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政

武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石油大會戰的主戰場,鉆探出新中國石油史上第一口超深井——7002 井,寫進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天不怕地不怕,風雪雷電任隨它”,唱響大江南北,唱出20 世紀70 年代在四川省廣安縣武勝鉆探石油超深井的豪邁歲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隨著各行各業發展迅速,石油資源告急,雖然克拉瑪依等油田相繼出油,產量仍達不到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戰備的需求。因此,找到儲量豐富的油田迫在眉睫。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物產豐富的天府之國四川寄予厚望,期待這里能夠大量出油,國家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就給四川石油工業下達“四川盆地是全國石油勘探的重點地區之一……要盡可能地獲得更多的石油、天然氣儲量”的發展任務。
1954 年,第五次全國石油勘探會議提出,四川盆地應以石油勘探為主要目的,在勘探石油中,必須重視探明天然氣儲量。石油工業部編制第二個五年石油勘探規劃時,就把川中作為重點勘探地區,決定抽調玉門等鉆井隊伍,加強勘探。1956 年春,石油工業部和地質部在北京召開石油勘探會和石油普查會,發出“向川中進軍”的號令。隨即,由石油工業部機關和玉門、克拉瑪依、延長油礦等數十個單位匯成的千軍萬馬呼嘯入川,130 多個火車皮運著設備抵川,由于運輸量大,運輸車、軍車、重型車和大吊車等兩三百輛汽車日夜兼程奔走在成都、重慶通往南充的公路上,每天700 多公里搶運。當時各種機器、鉆機從武勝縣龍女寺一路擺滿到板橋,到武勝參加會戰的人員有8000 余人。蘇聯、羅馬尼亞石油專家也來到龍女,政府為此在龍女修建專家樓。1957 年3 月,朱德到四川視察,來到位于武勝縣金光鄉板橋村的石油會戰指揮部(龍女大隊),親筆題詞:“加倍努力,探出石油!”11 月,在以龍女寺為中心的龍女寺油田東西長40 公里、南北寬12 公里至14 公里、閉合面積550 平方公里、閉合度190 米處開始鉆探。
1958 年2 月27 日至28 日,鄧小平在中南海居仁堂一連兩天聽取石油工業匯報。當時,四川的龍女寺、蓬萊鎮,青海的柴達木、冷湖,新疆的克拉瑪依,甘肅的玉門鴨兒峽已經顯示良好的找油前景。
3 月10 日,龍女寺構造女2 井(以下簡稱“女2 井”)率先噴油,間隙放噴3 天,共噴出原油55.81 噸,成為川中歷史上第一口噴油井?!八拇ú坏昧税?!石油都流到稻田里來啦!”消息一傳出,全國上下歡欣鼓舞?!吨袊蛨蟆房d《光榮歲月川中會戰》一文如此描述:“這天,天氣晴朗。武勝縣龍女寺井場,正在田間勞動的村民們突然聽見一聲巨響,只見一條黑龍拔地騰空而起,黑色的油柱從井口狂噴而出,油柱比附近的柏樹還要高,有20 多米。噴出的原油在儲油池里根本裝不下,連小溪里也滿是黑色的油?!痹撐倪€說,幾天之后,南充構造充3 井和蓬萊構造蓬1 井也相繼噴出工業性原油。《人民日報》以《第二個克拉瑪依》為題,報道了川中找到大油田的消息。
剛到任半月的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接到報告喜訊后,感到高興和振奮,立即趕到四川,在噴油構造的現場進行實地考察。3 月16 日晚,余秋里主持召開部黨組會,研究四川石油勘探形勢及今后的工作安排。會上通報了3 月10 日龍女寺2 號井噴油,日產60多噸;12 日南充3 號井噴油,日產300 多噸;16 日蓬萊1 號井噴油,日產100 多噸。這3口井分處3 個構造,相距40 公里至100 公里。1 個月后,全國石油工業現場會在南充召開,石油工業部決定開展川中奪油大會戰,在南充、龍女寺、蓬萊3 個構造上確定20 口關鍵井(南充構造8 口,武勝龍女8 口,蓬萊4口),力爭拿下3 個油田。毛澤東主席聽到川中3 口油井出油的喜訊后,動情地說,四川大有希望。1958 年底,武勝又有3 號、12 號等7 個鉆探井先后噴出原油或天然氣。
位于武勝境內的女2 井從冒油起就開始采油,最高每日出油量達200 噸。由于當時不具備充足的采油條件,沒有輸油管線和囤油池,大量的原油流入附近農田、嘉陵江。為了避免大量原油流失,蘇聯專家建議封井;羅馬尼亞專家認為,如果封井,可能會把地層脹裂,石油可能漏向其他地方。最終,石油大隊還是按照蘇聯專家的建議封井。事實證明,羅馬尼亞專家的判斷是正確的,女2井封井后就再也沒有出油,充3 井和蓬1 井也出現類似情況。

參加7002 井鉆探會戰的部分石油工人
在川中會戰初期鉆探的20 口關鍵井,完鉆19 口,可是戰績平平,其中只有少數井產油,而且產量相差甚遠:有些油井產量下降很快,有的油井產量平穩,關井后再開井就一滴油也不出了。1958 年7 月,專家們不得不帶著遺憾離開武勝板橋。到1959 年3 月,鉆井隊在10 個構造共鉆探87 口井,完鉆76口,僅獲得蓬萊、南充、龍女、營山、廣安等7 個小油田,川中會戰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川中會戰結束,新疆、青海、玉門各局勘探隊伍撤離川中,歸還原建制。川中礦務局鉆井隊仍然留在武勝龍女油田開采石油,武勝龍女油田完鉆油井32 口,獲油氣井17口,產油氣井5 口,年產原油4000 多噸。盡管當時四川的采油情況不好,鄧小平同志仍說:“四川有一噸石油也算有了石油工業了!”(陳道闊:《中國石油大會戰》,八一出版社,1994)
通過川中石油大會戰,石油部門加深了對四川復雜地質條件下鉆井的認識,發現裂縫性儲層的油藏,從而推動對四川鉆油氣層井相關技術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鍛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石油隊伍,積累了用大會戰方式拿下大油田的經驗和途徑,給之后的大慶石油大會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如今,建于1958 年的武勝板橋蘇聯、羅馬尼亞專家樓還保存完好。該專家樓位于武勝金光鄉板橋村11 組,占地面積310 平方米,坐西南朝東北,磚石結構平房,是一座典型的蘇式風格的辦公、住宅樓,2012 年被列入廣安市文物保護單位,2021 年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授予“中國石油工業文化遺產”稱號。
新中國第一次石油大會戰失敗后,蘇聯打出鉆井進深7000 米、號稱世界第一的深井。為了落實毛澤東主席“我們也要搞超深井”的重要指示,實現“超英、趕美、追蘇聯”的目標,同時也為了弄清楚第一次石油大會戰失敗的原因,中國決心靠自己的力量,鉆出7001 米的超深井。鉆探地點最初選址在四川江油,命名為7001 米井,但由于技術和地質等原因沒有成功。
通過勘探,專家了解到四川盆地的地殼平均厚度為33 公里,而位于川東北的武勝縣萬善鎮旗井村的地殼厚度僅為13 公里,更有利于開鉆。1966 年,四川氣田川中礦區7002鉆井隊來到旗井村,在原來7001 米目標的基礎上增加1 米,命名為“7002 井”。7002 井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川中臺坳下屬的川中臺拱中次一級構造龍女寺穹窿構造單元,占有川中臺拱的北東部及臺拱大部。其構造特點是由龍女寺環狀構造、巴中—儀隴蓮花狀構造和中臺山半環狀構造所組成,其中以龍女寺環狀構造規模最大,占有本構造面積的一半,跨渠縣、南充、武勝、遂寧、安岳和銅梁等縣,主要由十幾個弧形和平緩褶皺組成,生成時代為燕山運動末期,卷入地層有侏羅系。這里是全川地殼厚度最薄的地方,大部不到40 公里,內江、大足一帶不足37 公里,而旗井村的地殼厚度僅為13 公里,是四川地殼最薄點、殼下隆起最高點,非常有利于油井的開鉆。中國第一深井7002井誕生在武勝,就成為順理成章之舉。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開鉆前,萬善鎮聚集600 多名民工參與準備工作,還建成當時中國最大的井場。鉆井隊除了有來自部隊的人員,還有直接從工作崗位調過來的泥漿、鉆井、地質等工程師130 多名行業精英。地質技術員帶領地質組跑了4 次野外,看了9 條剖面,跨過4 個專區,穿過9 個縣市,采回巖石標本500 多塊進行對比研究。
1971 年8 月,7002 井正式開鉆,開鉆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鉆頭。當時鉆探的鉆頭是上海剛開始試生產的,一個鉆頭鉆下幾米就被磨平,隨著井越鉆越深,把鉆頭送下去也越來越難,來回要耗費10 多個小時。在離井架不遠處建有兩個大池子,是打井時用的泥漿池。泥漿又被稱為打井的“循環液”,首先必須通過它把鉆桿冷卻,還要通過它將鉆頭鉆的巖屑帶上來。7002 井順利通過坍塌、鹽水、漏失、石膏等復雜地層,全面完成固井、取心、錄井、電測等各項工作,為了給7002 井配置5 套泥漿,技術人員做了633 組實驗。特別是井深進入5000 米后,地層溫度達到180 攝氏度以上,而國內常用的6 種泥漿處理劑都只能抵抗170 攝氏度的高溫。7002 鉆井隊技術人員吃住都在井場,滿腦子都是防斜技術、治漏技術和解卡技術等,他們與西南石油學院和成都工業學院合作搞配方,做了1249個方案,成功研制出能抗200 攝氏度的高溫處理劑,終使井壁牢固,井眼暢通。就是在這樣艱苦惡劣的條件下,技術人員攻克數不清的難關,獲取數據27 萬個,油氣顯示發現78 處。
1976 年2 月27 日,當系著大紅花的方鉆桿進入所標尺度時,一個偉大的紀錄誕生——6011 米。從此,世界在超深井的名冊中,莊嚴地蓋上了“中國印”。打進到6011米這個深度,相當于把這個井口到地下的所有沉積巖全部打穿。石油天然氣主要儲存在沉積巖當中,沉積巖裂隙的空隙比較大,正好利于油氣的儲存,而沉積巖下層的火成巖(巖漿巖)幾乎沒有空隙,不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再往下打沒有任何意義。至此,6011 米深的7002 井,成為我國第一口超深井?!度嗣袢請蟆贰督夥跑妶蟆贰端拇ㄈ請蟆废群髨蟮牢覈鴦倮虺傻谝豢诔罹?002 井的消息。
當時,四川省不止一次為鉆井隊召開慶功會,全國各大油田的工作人員都來武勝學習,負責此次鉆井工作的7002 鉆井隊被四川省革命委員會、石油化學工業部授予“勇攀高峰的深井鉆井隊”稱號。7002 井鉆探成功,創造了當時國內“三個第一”:第一口超深井、第一口采用美國邊際負荷法設計套管柱的井、第一口成功利用靜止高溫高壓凝結試驗方法進行固井的井。

武勝火車站前矗立的7002 井的井架模型
7002 井是一個時代的豐碑,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標志著中國成為有能力獨立完成超深井鉆探的國家之一。7002 井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四川最全、最完整地殼結構的反映,是研究地層和地震、找油和找氣的參照井,故又稱為“龍女基準井”。全國各地包括海洋開鉆的井,都以此為參照。通過這口6011米深井,地礦部門不僅研究出四川有18 個層位可以開采天然氣,每層位500 米至1000 米不等,還研究出四川除天然氣,鹽鹵、黑鹵、黃鹵也較多。
如今,走到占地面積近4 萬平方米的7002 井區,還能看到井體、附屬機座、泥漿池、污水池、化驗室、休息室和庫房等。井體位于井場中心,口徑1 米,上有鐵質閘閥,高約3 米。機座散布在井體周圍,用水泥澆筑而成,總面積800 多平方米。兩口泥漿池位于井場東南,污水池位于井場西南,緊靠橫穿井場的渡槽。職工休息室和庫房位于井場西北,9 間房屋全部是磚瓦結構。化驗室位于井場西面,距井體約200 米,磚瓦結構,一共有10 間。井體及其閘閥、機座、泥漿池、污水池等建筑物均保存完好,職工休息室、庫房和化驗室3 處磚瓦建筑由于長年失修,屋頂和墻體等出現一定的破損,但總體保存狀況仍較好。
1998 年8 月,四川省為廣安市制定旅游總體規劃的專家組在武勝實地踏勘旅游資源時,組長陳茂勛被7002 井遺址所震驚,感慨這是中國人在世界上引以為傲的中國油氣勘探第一超深井。武勝縣在萬善火車站前廣場修建了一座7002 井的井架模型,向來往的人們訴說著那段光輝的歷史。2008 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7002 井列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和建筑發現。2012 年,7002 井列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