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琪,周艷波
(江蘇省邳州市新河鎮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邳州 221300)
公共空間,全民共有,公眾共享。但長期以來,少數人侵占公共空間的現象,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出現了。如何有效喚醒群眾的主體意識?喚醒群眾的責任意識和規矩意識,重塑鄉規民約?公共空間,迫切需要治理。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正式印發。《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府主導的多黨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但少部分人長期侵占城鄉公共空間的現象屢見不鮮。
屬于集體所有的公共資源包括道路兩旁、河岸、村里的空地等。集體公共資源被少數人占用,集體資產大量流失,集體收入低,農村工作難做。沒有來源,沒有資金任何想法都只能是空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村組干部守著“金飯碗”卻沒有飯吃,集體經濟收入受到嚴重損害。
當地農民在河兩岸的護坡上種植莊稼。雨水將農藥和化肥沖入溝河,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河道護岸亂耕栽植,道路兩旁亂建,村莊亂堆,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群眾反映強烈。農村環境優美、天空蔚藍純凈、大地碧綠青青、河水溝渠澄清、道路寬敞明凈,這些得不到保障,反而被破壞,離美麗鄉村的夢想越來越遠。
邳州鄉村振興的重點是鄉村公共空間的治理、系統規劃和整體提升。通過數字化賦能,將公共空間治理與產業發展、特色鄉村建設相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被全力推動。
據統計,24個鄉鎮和幾條街道開發區高新區共占用近2000hm2集體資源,如果全部有效利用,出租發包,將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通過公共空間治理,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拓展村級集體增收渠道。
通過治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可以被激發,群眾增強契約精神被引導,社會公序良俗被共同維護,有效加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
“項目被占了多少面積?”多少棟養殖大棚被建成?“集體增收如何才能被促進起來?”這是市領導連續提出幾個關于公共空間治理助力產業提升的問題,新河鎮的佑旺生態養殖四場。
新河鎮充分利用公共空間治理出來的土地,吸引生態農業產業項目,建成高標準農業大棚8座,年產值約240萬元肉雞,通過出租集體建的大棚,可收益達85萬元的年承包費。領導對新河鎮利用公共空間治理的土地資源,項目建設被引進,實實在在經濟效益因公共空間轉化的做法給予肯定。領導強調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為更多的優質項目騰挪發展空間,要用好稀缺的土地資源,科學規劃功能布局,優化利用效率,實現畝產效益最大化。
“過去這條道路的路肩不到3米,現在擴展到了6米,路邊還種上了樹,出行方便了,環境也變好了。”感慨公共空間治理給村里帶來的美好變化,新河鎮某村村民說。
“路邊土地被占,道路變窄,會車都難。也有村民因為地邊子你占得多他占得少而鬧矛盾的。河邊上的私搭亂建也給河流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新河鎮公共空間治理負責人說。
曾經,新河鎮一些道路兩邊的溝坎被村民填平種上了莊稼,一些河岸灘涂也被附近村民違規建起了房屋、牛棚、豬圈。而這些,都是公共空間。
如何將這些被擠占的鄉村公共空間還之于眾?新河鎮以1994年土地承包政策為法律基礎,把三荒、四邊和占用集體空間的土地、房屋和公共設施作為重點清理對象開展公共空間整治。
農村公共空間,全民共有,理應共享,但出現了被少數人侵占的現象,不僅造成集體資產流失,還因爭地邊子造成矛盾糾紛不斷,環境被破壞,新河鎮在我市率先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整治。
通過整治,該鎮110多km道路兩邊的公共空間還之于眾,種植了梧桐、紅楓、高桿女貞等樹木,實現了“一路一景”,這些景觀樹由村級管護,收入歸村集體所有。
截至目前,清理胡圩等3個村集體土地資源,改擴建園區道路1200m,為潤客深加工、寵物食品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用好閆老莊、薛湖、胡圩3個村集體土地8.4hm2,年內新建肉雞養殖場3個,2023年上半年開工2個,下半年開工1個,新增肉雞出欄1000萬羽。盤活新河、薛湖兩村低效廠房,新上預制菜項目2個,讓新河綠色食品產業特色更鮮明。突出集體增收。讓村級增收更多元。抓住村兩委和小組長兩大群體,帶頭清退,帶頭啃硬骨頭,全年收回資源面積200hm2,增加村均資源性收入3萬元以上。圍繞北蒜、中稻、南部水產等資源稟賦,利用清理集體土地,建設農產品交易大棚3個,稻蟹共作、翠冠梨基地各1個,增加村級經營性收入。對龍化、梨園等資產資源較少的村,多方爭取資金,與益客集團采取村企共建的方式,增加村級分紅收入,力爭村級純收入30萬元以上村達10個。突出惠民利民。利用清理土地,3月份完成鎮級公墓1座,盤活村級公墓3個。深化人居環境整治,集約利用村莊內部荒地、廢棄地、邊角地等閑置土地,建設公廁綠地,提升村莊環境,建成黨建廣場、健身廣場各1個,發展村級公益事業,讓群眾享受公共空間治理成果,提升群眾滿意度。
新河鎮首先清理大運河沿線堰地近120hm2,為有效利用土地,增加集體收入,沿大運河河灘地黃桃冬桃特色種植。把公共空間治理與旅游開發相結合,依托大運河、黃墩湖、駱馬湖,帶動本地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春天,景色宜人,桃紅朵朵,蝴蝶飄飄,暢游在十里桃源之中,愜意浪漫,宛如桃花仙人,十里桃源已經成為邳州人競相打卡網紅地。夏天,碩果累累,黃桃酸甜可口,帶著孩子自采嬉戲,回歸鄉村,走進自然,感受農家自然之樂。深秋抑或初冬時節,寒風凜厲,香甜可口的冬桃開始上市,那時普通品種的桃子,早已清園,而冬桃正是上市時節,冬桃供不應求,為集體帶來非常可觀的收益。
新河鎮薛湖村在清理出的3.33余hm2幸福渠沿線堰地,在公共空間及堰地兩側種植皇冠梨,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收入,增加村民就業增收渠道。原來雜草叢生,偶有地段被老百姓侵占種上一些菜,資源嚴重浪費,通過公共空間治理,種植皇冠梨今年已經少量掛果,預計明年增加集體收入非常可觀。
民便河、新塘河、七零河等幾條河流是當地百姓的“母親河”,也通過公共空間治理變了模樣。過去河邊垃圾遍地,河水污染嚴重,現在河水清了,岸邊景觀。
新河鎮通過公共空間治理,把農村集體“邊角地”盤活利用,產生效益,為鄉村振興釋放了發展活力。
自鄉鎮公共空間治理以來,邳州以公共空間治理為入口,創新社會治理,盤活閑置資源。邳州通過深入調查研究,聚焦“觸摸、管理、收集、處理、使用”全過程閉環,深度探索數字賦能公共空間治理的新路徑。
邳州數字賦能公共空間治理延伸至產業、城市管理等領域,推進公共空間治理,深入實施“積分制”,力求治理有序,強化制度保障。
根據岔河鎮本著“有序清理空地、激活資源促進增收、動員群眾加強管理”的工作思路,采取“一碼一地”的方式,建立了村級集體資源管控數字地圖,被提供有力支撐的是農村集體資源保值增值、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岔河鎮通過公共空間治理的數字化賦能,充分摸清了資源基礎,發展潛力被釋放出來,村集體經濟收入被有效促進,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得到了實現,顯著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取得了可觀的治理成果和經驗可供借鑒。通過遙感影像、野外測繪等手段,對集體資源進行核對、登記、編配代碼,建立“代碼、庫、圖、資源”綜合治理清單,提供明確依據針對公共空間治理,力求清晰。
趙墩村村民周影帶著孩子在新建成的廣場上溜達,感慨地說:“原來家家戶戶養雞、養鵝,環境臟亂差。環境整治后,大家自覺維護村莊環境,居住在這兒非常舒心。”趙墩鎮郭口村莊內部,瀝青道路新鋪設,其兩側,種植各類花草,高低錯落別致動人,樹影倒垂在清清的河面上,處處干凈整潔,一幅美麗的田園鄉村畫卷被呈現出來。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作為趙墩鎮不斷深入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工作的突破口。
趙墩村郭口村在深化公共空間治理過程中,以清理低效合同、整合低效資源、實施規模經營的方式,村集體收入的增加有了多渠道。集體收入被用來修建廣場、道路等,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原來的陳樓鎮院許村,小區房屋周邊產權界限不清,家家戶戶墻外堆砌雜物,一些鄰居也因為占用多少土地的問題發生糾紛。村里因數字賦能,界限被分得清了,為規范管理提供了精準依據。該村村民告訴記者,小巷治理工作在我們村深入開展,村莊靚麗的‘風景線’替代了昔日狹窄混亂的巷道。
現在的院許村,路面被打掃得干凈整潔,鄉風民俗畫被繪在了墻面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文明的標語,顯示出文明的味道。在“三問巷”,巷長徐榮偉和鎮村負責人檢查了小花園的建設情況。
院許村是“全國文明村”,村莊建設與創建更高水平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公共空間的產權和鄉村治理工作成效,因為公共空間治理數字賦能的原因,而變得更加明晰和進一步提升。
通過公共空間治理的數字化賦能,深化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是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挖掘集體資源“活水之源”,構建宜居環境集聚鄉村發展力量,積極探索創新“計分制”管理新模式。引導廣大群眾主動參與村莊治理,鄉村治理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同時作為系統工程和民生工程的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加強組織推動,用好監督考核“接力棒”,監督表面進展和工作進展;發揮“組合式政策整合”作用,增強政策的耦合性和系統化;堅持“毫不動搖”為民辦事,充分服從人民意志,杜絕“一刀切”,確保基層決策和工作更加溫暖、更加符合實際。壓實工作的責任,親自部署的是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問,沖在一線,干在一線的是負責同志,工作被按計劃實施推動。選擇更加適合的樹種,要引導宣傳,工作作風需要改進,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的生動局面被加快形成。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邳州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鄉一體化,城鄉要素流動順暢,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傾聽群眾、向群眾講話、領導群眾、讓群眾享受,是我們對群眾路線的深入實踐,充分激發了全市194萬干部的共建意識、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中。
動員全市黨員干部深入社區農戶、田間地頭,與群眾團結一片,增強集體的強大力量。要想得到群眾的支持,黨員干部必須敢于擔當,與群眾共同干,要想獲得群眾認可,必須撲下身子,帶領群眾一起干。公共空間治理的開展,黨員主動澄清身份,主動拆除自己的違法建設,帶頭退出私占資產和資源,誰也不做旁觀者,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黨員做到對群眾好,群眾跟著黨員好。
公共空間也是為公眾服務的,讓公共利益由公眾共享,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共享”。在開展公共空間治理時,農村集體資源界定更清晰了,顯著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顯著增強了獲得感。
邳州的強大合力因共建共享而增強,鄰里關系被極大地改善了,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糾紛,構建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成功探索使公共空間治理得以肯定。
在公共空間治理過程中,群眾的主體意識被喚醒,每一個群眾都深刻意識到自己是責任主體、共享主體、共建力量,城市干部群眾的共建意識、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得到充分激發。顯著改善了生態環境,基本消除了私占亂植、亂堆亂放等現象;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耕地也被補充增加。深入推進公共空間治理之后,鄉村更美麗,家園更美好。創新社會治理,養成新習慣,公共空間治理的成果其中之一是塑造了新民風。公權力缺位、公共意識缺失、公共責任遺失等短板被補齊,公共空間治理是首要原因,堅持以義務促意識形成,以成果共享促習慣形成,推動公共空間治理常態化,治理成果長效化,努力構建邳州村民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邳州鄉鎮村級的公共空間治理成果,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這需要我們堅定信心和決心,采取有效措施,繼續攻堅克難,努力深化、鞏固和完善公共空間治理。要做好公共空間治理“文章后半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我們必須誠實守信,肩負重任,我們必須發揚,走在前列,我們必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要更新邳州經驗和模式,為創新社會治理、推進鄉村振興樹立典范和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