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多地密集推出系列政策舉措,聚焦企業發展具體問題,推出精準有力措施,加速釋放民營企業發展動能。
截至目前,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等省份在抓落實上下更大力氣,推出系列政策舉措,尤其是聚焦企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以鮮明問題導向回應民營企業關切,以高含金量舉措力挺企業發展,著力打通政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幫助民營企業家消除顧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一顆“定心丸”。
3年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政府一筆2000萬元的扶持資金,讓浙江材華科技有限公司站穩了腳跟,如今市場越做越大。政府的貼心服務成為企業發展的堅強保障。
一直以來,浙江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積極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在湖州市吳興區三一裝載機智能制造基地內,一款純電動的伸縮臂履帶起重機從總裝車間下線。依托這款技術領先的純電動伸縮臂履帶起重機,基地獲得了來自荷蘭等國的大量訂單。
當地政府通過舉行全球產業人才精準對接會等活動,為企業推送了數十名高層次研發人才。
不僅如此,新投資裝載機產業園實現“拿地即開工”,流程上減少44天,為企業節約了成本。
浙江此前印發的《全力拓市場增訂單穩外貿若干措施》,為拓市場、增訂單、穩外貿專門出臺了33條舉措,明確提出要加大對訂單充足的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外貿企業及產業鏈“鏈主”型企業要素保障力度。
去年底,浙江商務部門推出“千團萬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截至7月中旬,已組織1360個團組、超1萬家企業赴境外開展商務活動,達成意向訂單超1130億元。
從《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相繼出臺實施,到各級政府搭建全周期服務體系,浙江多措并舉增強經營主體活力。
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設民營企業25.6萬戶、個體工商戶64.9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2.2%、14.6%。
政府大力扶持,企業苦練內功,增強了浙江民營經濟的活力。面對市場變化,通過線上通線下闖、買全球賣全球,浙江很多民營企業常常能迅速作出調整,持續增強自身競爭力,不斷為浙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福建某箱包公司,工人正忙碌趕工。
從一家新興企業快速成長為全球無人機行業巨頭的大疆,靠自身研發讓中國無人船“艇”進世界的云洲智能,超越特斯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全球“銷冠”的比亞迪,入選為世界燈塔工廠的美的微波爐順德工廠……
作為全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民營企業可以說是廣東經濟發展的招牌。
一直以來,民營經濟在廣東這片沃土蓬勃發展。廣東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全省民營企業從2020年末的568萬家,增加到2022年末的662萬家;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20年6.07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約7萬億元。
廣東出臺《廣東省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項政策,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長效機制,并建立廣東民營企業家智庫,完善建言獻策機制。
對于民營企業最關心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廣東在全國首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掛牌上市融資服務方案》,截至2022年底,已推動57家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廣東省工信廳在2022年為9179家次專精特新企業新增融資610億元。
今年,廣東全省各地市工商聯多措并舉賦能民營經濟,助力民營經濟提振信心、創新發展。
在深圳,“i企圳策”講堂打造涉企政策最全的“一張云網”,讓惠企政策宣講深入各區;在廣州,首屆百家新銳企業培優計劃搭起大中小企業融通的橋梁,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齊步走”。
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2.4%,比一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增長6.4個百分點,新增上市企業數量及首發募集資金數量居全國首位。
這組上半年經濟數據,彰顯了江蘇民營經濟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亮點背后,是該省推出的一系列助企惠企舉措,力促民營企業不斷增強發展信心。
完善與商會組織、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建立民營企業訴求收集、轉辦、督辦、反饋閉環平臺,探索構建“企業訴求—平臺吹哨—部門報到”助企服務制度。
江蘇出臺的《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42條、實施的《關于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18條,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激發了民營企業“敢闖”的熱情。
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集聚了300多家規上民營企業,街道以民營企業需求為導向,找準服務著力點,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建立并動態更新規上民營企業數據庫,依托“蘇商通”“楓企心橋”“蘇州楓橋”公眾號等線上平臺,結合日常走訪,及時宣傳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精準推送,使“政策找企業”成為常態。
長三角工業重鎮蘇州市黃埭鎮,集聚了近6000家民營企業,該鎮著力打造民營企業發展“最優服務”,建立健全助企長效機制,通過開展“堅持三問 踐行四敢”“民營企業大走訪”“企業家沙龍”等活動,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會商會辦解決企業難題。
得知明緯科技、威創達智能等企業招聘難,影響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和產能效益提升,黃埭鎮社會事業局當即對接相城區“直播帶崗‘云上攬才”活動資源,搭建用人單位與求職者“云端洽談”平臺。
5家企業發出的34個優質崗位,吸引了3.7萬人在線參與,收到相關簡歷600份。最終,經層層篩選考核,企業招聘到了合適的人才,“招人難”問題有效解決。
江蘇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資金等多方位的支持,引導企業投入科技創新,在細分行業領域實現技術引領,不少企業表示“發展信心更足了”。
福建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七成左右。
近年來,隨著福建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加快民營企業發展25條、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27條、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19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福建正持續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
為了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福建健全掛鉤聯系重點民營企業等制度機制,完善與商會組織、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建立民營企業訴求收集、轉辦、督辦、反饋閉環平臺,探索構建“企業訴求—平臺吹哨—部門報到”助企服務制度,鼓勵民營經濟人士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溝通交流。
福建還梯次培育壯大民營企業,實施培優扶強龍頭企業行動計劃,健全省、市、縣協同培育機制,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系。
不僅如此,福建還支持民營企業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設計研發等方向延伸。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推動低成本、模塊化的智能制造設備和系統的推廣應用,梯度培育“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
截至2022年,福建私營企業達173.1萬戶,增長6.45%。2022年,全省規上民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57萬億元,增長10%;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3.69萬億元,增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