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級融媒體平臺既是技術構建過程,更是致力于完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互聯互通,打造從媒資存儲、內容生產、信息發布到立體傳播的全媒體融合運行的全新傳播體系。把融媒體中心打造成“引導群眾”的宣傳平臺。通過媒介融合提升信息傳播力與輿論引導力。通過基礎支撐平臺、業務支撐平臺和應用平臺的建設,利用融媒體中心平臺來實現內容、技術、渠道的共享,改變目前媒體單位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局面,把融媒體中心打造成“引導群眾”關心、關注的黨委政府權威聲音發布的平臺。
【關鍵詞】融媒體;平臺;資源池;內容庫;融合
中圖分類號:G2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6.066
1. 背景分析
市級融媒體中心平臺作為串聯上至中央和省,下至區縣等全域的核心大腦,在技術層面按照統籌集約、權限分離、內容共享、開放兼容的原則進行架構,實現統籌兼顧、集約發展。市級新聞單位、各政府機關信息員既彼此獨立又可相互協作、一盤棋發展、兼顧各方的目標。同時,當市里有重大宣傳活動時,市委宣傳部可對市級新聞單位和獨立運營、協同聯動的其他媒體機構進行統一的策劃、調度、指揮。
通過數據與輿情服務,為決策者提供傳播影響力及輿情傳播路徑分析,將負面輿情留在本地。對接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報料平臺,拓展融媒體中心的網上綜合信息服務和社會治理能力。
2. 平臺總體建設思路
市級融媒體中心平臺以“互聯互通,市級統籌、運營獨立,技術領先、兼顧節約,整合資源、服務為本”的原則進行建設,與其他媒體機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協同互動。平臺建設需要開展云端服務和技術能力支撐、提供基礎資源的支持、為其他接入平臺預留接口、為監管部門提供宣傳管理和內容監管的技術支撐。
市級融媒體中心平臺建成后將發揮市級融媒體中心的集群優勢,支撐宣傳管理部門對融媒體中心的統一宣傳管理和內容監管,發揮宣傳工作的上傳下達作用,支撐市級融媒體中心與其他媒體機構的通聯協作和內容交換業務,實現對融媒體中心的聯合報道。
市級融媒體中心平臺建成后將支撐市級融媒體中心開展媒體服務類、黨建服務類、政務服務類、公共服務類以及各類增值服務類等業務。融媒體中心平臺的建成具有多渠道信息匯聚能力、強大的音視頻處理能力、大數據分析能力、多渠道發布能力和新媒體開發運營能力,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全媒傳播”,根據“移動優先”原則,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的創新,采用融合傳播方式和多樣態融合產品,實現宣傳內容最大范圍的有效傳播,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打造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與多樣化需求的快捷對接與交互,建成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
3. 架構設計
融媒體中心平臺的總體架構設計為開放的云架構,具有松耦合、資源池化、高可擴展等特性,具備滿足業務發展快速迭代升級的能力,可采用微服務架構方式來實現。平臺的存儲、計算、網絡能力具備適配融媒體中心的業務需求。平臺基于多租戶的管理機制與技術手段,根據不同用戶、不同業務完成計算、存儲、網絡負載任務,實現資源的動態分配、彈性伸縮。
平臺包括基礎資源、工具、服務、運營管理、宣傳管理服務與媒體協作和安全保障等部分,基礎資源主要包括基礎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等,為工具和服務提供基礎支撐。工具主要包括精編生產工具、快編生產工具、微博微信生產工具、數據分析工具、APP定制工具、生產協同工具等,服務包括媒體服務、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增值服務等。宣傳管理服務與媒體協作主要包括宣傳管理服務、內容監管、通聯協作、內容交換和培訓指導等功能。
運營管理包括用戶管理、服務管理、計量計費、運行維護、監測監管、資源管理以及統計分析等功能。安全保障體系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云安全、安全監測等。
平臺通過業務數據接口與融媒體中心以及第三方系統互聯互通,支撐融媒體中心開展業務。對技術以及架構和組建以及開放接口進行全面的開放,使平臺維護以及擴展和升級能夠同外界以及第三方系統之間形成有效的交互,確保設備以及系統能夠對各項性能進行集成,形成與其他平臺之間的有效銜接。
4. 建設內容
4.1 基礎支撐平臺建設(IAAS)
基礎資源平臺部分可采用本地云模式實現,該模式具有彈性的計算資源、安全的數據存儲等優勢。通過基礎資源運營管理系統實現對基礎資源的統一監控、統一管理,實現面向資源用戶的自服務模式以及基于資源的運營管理手段,能夠對上層公共服務與應用工具提供適宜的差異化支撐,滿足其基礎的資源需求。
基礎資源平臺部分采用私有云部署方式。通過構建計算資源池、存儲資源池、網絡資源池、安全資源池及桌面資源池、GPU資源池,實現基礎資源的標準化與池化,進而實現基礎資源的統一管理、高效利用、彈性供給與智能編排。
基礎資源層各資源池是平臺運行的基礎,池化整合后的各種資源可以被更靈活便捷地申請、使用、回收、釋放,并能通過資源池間的對接,實現資源的科學編排、有效組織、合理利用。在資源池化的技術實現上可以充分利用虛擬化技術的優勢,靈活地實現虛擬資源的分配與供應,利用資源層管理接口與上層基礎資源運營管理系統對接,最終通過基礎資源運營管理系統實現基礎資源的基礎資源服務目錄與服務級別(SLA)管理、資源自服務、資源統一監控管理、計量計費等服務與運營支持。基礎資源層各資源池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4.1.1 計算資源池
需要構建X86體系架構為主的計算資源池,并能夠以實體機、虛擬機、容器等多種形態對上層提供計算能力,能夠差異化提供不同配置的計算資源并與公共服務層、應用工具層的多種配置規格需求適配。需要構建GPU資源和虛擬桌面資源池。并實現GPU資源在編輯、合成、轉碼等多種業務場景間的靈活調度,實現GPU資源與虛擬桌面資源池建立一次性對應關系后向上層提供類似于傳統編輯站點般的內容編輯制作體驗。
4.1.2 存儲資源池
構建基于分布式、集中式等多類型存儲資源池、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文件存儲資源池、基于云存儲的對象存儲資源池、基于異地存儲的數據備份存儲資源池,實現針對不同類型存儲的不同帶寬、IOPS、時延等服務級別(SLA)需求的差異化支持。實現存儲資源的按需提供以及應對未來容量、性能等需求逐步增加情況下資源的良好擴展能力。
4.2 業務支撐平臺建設(PAAS)
業務支撐平臺建設板塊可實現市級融媒體業務的專業媒體服務支撐。該平臺可與基礎資源平臺對接適配,通過對下層資源的動態調配管理實現統一管理、彈性供給;可實現基于業務場景、業務流程的自服務組配;可基于一套統一的接口協議規范對各類融合媒體工具提供公共服務支撐。此外,該平臺具有數據挖掘能力與分析能力,通過對業務數據、用戶數據、行為數據的挖掘分析實現生產運營與選題決策的數據支撐,以及實現私有云與公有云上的服務與工具的協同工作。
4.2.1 資源適配
基礎資源適配中間件為公共服務平臺與基礎資源平臺的接口適配層。通過其可以靈活實現對不同云架構基礎資源平臺的統一接入和管理,兼容不同云基礎設施服務商提供的基礎資源運營管理系統。基礎資源適配中間件可針對每個不同的基礎資源平臺的API和管理調度接口進行針對性對接和封裝適配,上層服務應用則以此中間件為基礎構建,對來自于不同基礎資源平臺的基礎資源的無差別使用和管理,保證靈活地選取不同的云服務提供商,建議采用混合云架構模式。
4.2.2 IT 基礎服務
平臺的IT基礎需求為融合平臺能夠提供各種公共IT能力,為云平臺上部署的各種服務與應用提供基本的IT基礎服務,例如,數據庫、中間件、消息服務、時鐘、文件傳輸加速等,同時要建成完整的容器應用管理架構與微服務治理體系。所有的IT基礎服務均獨立成為服務池,并實現統一管理,能夠按需提供,靈活部署,為融合平臺業務系統與上層應用提供一整套開發、部署、運行環境;并且合理選擇各種技術框架與建設方案,實現平臺級別的高可用、彈性負載等云化特性。
4.2.3 統一用戶管理
在平臺中,用戶包括兩類:一是專業用戶,即混合云平臺的使用者,主要為云平臺專業生產模塊、公有云業務以及新媒體應用的專業使用者;二是受眾用戶,即面向公有云、互聯網的消費者用戶,包括來自各移動客戶端、各種門戶網站、新媒體終端等平臺的使用用戶。
公共服務平臺將建立統一的用戶管理模塊,用來實現整個混合云平臺內所有的用戶數據以及行為管理。
4.2.4 媒體處理服務
融合媒體處理服務模塊提供對于泛媒體文件的處理能力,其上各類服務通過統一的接口以及協議規范接入,引入大數據以及智能分析技術,為融合媒體應用工具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公共媒體處理服務,具體包括轉碼、拆條、技審、文件校驗分析、流媒體、智能分析等等,全面支持核心生產中的泛媒體內容處理、制作、點播、直播等功能。
4.2.5 內容管理
內容是融媒體中心的核心資產。傳統媒體內容分散在各個子系統中,難以集中訪問和交互使用。同時,規劃的存儲容量往往不能滿足業務快速發展的要求,需要不斷擴容。更重要的是,來自新媒體、互聯網等新渠道的內容往往無法有效使用。
內容庫的思路是在新的內容制作體系內,建立一個通用的內容管理核心功能模塊,提供開放的機制,使得平臺具備利用來自多種渠道的內容的能力,實現泛媒體內容的統一存儲管理和跨應用的內容共享,它將來完成例如媒體內容匯聚、整理、編輯、分發等等一系列核心需求,實現了媒體內容處理工具與媒體內容管理的解耦合,提供了內容處理工具的完整生產環境,是整個云平臺的媒體內容中心。
如上所述,全媒體內容庫定義為完成對平臺媒體資源的統一管理,包括:多種資源導入導出、內容檢索、內容歸檔、統一物理文件及元數據管理、資源權限管理、資源版權管理等基本功能,還包括智能檢索、智能分析等一系列擴展功能,真正實現泛媒體文件內容的統一集中處理、資源共享、智能化應用的目的。
4.3 應用平臺建設(SAAS)
業務應用工具層為面向融合媒體新環境提供內容匯聚、生產、發布、經營的支持,為開展融合媒體業務的各業務系統及其他媒體機構提供全方位應用工具并實現對其的統一管理。市級融媒體中心技術平臺提供全套的融媒體能力服務,包括大數據服務、多渠道匯聚服務、多種生產工具服務、多種發布服務以及黨建,政務,教育,增值服務等。
4.3.1 采集匯聚
互聯網匯聚服務集數據采集、信息處理、深度分析、預警提示等功能于一體,UGC匯聚則通過粉絲民眾的快速反饋爆料,獲取最新新聞線索,滿足融媒體中心全面深度獲取互聯網數據、UGC內容的需求。
建立媒體內容庫作為核心內容中心,為平臺內的UGC匯聚、收錄匯聚、互聯網媒體直播、新聞/媒體生產、互聯網媒資管理、內容交換、社交媒體發布、客戶端發布提供媒體內容的存儲和管理服務,支持視音頻文件、圖片、文稿和通用文件的存儲,并能針對視音頻文件進一步提供預覽碼率轉碼、截圖、分析等媒體處理,實現媒體內容存儲和視音頻點播的場景。
4.3.2 策劃指揮調度
策劃指揮調度中心作為融媒體的指揮中樞,實時監控全市輿情信息以及融媒體業務生產情況,通過智能統計分析,將平臺數據通過圖形、列表等直觀形式表現出來。另外,通過指揮調度地圖可以實時與現場的記者、各行業的通訊員進行視頻連線,發布直播畫面,及時掌握現場情況,實現聯動指揮。
區域協作主要體現在媒體相關的各個應用中,其中協作主要體現在新聞調度指揮,內容通聯共享,內容聯合發布以及主要信息協作等方面,通過區域協作,充分發揮云端聯合優勢,聚合媒體傳播力,擴大互聯網上的話語權。
4.3.3 融合生產
媒體生產服務利用音視圖文混排、強大的素材加工工具、海量模板打造多種新穎的媒體內容發布樣式;基于PC和APP雙終端,發揮其各自優勢,完成了從線索采集、文稿編寫到審核發布成品新聞的全流程工藝,幫助媒體機構增強新聞傳播的公信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4.3.4 融合發布
作為融媒體平臺的內容出口,如果需要將內容發布到微信、微博、網站等多個渠道時,就要用到內容發布應用。其中社交媒體發布針對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完成內容分發,并可以一鍵分發,同時根據渠道客戶端的接口實現評論和內容的統一管控。
為了提高融媒體的互動性,內容發布服務還提供媒體號、問政、互動活動、投票、抽獎、語音播報、爆料等不同的互動模塊,實現融媒體中心與用戶雙向的多種信息交互。
5. 結束語
市級融媒體平臺建成后,進一步梳理了電視臺臺內外業務的工作流程,實現采、編、播、管、存、發、策等一體化流程,對臺、報、網、端、微等多媒體平臺協同聯動,在移動化的大趨勢下,市級融媒體單位建設人員應該加強移動優先的意識,實施移動優先戰略,將資金、技術、人才等向移動端傾斜。市級融媒單位能夠在整體框架下,整合資源、分工協作、打通內容生產系統,統一平臺資源共享,聚合全市百姓流量,實現媒體+政務+服務的市級融合媒體平臺建設。
融媒體平臺需要進一步理順媒體工作生產流程,實現采編和技術力量共享融通,報、臺、網、端、微等全媒體平臺的協同聯動,形成集約高效的內容生產體系和全媒體傳播鏈條,推動市級媒體向移動化、融合化、一體化、智能化方向縱深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向前,蔡宏伍,鄭妍,等.基于縣級融媒體中心需求的省域媒體融合協作體設想與業務運營模式分析[J].中國有線電視,2018(12):38-42.
[2]吳玉友,魏朝輝.安徽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架構設計[J].數字傳媒研究,2018(9):53-57.
作者簡介:付昕東,河北承德,工程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