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2023 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推進全民閱讀。 自2014 年來,這是“全民閱讀”第十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由此可見政府對全民閱讀的重視程度。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很多個體、公益性組織、公共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等都已經加入推動全民閱讀的大軍中。全民閱讀的實現不能缺少抓手,而閱讀推廣就是有效抓手。高校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的重要陣地,開展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特別是“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不斷推陳出新,轉變理念, 改變服務方式, 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服務,如舉辦書畫比賽、真人圖書館、知識競賽、詩詞大會、專家薦讀等活動。
未來高校圖書館如何提高閱讀推廣的質量,如何實現閱讀推廣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助力圖書館共享空間的建設等?;谶@些思考,筆者基于信息生態理論,構建閱讀推廣體系,以期為新時期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想法。
“信息生態”一詞較早被Horton.F.W 于1978 年提出,主要是探討信息的流動與映射問題[1]。Capurro.R 于1989 年從宏觀層面研究信息生態,剖析了人與信息之間的矛盾及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如信息污染、信息超載等,強調要注重信息生態的平衡[2]。 1995年,David A.Atheida 研究了信息傳播中的信息生態問題, 構建了良性循環的信息傳播與消費模式[3]。1999 年,Nardi 率先提出了信息生態系統一詞。 《信息生態:用心使用技術》一書中認為信息生態系統是由人、實踐、技術和價值所構成的系統,中心是人的實踐活動,宗旨在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4]。 在信息生態理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 逐步聚焦于信息生態系統, 學界普遍認可信息生態理論以信息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分析系統內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關系[5]。 國外大多學者認為信息生態是由信息環境、信息主體、信息技術、信息實踐和信息價值構成的系統[6]。
我國學者對于信息生態也有不少研究。 1995 年上海師范大學的陳曙介紹了信息生態與圖書館的關系, 信息生態的失調和平衡都影響著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7]。還有不少學者從信息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進行研究,主要有二要素說、三要素說和四要素說。婁策群認為信息生態系統包括信息人與信息生態環境[8]。 彭祝斌從信息主體、信息客體及信息環境角度來研究政務短視頻信息生態系統自組織演化原理[9]。竇悅認為信息生態系統包含信息人、信息技術、信息環境、信息系統四要素及相關之間關系[10]。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是集閱讀推廣者、受眾、資源、活動、服務、軟硬件設備、共享空間等為一體,其本質是一個信息與活動的生態系統。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信息生態系統構建, 需引入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結合圖書館的資源、環境與服務,使得閱讀推廣更具情感、更有針對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信息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來看, 本文采用的是馬卓四要素說[11],認為閱讀推廣生態系統主要由信息人、信息、信息技術、信息環境和相互間關系構成。
信息人是閱讀推廣生態系統中涉及的所有人員,如圖書館館員、讀書協會成員、數據供應商、讀者受眾、學院教師等。信息是指閱讀推廣中涉及的所有內容,包括活動內容、產品、工具等,信息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流動,最終實現閉環。信息技術是閱讀推廣生態系統良性運行的支撐與保障, 有元宇宙、 人工智能、物聯網、用戶畫像、知識挖掘等技術。信息環境涉及各類環境,如外部的社會環境、校園環境、班級環境、圖書館的各類共享空間等,本文的信息環境主要聚焦于校園內部。
要維持信息人、信息、信息技術與信息環境相互關系的平衡, 才能實現閱讀推廣的良性及可持續發展,一旦關系失衡,就會造成信息過載、信息噪音和信息污染等問題。當然,閱讀推廣信息生態因子其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在動態的變化中維持著平衡,即從平衡—不平衡—新平衡[12],不斷的升級,閱讀推廣質量會越來越高,受眾會越來越滿意。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這幾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制約了閱讀推廣的進一步發展和轉型升級。
圖書館員作為主要的信息人, 普遍存在專業素養欠缺的問題,如對技術的使用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利用技術獲得讀者的畫像、追蹤讀者的參與情況;現在很多參與閱讀推廣的館員,并非科班出身,對閱讀推廣的理論及圖情知識掌握不足, 其能力和水平制約著閱讀推廣的發展; 專業人員的學科分類比較單一。 閱讀推廣志愿者(主要是讀書協會成員)作為連接讀者與館員的橋梁, 是閱讀推廣信息生態必不可缺的角色。 然而大多數志愿者沒有接受過比較系統的培訓,對閱讀推廣的認識不清、定位不準、能力跟不上,如海報設計、新聞稿撰寫和攝影等能力。 高校開展的多樣閱讀推廣活動,普遍存在讀者參與意愿不強、參與人數少、參與程度不高的問題,即使參與其中,目的性也較強,而不是真正的熱愛與感興趣。
閱讀推廣服務是閱讀推廣信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舉措[13]。 現有閱讀推廣的內容很多,但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且很多高校沒有對閱讀推廣的文獻和內容進行審核把關,主要是為了完成任務,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缺乏趣味性、吸引力。 同時,高校圖書館也未把閱讀推廣放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考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既浪費了金錢、精力、時間,又沒有取得顯著效果。以書目為例,很多書目的推薦雖獲得專家認可,成為媒體熱點,對大學生的適用性卻有待考究?!胺铡笔菆D書館的根本職能與“智慧”內核,也是圖書館價值的體現[14]。 推廣者要明確認知自我角色,提高服務意識,研究閱讀深度,細分讀者與讀物,耐心與讀者交流,閱讀推廣生態需要相互間的不斷反饋與互動。
大多數高校圖書館或多或少開展了閱讀推廣活動,但究竟取得的效果怎樣,讀者收益多少,很少有圖書館進行考核與評價及定期檢測, 服務質量和效果的反饋及激勵機制也不完善。 服務質量評價是一項系統而龐大的工程,涉及因素眾多,各因素間的關聯度與集結度也較高[15]。 即使有一些高校圖書館建立了考核評價機制,也比較簡單,沒有考慮到各個因素間的聯系與關聯,以及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更多是之前閱讀推廣的不斷循環,環境在變,讀者在變,唯有閱讀推廣在原地踏步。 同時, 還存在推廣活動的宣傳渠道單一、 宣傳效果不佳、宣傳力度不夠的問題。要想有更多的讀者參與進來,必須加強宣傳力度,優化宣傳內容,創新宣傳方式,拓展宣傳渠道,如借助各類社交媒體、校園廣播、短視頻平臺。
朱永新與徐雁主編了“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推廣叢書”,強調分級閱讀、分眾閱讀、分類閱讀、分時閱讀、分地閱讀、分校閱讀。 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要結合學校性質,如綜合性學校、理工類學校、師范類學校,結合自己的辦學目標和定位,再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年級,注重理工與人文的平衡。 同時,還要保持時間上的平衡,閱讀推廣是持續性的,而不是讀書節、讀書季這類活動一時的熱鬧,尤其要注意寒暑假期間,一旦失衡,重新維持生態系統運行就需要花更大的精力與時間。閱讀推廣活動也要注意場地因素,可以是在班級內部、宿舍、圖書館、家里等開展,閱讀推廣需要走出去,正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信息生態系統要求遵循兼顧公平、 福利覆蓋全員的原則。對于學生中難以覆蓋的孤島,要開展多樣性、個性化、從大眾到小眾的閱讀活動,促進閱讀均等化,實現均衡發展。
信息環境是閱讀推廣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活動開展的效果, 可以通過改善閱讀環境來提高閱讀能效。信息環境分為軟環境和硬環境。軟環境包括高校從上到下頒發的各種辦法、政策文件,校園每個角落的環境布置,圖書館的空間建設等。例如,朱永新在蘇州大學任職期間,設立了“必讀書制度”,分為全校性必讀書、學科性必讀書和專業性必讀書,推動蘇州大學閱讀環境建設。高校還要加強閱讀空間建設, 可以把閱讀活動納入教學和科研考核中,給予參與者更多鼓勵和保障。硬環境就是高校對閱讀推廣要加大資金、人才、各種閱讀設施的投入,如閱讀機器、南京大學的智能問答機器人圖寶等。
閱讀推廣者、教師、各職能部門、學生、資源等作為信息生態因子,要互相不斷深入融合,聯合開展活動,保持溝通順暢,如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不斷與領導溝通,把讀書節從部門活動變為校級活動,聯合校宣傳部、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機關支部等一起舉辦讀書節,大大提高了活動的質量,學生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有助于閱讀推廣生態系統的構建和構建后的迅速擴張, 同時吸納真正對閱讀感興趣的人的參與,使得閱讀活動有創新力和活力。也要注重線上和線下服務相融合,利用“互聯網+”環境,加強數字資源建設,提供線上閱讀平臺,實行推送服務,讓讀者可以快速獲取所需資源; 線下要根據讀者現實需求,優化空間設置,進行空間再造,構建各類型空間,如休閑娛樂空間、有聲區、面試區、研討區等,滿足多樣化需求,提高滿意度。
面對開放的網絡環境, 高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時,要想更好地轉型升級,需要提供附加服務,如空間場地使用服務、入黨積極分子咨詢服務、書籍購買服務、隱形的知識服務等,從而吸引讀者使用資源、參與活動;也可以通過開展的一些活動提供附加值,如教師沙龍、真人圖書館、書畫比賽、信息檢索等。 閱讀推廣的專業化是閱讀生態系統的內在驅動力,專業化離不開理論建設,加快推進閱讀推廣理論建設,是新時代賦予圖書情報人員的重要使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要立足閱讀推廣實踐,在此基礎上研究閱讀推廣的服務質量評價指標、活動開展全過程的實施方案、宣傳方式、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等,推進理論建設,實現閱讀推廣從框架向專業領域進化, 再以理論研究反饋閱讀推廣的重要內容,尋覓新問題、敘述新觀點、形成新實踐,推動閱讀推廣理論持續發展。 閱讀推廣理論對實踐的開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高校要順應時代要求,切實推進閱讀推廣理論建設,構架自主的閱讀推廣生態體系。
阮岡納贊曾說 “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信息生態體系的構建為閱讀推廣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促進閱讀推廣效果提升必須保持信息人、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環境協調發展,各信息生態位積極配合,信息生態鏈合理運作,共同維持整個閱讀推廣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