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平
(望江縣林業局,安徽 望江 2462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屬山茶科植物,別名茶子樹,灌木或中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盛產期可達50年以上。油茶喜溫暖、怕寒冷,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一般適宜土層深厚的酸性土栽培;在我國從長江流域到華南各地等都有栽培。茶油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重要的保健價值[1];長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和治療常見心血管疾病,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食用油。油茶籽經深加工可生產高級保健食用油及高級天然護膚品、活性炭、栲膠、黃酮、糠醛、刨光粉、茶皂素、高蛋白飼料、有機農藥、有機肥等副產品。油茶是優良的經濟和生態樹種,適度規模栽培進入盛產之后,每年每公頃平均純收入在2萬元。油茶的綜合利用效益非常顯著。
安慶市現有林地面積56.61萬hm2,其中有林地53.1萬hm2。全市近年來油茶基地不斷擴大,至2021年底已有油茶6.49萬hm2,主要分布在太湖縣、潛山市、宿松縣、岳西縣、桐城市、望江縣及懷寧縣,占全省油茶總面積的40.6%。2021年共產茶果9.3萬t,產油茶籽22838t,加工茶油5659t,油茶總產值達8.62億元;現已培育“龍成一品、金天柱、龍眠山”等安徽著名商標。宿松縣的龍成集團建成了國內首條“水法”茶油生產線,實現了茶油提取的零添加、零污染;望江“農庭宴”“望馬樓”茶油曾獲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金獎等。目前,全市油茶產業總體發展態勢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若加以重視,產業發展提升空間巨大。
全市油茶種植基地的良種使用率在90%以上,但所用的苗木品質參差不齊。盡管栽培經驗豐富,但多數基地集約化程度不高。占比很低的集體油茶林分普遍存在經營管理粗放問題,效益差。
整合相關涉農項目實施不足,導致油茶基地的基礎配套設施如灌溉、供電、道路等滯后,抵御災害能力(尤其是旱災)較弱。
一是茶油生產以粗加工為主,規模偏小,就地加工能力不足,導致部分茶籽只能外銷;企業管理粗放,發展動力不足。二是企業研發、創新能力較弱,帶動力小,產品附加值不高。三是品牌意識不強,名優產品較少,市場競爭力有限;少數優質茶油雖有品質、區域市場認可,但多以銷量換微利,總體產業效益不佳。
一是發展綠色茶油的組織引領缺失。全市未能按生產綠色乃至有機茶油的要求,對基地的標準化生產、茶油加工等關鍵環節進行有力統領。二是在土地流轉、良種壯苗、區域品牌創建、營銷運作、帶動農戶等方面組織不充分。三是企業茶油產銷各自為戰。
生產綠色茶油的栽培及加工技術標準(規程)缺失,影響產品品質和品牌打造,增加了生產成本。市縣層面未建綠色食品云展廳??h級缺乏質量檢測中心的加持;縣級檢測手段落后,檢測費用高且無保障。物流發展滯后,全市產業鏈、供應鏈不夠完善。
作為市域林業主導產業打造的政策引領不強?,F有政策普惠性乏力,重點不突出,激勵作用有限。融資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影響產業發展和效益。主管部門、屬地管理單位主動上門關心較少。
高層次的管理、研發、營銷、電商等人才缺乏。招大引強難以實現;存量建設用地零碎,影響茶油加工企業落地等。
油茶是我國最重要的高檔食用植物油資源。近十余年來,黨中央、國務院越來越重視油茶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油茶生產的政策。安徽是全國油茶生產重點省份之一[2],安慶是安徽長江以北最適生的油茶栽培區,是我省重點建設油茶豐產示范基地區。
如何充分利用安慶的資源稟賦及產業發展基礎,塑造綠色油茶主導產業地位,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效益,打造成為百億級產業,是我們當前應勇于直面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是在全市上下統一思想,緊拎綠色油茶產業作為安慶市現代林業主導產業加快推進,助力鄉村振興;尊重經濟規律,按市場化理念謀求油茶產業全鏈發展,以建立高效示范基地、提升產品質效為重點,促進安慶市優質油茶資源的商品化、品牌化發展。
二是積極踐行綠色發展和生產健康食用油理念,全力推進油茶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發展產業化的相得益彰,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大力宣傳綠色、有機茶油相關知識,倡導健康消費。
三是秉持共享發展理念。引導市場主體以各種利益聯結機制,在發展綠色油茶產業的同時,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林農增收;鼓勵種植主體與促成土地流轉、提供勞務輸出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聯動發展,支持加工企業與種植戶大力發展訂單模式;統籌好品牌創建、產品營銷等,促進全市油茶產業“一盤棋”互助發展。
一是盡快編制安慶市綠色油茶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從全市的視角做好布局謀劃,培植優勢互補、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的產業鏈條。以“規劃”綱要為引領,制定全市綠色油茶生產行動方案,明確各縣市目標任務,籌劃好實施路徑,增強工作舉措,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著力推進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并制定生產綠色茶油的油茶營造林及茶油加工技術標準,將安慶綠色油茶打造為規模大、品牌響、效益高、帶動力強的林業支柱產業。
二是緊抓各縣市爭創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油茶低產林改造示范園、國家及省級油茶生產重點縣等機遇,以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整合項目資金、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加快綠色茶油產業示范園、電商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將集良種繁育、豐產栽培、精深加工、產品研發于一體的產業園,打造為輻射和帶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鼓勵綠色油茶產業發展進園入區,促進油茶加工地就近轉化增值及全市油茶全產業鏈的集群發展,重點打造幾個十億元級的綠色健康油茶產業集中區,帶動以林富民及鄉村振興。
三是深入踐行省政府部署的“158”行動計劃,開展油茶生產重點縣市“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的示范創建。瞄準長三角地區及國內大中型城市綠色食品消費市場需求,深入拓展綠色油茶產業合作空間,加大油茶全產業鏈的社會化“雙招雙引”,吸引國內外綠色食品產業頭部企業、高層次人才等要素向安慶集聚,提升產業層次,因勢利導地培植一批長三角綠色茶油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確保安慶市油茶一、二、三產的持續、協調發展。
一是建議市政府和油茶生產重點縣市設立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基金,為精深加工、基地培育、品牌創建及整合、多功能開發等關鍵環節提供有力支撐,并加大對新造林、低產林改造及現有林培育的獎補,從制度上刺激全市綠色油茶產業潛能的充分發揮。
二是健全獎勵激勵機制。支持各縣、市積極爭創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全國油茶生產重點縣等。加大對綠色茶油加工提升工程的扶持;激勵市場主體積極推進“兩品一標”認證申報、質量檢測、標準化種植、參與展銷、利益聯結等。鞏固好油茶產業現有成果,鼓勵集體油茶林流轉給市場主體經營。倡導綠色生產,鼓勵將農業生產廢棄物加工為有機物使用,降低油茶生產成本。
三是市縣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產業配套政策。大力整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統籌用于油茶產業發展,完善配套設施,改善耕種條件,增強基地御災能力。加強與金融、國元農保等部門協調,全面開通“皖林郵貸通”融資擔保業務,降低經營主體參加森林保險門檻,完善價格指數保險政策,緩解融資難,提升保障水平。加大對新型市場主體、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鼓勵相關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激發產業活力。增強全市綠色健康油茶產業發展后勁。
一是要堅持良種良法。深入貫徹“兩強一增”行動計劃,林業部門要重點圍繞生產茶油宗旨,做好保障良種壯苗供應、規范農資采購及其病蟲害防治、全程指導生產與管理等統籌協調、科技服務工作。要提倡科技興林,縣市應結合科技特派員等制度分區域組建科技服務團隊加強技術指導;將專技人員從繁雜的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重點司職科技培訓和技術服務,指導各地按油茶營造林技術規程及生產綠色食品的要求實施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打造有機、綠色茶油;加強對生產經營主體、質量安全監管員等實施綠色食品認證等方面的培訓,合力推動生產與操作規程進企入戶。大膽嘗試我國油茶栽培[3]及茶油加工[4]領域已有的科技成果,并圍繞綠色茶油生產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促進油茶產業的高產優質高效。
二是逐步建立縣級綠色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健全質量安全常態化監管機制。加強對種植基地、加工企業等的全程監管。敦促生產經營單位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強化生產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并全面實行產地環境監測、規范投入品使用、強化質量控制、嚴格產品檢測和產地準出等;鼓勵加工企業加強對綠色茶油的認證檢測,傾力提高全市綠色優質茶油資源的認證率。
三是引導產能落后的加工企業更新先進的綠色茶油加工工藝,鼓勵各縣市積極爭創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各企業踴躍爭創富民惠農的省級放心糧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業等。并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引導企業開展精深加工、剩余物綜合利用等技術和產品創新,重視全產業周期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提升智力成果的轉化率,延伸產業鏈,以科技賦能促進全市綠色油茶產業附加值的飛躍。
一是綠色食品代表了我國優質農產品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推動農林業綠色發展上有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市級層面應加強對全市油茶產業綠色、協調發展的統一組織和引導。油茶生產重點縣應盡快成立油茶產業領導組織,下設基地拓展、科技服務、園區建設、雙招雙引、品牌培育、融資協調、市場開拓等功能性專班,提升規范生產、延鏈強鏈、平臺建設、品牌營銷等方面的組織水平。
二是各重點鄉鎮、村要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等建設,縣鄉要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及勞務公司等,強化工作職責,加快土地流轉規范化執行,提升“三變”改革成果,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并按市場邏輯,以“市場主體+村集體+基地+農戶”等形式,促進基地的逐漸擴大。要盤活大棚、廠房等扶貧設施,以參股等形式整合閑置資源加以有效利用。引導各地利用林下空間適度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康養等,鼓勵油茶集中區建設油茶公園,促進旅“油”融合發展。
三是傳承好安慶市優秀的傳統文化,整合全市茶油品牌,提升產品關聯度,著力打響“安慶茶油”區域公共知名品牌,允許各個企業有自己的子品牌,促進一體化發展;統一包裝設計,增強市場競爭力,形成以產業培育品牌、以品牌提升效益格局。盡快成立安慶市木本油料協會,引導綠色茶油產業聯合體打造,促進抱團發展。
一是搭建安慶市綠色食品品牌推廣和交易服務云展廳,打造為安慶綠色茶油開拓市場直接走向消費者的“橋頭堡”;在展廳頁面設置綠色產品、地標精品、采購指南、綠食企業、新聞資訊等版塊,促進線上產銷對接,讓消費者輕松選購綠色茶油;暢通經營主體的政策知曉和信息共享渠道。要創新思維,以倡導“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發展”為主題,開展安慶市綠色食品云展廳啟動儀式等活動。建議市政府與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媒體等圍繞共建云展廳開展聯袂簽約等推介活動,全方位提升“安慶茶油”知名度。
二是聚焦產業融合平臺的打造,加快各縣市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基地等配套體系建設,逐步推進智慧林業服務平臺建設等。
三是實行綠色、有機林產品區塊鏈追溯應用,穩步推進林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編碼體系建立,確保茶油品質穩定可靠;將安慶優質綠色茶油主動融入中國綠色食品溯源平臺,提升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