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麗虹

1974 年5 月,美國對蘇聯(lián)進行氣球偵察,其中一個高空氣球從西伯利亞飛入我國領空。美國認定中國空軍飛機無法將其擊落,竟特意下降飛行高度,以便更清晰地拍攝偵察目標。
絕對不能任由別國肆意侵犯我國主權。中央在進行權衡利弊后決定將其擊落,最終由奉命執(zhí)行任務的廣西籍飛行員董培克服困難,成功擊落這一高空間諜氣球。
筆者多方查閱《人民日報》《柳州廣播電視報》等媒體相關報道、北京軍區(qū)空軍某部教材、柳州中百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檔案和董培族人提供的信息等資料,寫就此文,力求還原那段往事。
董培(1938—2021),廣西柳州市柳江縣(今柳江區(qū))拉堡鎮(zhèn)人。柳江鄰近飛機場,董培出生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年代,稍懂事時雖然不知道是哪里的飛機在起降,但知道那些飛機是打日本的。
對飛行員有著英雄般崇拜的董培,心生自己長大做飛行員保家衛(wèi)國的念頭。但他清楚,要做飛行員一定是要有文化的,于是在柳州解放后很用功地讀書。董培的家境不是很好,父母仍節(jié)衣縮食供他上學,1952 年,董培考上柳州市第一中學。
1955 年夏天,董培即將畢業(yè),空軍某部為了招收優(yōu)秀人才,準備在全國各院校公開招收一批飛行員,柳州市第一中學是挑選人才的學校之一,校長為鼓勵大家踴躍報名,還召開動員會。
董培聽著前輩們的光榮事跡,心潮澎湃,決定選擇用參軍入伍的方式報效國家。動員會上董培主動報名,越來越多的人也都積極報名。飛行員的選拔標準更為嚴格,除了文化測試、體檢檢查、政治審查,還得通過心理選拔。學校起初只挑選一批體育尖子生,董培個頭1.75 米,在挑選范圍內(nèi),他本人也積極踴躍報名,但因他是家里獨子,父母不同意他報名,老師也就沒同意他體檢。可沒想,那些體育尖子生無一例外全被刷下來,校長很著急,決定動員全校畢業(yè)班學生,并宣傳蘇聯(lián)英雄舒拉、卓婭的事跡,讓學生知道當飛行員是十分自豪的事情。就這樣,全校畢業(yè)班學生積極報名,董培作為班長,帶頭拉著全班人報名參加飛行員測試。飛行員體檢、政審十分嚴格,數(shù)百名學生被刷了一遍又一遍,層層審核后,只有兩名學生順利通過,其中一人就是董培。得知消息后,董培興奮不已,第一時間回家告訴父母,父母卻不同意,認為飛行工作危險系數(shù)大,在董培的一再堅持下,父母不得不同意他去部隊。
經(jīng)過幾天日夜兼程,董培來到位于徐州的空軍某部航空學校。1956 年,董培進入徐州空軍第二航空預校學習駕駛技術,其間,還到遼寧第六航校學習。以后的一年多時間里,他都是在艱苦的基礎訓練和體能訓練中度過的,同時也學習飛行理論知識。1957 年,董培正式進入河北涿縣某航空學校學習飛機駕駛。
董培此時已經(jīng)熟練掌握飛行理論,再加上天資聰穎,一上飛機就表現(xiàn)出對飛機特殊的悟性,滑行、起飛、爬高、橫滾、盤旋,駕輕就熟。在經(jīng)過10 多次起落之后,他已經(jīng)能輕松自如地起飛、降落,成為全校第一個放單飛的學員。
1958 年底,董培進入遼寧某航校,轉(zhuǎn)入高級教練機的訓練,學習駕駛米格-15 戰(zhàn)斗機,由于在學校里成績出色,又吃苦耐勞,被趙寶桐相中。趙寶桐是解放軍一級戰(zhàn)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曾擊落敵人7 架戰(zhàn)斗機,在朝鮮戰(zhàn)場上創(chuàng)造了多個第一。能夠在趙寶桐手下訓練,董培非常高興。雖然趙寶桐在訓練時總是十分嚴厲,董培卻一點也不抱怨,反而深感榮幸,因為他明白,這是趙寶桐看重他的表現(xiàn)。
訓練期間,董培總是會超額完成訓練要求,訓練結束之后,還會自己給自己安排訓練任務。董培的努力,趙寶桐看在眼里,感到十分欣慰,說董培是該校建校以來最優(yōu)秀的學員。憑著高強度的訓練,董培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飛行員,1960 年底,以首屆地方生飛行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獲大專文憑,授少尉軍銜,分到北京空軍空十七師戰(zhàn)斗團,正式編入戰(zhàn)斗序列。
1965 年7 月下旬,董培與青島空軍療養(yǎng)院護士侯玉蘭喜結連理。這時的董培并沒想到,自己會在日后經(jīng)歷一場載入史冊的戰(zhàn)斗。
2000 年,《世紀行》雜志發(fā)表的劉常山《擊落美國高空間諜氣球記》一文記載,“25年前(1974 年),美國高空間諜氣球公然由西方向中國飄來。氣球飛經(jīng)我國河北易縣時,我軍飛行員董培于1 萬4 千米高空,從容地將其擊落,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空史上的奇跡。為此他作為周恩來總理的特邀嘉賓出現(xiàn)在國慶25 周年招待會上”,并配發(fā)董培在飛機旁的軍裝照。不少媒體也對此事進行報道。
相關史料顯示,1974 年5 月,一個巨大的氣球突然出現(xiàn)在河北省的上空。市民不知道這個龐然大物的來歷,更不清楚這個氣球是否具有危險性,只覺得驚奇不已,紛紛圍觀。
這個突然出現(xiàn)的巨大氣球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正當工作人員準備進行調(diào)查的時候,中央命令傳來,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擊落這個氣球。
原來,這是一個美國的高空間諜氣球。它最先出現(xiàn)在蘇聯(lián)境內(nèi),依靠安裝在氣球底部的全球最先進的攝像頭以及發(fā)射裝置,每經(jīng)過一個國家,就會將這個國家的地面物體比如軍事基地,清晰地拍攝下來,然后通過發(fā)射裝置傳回美國。
從蘇聯(lián)境內(nèi)離開之后,這個氣球飄到中國,首先來到新疆,然后到達甘肅。在它飛越新疆、甘肅時,我空軍曾派出飛行員升空攔截,終因經(jīng)驗不足,讓氣球跑了,總部領導十分焦急,如再不能將它擊落,它很可能將經(jīng)過山西、河北、山東,從渤海灣逃逸出我國,讓我國從主權和軍事上蒙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別看這氣球在地面是個龐然大物,但在萬米高空,肉眼看上去僅有雞蛋那么大,在飛機的瞄準鏡里也不過是個小亮點。我國當時的作戰(zhàn)飛機兩翼間距離不過9 米,但這個氣球直徑15 米,靠得太近,高速運行的飛機很容易撞上氣球并被氣球裹住,造成機毀人亡。擊落它有相當大的難度。而且這氣球的飛行高度為4 萬米,這個高度使得氣球本身看起來就小,再加上美國在制造這種氣球的時候,使用和天空顏色接近的背景,更增加飛行員觀察氣球的難度。
另外,它的飛行速度很慢,飛機的速度卻很快,這樣當飛行員好不容易找到氣球時,他們或許會因為駕駛的飛機速度過快來不及閃避,與速度緩慢的氣球撞在一起;再加上瞄準和發(fā)射炮彈的時間,一旦飛行員和氣球相撞,瞬間被撞破的氣球就會和飛機緊緊地“糾纏”在一起,后果不堪設想。

董培
為了擊落這個氣球,空軍指揮部連夜制定了一個最佳作戰(zhàn)方案:派出4 架作戰(zhàn)飛機輪流配合,每10 分鐘升空1 架,在距離氣球1000 米到2000 米之間,尋找射擊角度,將氣球擊落。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空軍指揮部特地從飛行師中選出4 名最出色的飛行員,其中就包括董培。
董培明白此次任務的艱巨程度,也深深了解自己所肩負著的巨大責任,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將這個美國間諜氣球給打下來。事實上,當時很多人都懷疑,董培等4 名飛行員到底能不能將它擊落,畢竟連蘇聯(lián)都奈何不了它。
美國也想到這一點,放話說僅憑中國那幾樣破銅爛鐵,根本無法攔截他們專門研發(fā)的氣球,而且還用行動挑釁,將氣球的飛行高度由原來的4 萬米調(diào)整到1.5 萬米到2 萬米之間。
攔截行動這天,董培和其他3 名戰(zhàn)友坐上殲-6 戰(zhàn)斗機。殲-6 戰(zhàn)斗機翼長9.04 米,機長14.64 米,這樣的大小,在直徑15 米的氣球面前,就宛如一架玩具飛機。不僅如此,殲-6 的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1490 千米,當它在萬米高空一炮射中氣球時,要是飛行員來不及反應,就極有可能出現(xiàn)先前提到的擊落的氣球和飛機“糾纏”在一起并引發(fā)的安全事故。
氣球在萬米高空中,隨著氣流做著不規(guī)則的運動,再加上攻擊距離、火炮火力等因素,前兩架殲-6 戰(zhàn)斗機未能成功攔截。眼看隊友失敗而歸,董培也有些著急,但他很快就調(diào)整好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駕駛著飛機直飛藍天,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計劃,對氣球發(fā)起攻擊。
董培的攻擊依然對氣球沒用。難道真的要失敗而歸了嗎,董培不甘心,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他并沒有按計劃返回落地,而是繞著氣球轉(zhuǎn)一圈,想要找出破綻,改變作戰(zhàn)計劃。他想,要是把攻擊距離縮短到幾百米以內(nèi),然后再把發(fā)射1 枚炮彈改成3 枚炮彈齊發(fā),這樣會不會就可以提高精確度,從而將其擊落?
董培不知道最后的結果會如何,可仍然決定試一試。其實,這可以說是董培孤注一擲的決定,因為之前計劃里的1000 米到2000米的攻擊距離,是空軍指揮部所測定出來的安全射擊距離。另外,在萬米的高空,同一時間、同一架飛機齊射出3 枚炮彈,極有可能造成發(fā)動機缺氧而在空中停止運動,也正因如此,當時的飛行條例禁止飛行員3 炮齊發(fā)。
可想而知,要是董培真的按照他自己調(diào)整之后的方案去執(zhí)行,可能成功擊落氣球,安全返回;也可能是他犧牲,氣球被擊落;甚至可能是他犧牲了,氣球還是沒有被擊落。
董培已經(jīng)顧不得那么多,他萬分小心地駕駛著殲-6 戰(zhàn)斗機,飛到距離氣球不到600米的地方,說時遲那時快,對著氣球連射3枚炮彈。
董培果斷按下按鈕后,左、中、右三炮同時噴出火焰,發(fā)射完后,董培快速來一個大回旋,擺脫氣球被擊中后產(chǎn)生的碎片。飛機在一陣劇烈抖動后很快歸于平穩(wěn),董培回頭一看,剛才還飄浮不定的大氣球,在飛機下面急速下墜,董培興奮地向地面指揮所報告:“打掉了!打掉了!”地面指揮所反復詢問:“真的嗎?請再核實!”董培回答:“是真的,是真的,我親眼看見它落進云層里了!”(《柳州廣播電視報》,2004.9.30)
安全降落以后,擅自改變作戰(zhàn)方案的董培立即向上級檢討。“機智靈活,堪稱將才,隨機應變,何錯之有?”上級如此評價。
那只被擊中泄了氣的氣球晃晃悠悠地朝地面墜去,很快被地面人員搜獲。如今,這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間諜氣球作成中國空軍的戰(zhàn)利品,殘骸存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供世人參觀。
這件事后,周恩來總理親自邀請董培,以工農(nóng)兵英雄模范的身份參加國慶25 周年的招待會。不久,董培從中隊長升任為大隊長。
北京軍區(qū)編寫的《北京軍區(qū)空軍英雄譜》將“飛行中隊長董培擊落美國間諜氣球榮立一等功,并應邀出席國慶25 周年英模招待會”的內(nèi)容收錄書中。
1976 年,董培在一次體檢時,發(fā)現(xiàn)心律不齊并伴隨有雜音,因此停飛。1985 年,董培轉(zhuǎn)業(yè)到廣西桂林百貨批發(fā)站任黨委副書記,不久又調(diào)回到離別30 年的故鄉(xiāng)柳州,任柳州市百貨批發(fā)站黨委副書記。1999 年4 月,61歲的董培從柳州中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的位置退休,回到家鄉(xiāng),過上恬靜的田園生活。
董培擊落美間諜氣球一事,我國長期低調(diào)未報道此事,直到他退休的那年才披露出來。董培的單位、家人這才知道原來他做過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退休后的董培心境淡泊,只是偶爾在寧靜思緒中整理過去的歲月時,才流露出對一張薄薄紙片的特別珍愛之情。那是一張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簽發(fā)的1974 年國務院舉行盛大國慶招待會的請柬,上面寫著:“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 周年,訂于1974年9 月30 日(星期一)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招待會,請參加。”
2021 年,董培在青島逝世,享年83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