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娟
(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電力負荷需求量越來越大,在用電高峰期偶爾也會出現“用電荒”等情況,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負荷管理是優化資源配置和解決電力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錯峰用電能夠有效降低高峰負荷,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負荷管理方法。因此,合理安排錯峰計劃,對降低發電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1]通過對不同類型負荷的特點進行研究,采用灰色G(1,1)模型對存在峰谷型負荷進行了預測,根據預測結果實施差異化錯峰停電,制定最優錯峰負荷管理方案,提高了負荷管理的效率。文獻[2]以平衡日的錯峰電量為目標函數,建立工業用戶的錯峰用電模型,對工業用戶的輪休、檢修時間進行了優化,算例分析結果表明,用戶更多的參與錯峰計劃可以明顯增大錯峰量,降低用電成本。文獻[3]提出了一種最優錯峰計劃生成方法,以受影響用戶數最少為目標函數,建立最優錯峰計劃生成模型,采用遺傳算法對模型進行了求解,獲得了錯峰運行方式下電網的最優錯峰計劃?,F有研究的負荷管理策略不合理,因此針對負荷管理錯峰計劃的優化有待進一步研究。
2017 年,Mirjalili 等人提出了一種新型啟發式優化算法——樽海鞘群算法[4-5](Salp Swarm Algorithm,SSA),它是根據樽海鞘種群的覓食行為提出來的。樽海鞘是一種與水母非常相似的海洋動物,它們的移動方式和身體組織幾乎一致,在覓食過程中,樽海鞘個體首尾之間連接成一種鏈式進行移動,個體之間相互協作,最終找到食物。
SSA 算法的原理如下:將種群劃分為領導者和追隨者,領導者的作用是帶領追隨者尋找食物,令食物為G,樽海鞘群在d維空間中的位置矩陣設為Sn×d,其中元素si,j表示第i個樽海鞘在第j維搜索空間的位置,n表示樽海鞘種群容量。
SSA 算法中的領導者依據食物位置更新自身位置,領導者的位置更新如公式(1)所示。
式中:Gj為領導者的位置;uj為第j維空間的上限值;lj為第j維空間的下限值;r1、r2、r3均為調整系數,;r1、r2∈[0,1];r1的計算如公式(2)所示。
式中:k為當前迭代次數;kmax為最大迭代次數。
追隨者跟隨領導者的位置移動,追隨者的位置更新如公式(3)所示。
式中:si,j為第i個樽海鞘在第j維搜索空間中的位置;si-1,j為第i-1 個樽海鞘在第j維搜索空間中的位置;2≤i≤n。
與其他優化算法相比,SSA 算法具有以下2 個優點:一是樽海鞘群個體活躍度較高,種群的全局搜索能力較強;二是在追隨者位置更新過程中,樽海鞘個體之間協調性較好,不易陷入局部最優。
當制定負荷管理策略時,應考慮對用戶的影響[6]。該文以負荷管理中錯峰計劃用戶受影響指數最小為目標函數,其數學模型如公式(4)所示。
式中:f為負荷管理中錯峰計劃用戶受影響指標;N為用戶總數;Ti為錯峰用戶i用電行為的變更時間;Wi為錯峰用戶i單日的用電量;g(Ti)為用戶用電行為變更時間的加權系數,變更時間越長,加權系數越大,考慮到用電行為提前對用戶造成的影響比推遲更大,因此采用下列加權方法,如公式(5)所示。
2.2.1 支路潮流約束
在電力系統中,受線徑、材料等約束,每條支路傳輸的功率都是有上限的,支路潮流約束是指支路傳輸功率不得超過其傳輸極限功率,支路潮流約束的數學表達式如公式(6)所示。
式中:Sj為第j條支路的負荷;Sj,max為第j條支路的負荷最大值。
2.2.2 節點電壓約束
節點電壓是表征電力系統穩定性和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為了確保負荷管理過程中系統節點波動值在一定范圍內,須對節點電壓的上下限進行約束,節點電壓約束的數學表達式如公式(7)所示。
式中:Ui為節點i的電壓幅值;Umin、Umax分別為節點i電壓幅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為進一步減少錯峰計劃對用戶的影響,通過對配電網重構來調整運行方式,即將配電網系統中開關作為節點,變壓器和輸電線路作為方向指向潮流的有向線段,從而調整系統運行方式。
聯絡開關采用單步平移的方式進行操作[7],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合上聯絡開關,并向潮流反方向的一個相鄰開關斷開,并將其作為一個新的聯絡節點,因此每個聯絡開關進行單步平移后會出現2 種情況:一是向左平移操作,二是向右平移操作。如果平移后系統中沒有孤島產生,那么系統運行方式保持不變。
通過操作聯絡開關,即可根據下列步驟調整錯峰計劃:1)令系統當前運行方式為TP0、用戶負荷曲線調整時間為f0,則有fR=f0、TPR= TP0。2)將運行方式TP0下的聯絡開關全部斷開,并放入隊列R 中,則有k=0。3)從隊列R 取出任意一個聯絡開關節點,并執行向左平移操作,得到新的運行方式TP1,并得到對應的f1,如果滿足f1<fR,則有fR=f1、TPR= TP1、k=1。然后再執行向右平移操作,得到對應的f2,如果滿足f2<fR,則有fR=f2、TPR= TP2、k=2。4)如果隊列R中k≠0,則返回步驟(3),否則執行下一步驟。5)如果k=0,則結束平移操作,此時TPR 為錯峰計劃對應的運行方式,fR即為用戶負荷曲線調整時間,否則返步驟(2)。
該文采用SSA 算法對錯峰計劃優化模型進行求解,圖1為求解流程圖,求解步驟如下。1)設置系統參數及SSA 算法的相關參數,包括樽海鞘群數量和最大迭代次數。2)隨機選取M種運行方式放入隊列Q中。3)從隊列Q中選出一種運行方式作為系統初始運行方式。4)采用SSA 算法對目標函數進行優化,獲取當前運行方式下的最優解OP。5)采用單步平移法獲取新的運行方式。6)采用SSA 算法獲取新的最優解OP1,比較OP1 和OP 的值,如果OP1 更好,則用OP1 替代OP,否則OP 保持不變。7)判斷系統所有開關是否滿足約束條件,如果滿足,那么執行下一步驟,否則返回步驟(5)。8)判斷隊列Q是否為空,如果為空則輸出最優解,獲得最優錯峰計劃,否則返回(3)。
圖1 錯峰計劃優化模型求解流程圖
采用經典三分割配電網絡進行仿真分析,系統參數可參考文獻[8],其網絡結構如圖2 所示。在該系統中,電源節點15 和16 的容量為3.6MW,其余電源節點容量為3.1MW。系統中共有35 個負荷,各負荷屬性見表1。
圖2 三分割配電網絡結構簡圖
表1 各負荷屬性
SSA 算法的參數設置如下[9]:樽海鞘種群n=30、最大迭代次數kmax=300。為了便于計算,假設周一到周五的負荷曲線是一致的,周六和周日的負荷曲線是一致的。
采用下列2 個場景進行對比,以驗證負荷管理中錯峰計劃優化的作用。場景1:采用當前運行方式,只考慮作息時間,不考慮輪休制度。場景2:綜合考慮作息時間、運行方式和輪休制度,采用該文所提SSA 算法進行錯峰計劃優化。
在MATLAB 中對場景1 和場景2 進行仿真分析,2 種場景的仿真結果見表2,場景1 和場景2 的負荷管理策略分別見表3 和表4。
表2 2 種場景的仿真結果
表3 場景1 負荷管理策略
表4 場景2 負荷管理策略
由表2 可知,場景一的錯峰計劃用戶受影響指數最小值為103,場景2 的錯峰計劃用戶受影響指數最小值為59,場景2 在場景1 的基礎上降低了42.72%。對比表3 和表4 可知,場景2 中考慮了最優輪休計劃后,最優作息時間與場景1 相比更合理。綜上所述,在制定負荷管理中的錯峰計劃的過程中,考慮的因素越多,優化效果越好。
該文以負荷管理中錯峰計劃用戶受影響指數最小為目標函數,建立基于樽海鞘群算法的負荷管理錯峰計劃優化模型,采用經典三分割配電網絡進行仿真分析,結果表明,綜合考慮作息時間、運行方式和輪休制度時的錯峰計劃用戶受影響指數最小值為59,與只考慮作息時間的最優解相比,降低了42.72%,當制定負荷管理中的錯峰計劃時,考慮的因素越多,優化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