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武,馬 科,金錄國,施 欣
(1.同心縣科學技術局,寧夏 同心 751300;2.寧夏良畜牧業有限公司,寧夏 同心 7513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心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肉牛養殖業是當地的主要農業產業之一。然而,現階段同心縣肉牛養殖業存在著種種問題,如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產銷不暢等等,急需尋找有效的解決措施。
全球肉牛養殖業規?;潭仍谥鸩教岣?,品種不斷豐富,技術不斷更新,市場逐步規范化。發達國家肉牛養殖業已經進入高效、自動化、集團化階段,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肉牛品質逐漸提高,市場對肉牛的質量、安全、健康等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相對于我國來說,我國肉牛養殖業規模化程度低,產品供給總量不足,整體產業生產效率低下。養殖模式多樣化,以個體戶為主,養殖規模較小,養殖水平不高,加工能力也比較弱。肉牛品種和飼養技術落后,飼養方法以草為主,缺乏對高產、高品質牛種的培育和推廣,沒有形成規?;?、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影響了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行業不穩定,存在較高的風險,需要政策支持和行業管理的完善。
同心縣擁有豐富的飼草資源,全縣草原面積19.8萬hm2,耕地面積9.72萬hm2,其中水澆地3.27萬多hm2,苜蓿留床面積達到1.13萬hm2,人工種植一年生飼草1萬hm2,全株青貯玉米6666.67hm2,麥后復種燕麥2000hm2,檸條平茬3333.33hm2,利用天然草原收割牧草2萬hm2,外購牧草60萬t,牧草總量達到150萬t。這為肉牛的養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心縣肉牛品種主要有西門塔爾、利木贊、安格斯、比利時藍、秦川牛的雜交牛等,肉牛品質較高,且抗病能力較強。同時,同心縣的肉牛養殖多以散養為主,注重草飼養殖,培育出的肉牛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同心縣的飼料產業處于初具規模的階段,這為同心縣肉牛養殖業的提升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持。同心縣肉牛飼料主要以青貯、苜蓿、燕麥等為主,此外還有玉米秸稈、麥草、豆稈等飼草,這些自然飼料資源的充足保證了肉牛的長期供應。同時,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本地飼料工業企業不斷創新研發,提高飼料的品質,加速肉牛長育過程,提高了肉牛的產出,大幅度提高了肉牛的養殖效益。此外,同心縣還大力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通過科技手段和設備技術的提升,有效提高了肉牛的飼養技術水平和養殖效益。
同心縣的基礎設施改善為肉牛舍飼飼養程度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同心縣已經建立了完備的農業基礎設施,包括供水、供電、交通、通信、物流等設施,為肉牛養殖提供便利。同時,在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技術的基礎上,同心縣加強舍飼飼養地改造升級,采用精密化飼喂和疾病防控措施,提高了肉牛養殖的科技含量,進一步降低養殖成本,提高效益。此外,同心縣還重視固定資產的建設工作,加強現代化肉牛養殖設施的投入,對于生產設施、運輸設施、生活服務設施等各類設施進行了較大的投入,使得肉牛養殖更具有保障性。
同心縣肉牛產業的品種改良步伐加快,這使得肉牛的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同心縣長期以來重視本地優質肉牛品種,通過科技手段加強培育和改良,不斷提高肉牛生產性能,培育出多個具有優良品種特質的肉牛品種,目前,全縣肉牛飼養量達15萬頭,其中存欄9.2萬頭,出欄5.8萬只,其中西門塔爾品種占80%以上,此外還有利木贊、安格斯、比利時藍等品種占20%左右。這些優質品種在生長速度、疾病抵抗力等方面傳統品種更有優勢。同時,本地肉牛養殖業在生產過程中,注重科學規劃養殖場、科學配制飼料和藥品等,養殖場建設符合環保節能要求,保障肉牛生產的安全和健康。加強對肉牛的管理和疾病防控,大力推廣無抗養殖,推動肉牛生產全程綠色、環保、安全。
在集約型方面,同心縣部分肉牛養殖場仍然采用傳統的散養模式,在規模化方面,全縣肉牛養殖戶1.7萬戶,肉牛存欄“50”模式場(戶)332家(存欄50頭牛及以上),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269家。受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影響,肉牛養殖群體以家庭分散飼養為主,規模以上養殖場數量少,示范帶動能力不強。生產經營大戶與養殖戶的關系也比較松散,缺乏創新意識、開發意識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一二三產銜接不緊密,生產規模小,畜產品產業鏈條短,畜產品附加值低,拉動農民增收能力不強,肉牛產業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布局,標準化程度還有提高的空間。特別是在生產標準、環境管理、動物衛生和防疫等方面持續提高標準化水平,還需要不斷加大投入,引進更先進的肉牛養殖技術和設備,并切實加強管理、提高標準化程度,以實現肉牛養殖產業向高效益、高品質、高水平方向實現可持續發展。
部分肉牛養殖場(戶)在飼料的選擇和分配方面存在問題。有些養殖戶過分追求精飼料的混合,過度追求口感,使飼料成本較高,許多養殖戶自身養殖專業知識水平較低,在配制精飼料時主要以自己摸索的經驗或者看牛愛不愛吃為依據,養殖管理粗放,分群管理不精細,飼料營養配方不科學,導致肉牛育肥成本高,牛采食營養不均衡,飼草料利用率低。此外,有些養殖戶不重視天然飼草和青貯,沒有有效地利用牧草等天然飼料,影響了飼料利用率。在飼養場維護和管理方面,有些養殖場管理不規范,無法形成科學化的飼喂管理和診療系統,導致疫病發生率較高,影響了肉牛的食欲和生長速度。由于同心縣地處干旱帶,草場資源較為有限,這也導致了肉牛的飼料利用率低下。因此,肉牛產業需要加強對飼料和草料的管理和分配,加強飼養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切實提高飼料利用率,保證肉牛的健康生長、提高肉牛產業的經濟效益。
在良種繁育方面,我縣現有冷配改良6個,肉牛養殖分布面廣,冷配改良覆蓋面不寬,冷配改良屬社會化服務,技術人員隊伍不穩定,人工授精成功率不高。因基礎母牛的飼養周期較長和飼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基礎母牛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下降,導致養殖戶不愿意飼養基礎母牛,能繁母牛比例下降,養殖場(戶)從全國各地購進架子牛,肉牛品種雜亂多樣,生產性能參差不齊,疫病多發,影響縣域肉牛產業發展。在改良速度方面,同心縣肉牛產業過去受限于傳統養殖模式和技術,長期采用本交等繁殖方式,導致肉牛的品質和產量存在較大的性能差異,影響了肉牛養殖的整體效益。因此,肉牛產業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改良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和良種資源,并加強相關培訓和技術支持,增強養殖戶的良種繁育意識和技術素養,從而推動肉牛產業向良種繁育、品種改良、品質提高方向發展。
年產牛羊糞污產生量約100萬t,30%糞污經處理后還田利用,非規模養殖產生的約70%糞污存在亂堆亂放,未經處理直接還田,對農村人居環境和土地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目前全縣已有兩家屠宰加工企業,但只具備年屠宰肉牛3萬頭的生產能力,年出欄肉牛10萬頭,屠宰加工能力低下,大部分肉牛以活體形式銷售。
在專業隊伍年齡方面,同心縣肉牛產業的養殖技術人員年齡普遍較大,培養和引進新的年輕人才不足,導致缺乏新鮮思維和創新性,難以適應肉牛養殖發展的需求。在整體文化素質方面,同心縣肉牛產業的一些從業人員及經營者文化素質相對偏低,對現代化的肉牛養殖科學知識了解不夠深入,難以有效應對生產技術上的各種挑戰和問題,影響了肉牛養殖行業的發展。因此,同心縣肉牛產業需要加強對肉牛養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切實推動肉牛產業向科學化、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需要加大對行業的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知識平,使之具備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和生產技術上的挑戰的能力。
加強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現代肉牛養殖場所,實現肉牛養殖的規?;蜆藴驶?。推廣先進的肉牛飼喂技術,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提高飼養效率和肉質品質。建立現代化的肉牛疫病防控和管理體系,推行免疫、隔離、檢測技術,確保肉牛養殖的安全健康。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建立肉牛行業信息化平臺,推廣智能化肉牛養殖技術,提高肉牛養殖行業數字化服務水平。
堅持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發展肉牛產業的重要環節來抓,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肉牛產業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產業組織形式。聚焦規模化發展,借力政策驅動、大力推廣肉牛家庭經營“50”模式,逐步提高產業發展的集中度;統一規劃布局,整合土地資源,支持養殖大戶、家庭牧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養殖機械設備,穩步提升規?;洜I水平。爭取牛羊冷鏈深加工中心開工建設,建成后達到日屠宰加工肉牛300頭,徹底改變屠宰加工落后的現狀。積極籌建輻射西北地區肉牛交易中心。同時,鼓勵大型養殖企業建立科研平臺,開展肉牛品種改良和養殖技術研究等工作。龍頭企業可以為小型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管理支持,加強技術轉移,提高小型養殖戶的生產水平。
認真總結本地成功經驗,學習和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在發展方向上,結合當地特點和優勢,主推以西門塔爾為主肉牛品種,增設冷改良點,普及推廣肉牛育肥、良種繁育、飼草加工調制、標準化飼養等技術。大力推廣肉牛品種改良選育技術,不斷加大基礎母畜保護力度,推廣應用各種技術措施,提高犢牛繁殖成活率,擴大產業集群數量、質量,調優種養結構、擴大經營規模、調長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積極爭取與區內外大型牛肉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大型超市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推介同心牛肉品牌。高度重視產品注冊認證,加大對同心牛肉產品的宣傳,構建國內二三線城市銷售網,適時舉行產品推介會。爭取建設或引進1~2家大型牛肉產品深加工企業,與養殖戶建立穩定的生產購銷體系,開展畜產品深加工,借助我縣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打造同心牛肉品牌,提高產品包裝檔次,提升產品品味,叫響“回鄉同心”“紅色同心”“特色同心”品牌,展示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底蘊,實現肉牛集群增量,產業提質增效。加強肉牛品種信息共享,通過建立信息平臺和交流機制,促進全國各地養殖戶和生產企業之間肉牛品種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推動肉牛品種改良工作的有序開展。
政府要優先安排養殖建設用地,確保用水、用電。協調財政、金融、信貸等部門,積極為龍頭企業、規模養殖戶、運銷大戶、畜產品加工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解決資金周轉、周期的困難問題,扶持和鼓勵更多的人發展規模化養殖場、合作社以及養殖公司。鼓勵農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參加農業保險,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補貼范圍,在肉牛繁育基礎母牛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將肉牛育肥全部納入財政補貼保險范圍。健全完善專家(技術人員)、基地、龍頭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組織“四位一體”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鼓勵畜牧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開展技術幫扶與協作,與養殖專業合作組織、養殖大戶、龍頭企業、養殖基地結成利益共同體,示范帶動農戶發展肉牛產業。
在基礎母牛擴群增量方面每年安排資金,實施西門塔爾肉牛進口性控凍精2.5萬~3萬頭,連續實施5年,實現縣域基礎母牛數量達到10萬頭以上,對每頭基礎母牛補貼飼草料;在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安排資金支持養殖散戶開展糞污處理技術試點;在肉牛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方面。按照規模養殖場建設“五化”標準,整體布局合理、力求簡單實用、結實耐用,履行動物防疫合格證、環評手續、養殖場用地手續,配套建設相適應的草料棚、飼草料調制、飼喂等機械、消毒設施、糞污處理設施等,每年度安排資金實行補貼;在肉牛養殖示范村創建優質牧草生產與配送方面實行補貼;在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方面,重點對全縣肉牛養殖戶或有意愿發展肉牛養殖的農戶開展養殖技術培訓,使其掌握飼草種植、飼草調制、科學養殖等實用技術。在畜產品品牌建設及營銷方面,支持畜牧養殖、加工、營銷企業申報認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實行獎補。
針對這些問題,提了一系列的建議,包括加強科研和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效益、創新營銷模式等。這些建議有助于提高同心縣肉牛養殖業的生產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肉牛產業的發展中來,共同推動其更加快速、健康、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