合消費者的金融產品或服務。
具體到本示例中,小李在某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小王向小李提供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雙方構成以理財顧問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服務法律關系。小李在風險評估測試時提供了不實信息,購買了不適合自身情況的理財產品,應自行承擔損失。需要注意的是,理財產品本身就具有一定風險性。即便小李如實提供了相關信息,購買了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遭受損失,也不能要求銀行賠償。正所謂,“世上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資本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當然,若銀行故意隱瞞已知的風險則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