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趙丹丹
當“北大荒杯”第十八屆黑龍江省職工羽毛球比賽遇上“戀上荒都”美食文化節,當“荒都”百億元品牌發布會牽手北大荒(貴州金沙)酒業產品推介會,當墾荒人探源之旅邂逅“魅力北大荒·相約八五六”旅游宣傳推介晚會……一場場以“文農聯姻、文旅融合”為主旨的文化盛宴,生動地詮釋著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協同農文旅產業發展的新理念、新實踐和新成效。
近年來,牡丹江分公司以助力北大荒“二次創業”為契機,把農文旅融合發展作為激活產業棋局、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多渠道整合資源、制定規劃,多維度拓展功能、培育亮點,多鏈條延伸振興產業,帶動共贏、多點發力、串珠成鏈,奮力描繪協同農文旅產業集群發展的全新畫卷。
大農業波瀾壯闊、大界湖浩瀚無垠、大界江風光旖旎、大濕地千姿百態,還有散點式分布的軍墾文化陣地……共同構成牡丹江分公司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寶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牡丹江分公司以協同農文旅產業為切入點,深度整合資源,因地制宜規劃旅游線路,設計景觀打卡地,初步構建起別具特色的農文旅產業板塊。
農文旅融合,產業項目是關鍵。今年4月27日,在慶豐農場第五管理區鄉村振興產業園里,第二屆果蔬采摘節暨“虎慶荒緣”黨建聯盟簽約儀式隆重開幕。慶豐農場有限公司與虎林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共同打造鄉村振興產業觀光園、東誠鎮果蔬采摘園、千畝旱田現代化示范園區等生態、休閑、鄉村旅游線路,有力推動墾地融合發展步伐。
“這處占地127萬平方米的鄉村振興產業觀光園,除了鴕鳥養殖基地、農業示范區、果蔬基地,今年又新建了田間黨建大課堂、親子游戲樂園,整個園區已納入虎林全域旅游規劃,憑借位居虎林至虎頭旅游觀光的地理優勢,預計可接待游客超過5萬人,帶動園區各經營業主增益30余萬元。”慶豐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黨支部書記王海彬介紹說。
在協同農文旅產業理念引導下,各農場競相發力、亮點頻閃。山市種奶牛場、八五一一農場相繼舉辦“杜鵑花節”,邀請喜愛登山觀花的游客來一場與自然花海的浪漫邂逅;寧安農場、海林農場打造有機果蔬采摘基地、“我在海林有畝田”等項目,吸引周邊市民紛至沓來品嘗“春天第一鮮”;八五〇農場、八五七農場、云山農場、興凱湖農場的“荒火燎原”、“星城花海”、稻香海公園、野營基地、稻田風車長廊、將軍湖紅色文旅景區、京味“稻作空間”……儼然成為游客打卡的必選地。
積極順應旅游高速發展趨勢,主動融入“大旅游”格局和集團旅游市場運營體系,以“串珠成鏈”的方式,打通界限形成閉環連接,構建融合發展機制,促進融合發展。這是牡丹江分公司交上的一份新答卷。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是黨建工作的新時代課題。牡丹江分公司黨委圍繞協同農文旅產業發展進行建“鏈”、補“鏈”、強“鏈”,與屬地及產業公司搭建10余個黨建聯盟,通過黨建共建、支部共聯、人才聯動等有效措施,深度激活產業協同內生動力,推動農文旅資源深度整合。
“目前,分公司域內共有A級景區8個,紀念場(場史)館9個,自然資源稟賦、文化優勢凸顯。分公司黨委高度重視農文旅協同發展,上半年各農場有限公司累計投入資金2948萬元,重點實施了30個農文旅項目建設。今年,我們還與北大荒旅游公司合作,深度整合文旅資源,精心設計紅色文化游、黨建研學游、農業觀光游、休閑度假游精品路線,僅上半年,分公司共接待游客16.3萬人,旅游總收入487.8萬元。”牡丹江分公司黨委委員、黨委工作部部長楊再勝介紹說。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僻居黑龍江省東南邊陲的牡丹江墾區坐擁優質文旅資源,又兼有夏季避暑勝地的美譽,如何破解因地處偏遠而“久在深閨人未識”的被動局面,是協同農文旅產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牡丹江分公司瞄準區域特色,積極引導各農場以農為底、以文鑄魂,因地制宜,更好地滿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7月的北大荒,萬頃稻浪如海,滿眼碧綠醉人。登上新晉級國家“AAA”景區八五六農場現代農業觀光園26米高的觀光平臺,和風拂面,極目遠眺,環繞四周的一幅幅巨幅稻田畫映入眼簾,彩色水稻勾勒出的“荒都”“界湖”“興凱湖”等商標和詮釋現代農業、黑土地保護等發展理念的元素,組合成栩栩如生的畫卷,給人一種震撼心靈的視覺沖擊,觀光臺下游客們乘著觀光小火車暢游稻海,盡享現代農業帶來的樂趣。

八五八農場稻田觀景平臺。圖/朱磊
作為“黑龍江省寒地水稻文化之鄉”的八五六農場,以稻田畫為旅游半徑打造全域大旅游,獨具匠心地建設了占地26.2萬平方米的稻米文化廣場,將農業觀光、農耕文化、農事體驗、農業科普融為一體主打“稻文化”特色,目前,農場傾心打造的“萬畝蟹稻基地”、稻田畫觀光區已成為北大荒十大網紅打卡地,預計接待游客2萬余人,增加收入超過200萬元。
耕地僅有15.47萬畝的資源小場—海林農場,是林海雪原的故鄉,素有“北歐風情小鎮”的美譽,曾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也是黑龍江省首批旅游名鎮。近年來,農場借助周邊鏡泊湖、雪鄉等著名景區,持續打造海林北歐度假區,農文旅一體化發展成果,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游客。
“俄羅斯的朋友們,歡迎你們前來品嘗我們的新鮮瓜果。”寧安農場黨委書記、董事長冉光明手捧剛剛摘下的香瓜,向遠道而來的游客真誠地推介。同樣是資源小場的“國墾第一場”寧安農場,重點打造“特色經濟+棚室觀光采摘”農業觀光旅游品牌,以棚室果蔬產業走出了一條“以農助旅、農旅融合”的企業振興新路子,年帶動旅游產業收益達70萬元。
資源大場圍繞農業主業打旅游特色、資源小場瞄準生態資源做文章,在充分開發興凱湖當壁鎮旅游度假區、千島林風景區等知名景區資源的同時,立足特色,優化布局,形成“一場一特色一亮點”的文旅格局;分公司及各農場積極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線下組織開展美食節、采摘節、傳統文化節、鄉村音樂節、篝火狂歡夜、垂釣節、冬捕等活動,線上則以網絡直播打卡為主,以各種創新活動為載體,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打卡,賺足熱度、帶活產業、攪熱農文旅經濟,逐步釋放產業活力。
缺少產業支撐,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牡丹江分公司圍繞農文旅產業發展深耕產業園地,培育“荒都+”系列品牌,推出系列綠色食品、保健品、文旅紀念品,讓來觀光的游客既有看頭,又有品頭;既有好吃的,還有好玩的;既能拍照留念,更能把滿滿的回憶帶回家。
“這次回到北大荒,讓我對北大荒又有了全新的認識,農場發展真是太快了!”6月16日,墾荒人探源之旅活動在八五一一農場拉開帷幕,來自長治、寶雞、鎮江、蘇州等地150余名墾荒人VIP客戶齊聚完達山廣場,在參觀墾荒人奶源基地和將軍牧場乳品基地后,大家不住感慨。
“墾荒人探源之旅”活動作為一年一度的品牌特色旅游載體,自2013年以來已連續開展11年,累計接待來自全國26個省區市的3.2萬“墾荒人”VIP客戶,成為宣傳推介牡丹江墾區的一扇流動“窗口”,也讓北大荒成為消費者心心念的探源之地。
面對產業結構單一、融合主體帶動和輻射能力不強的短板。近年來,分公司深耕產業嫁接,帶動墾荒游、親子游、研學游、藝術游等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讓來到這里的人,不僅飽覽美景、感悟情懷、尋根溯源,還能品嘗美食,帶走當地特色產品,變“流量”為“銷量”。
“去年我們投資建設了一座水產品加工廠,開發了冷鏈興凱湖湖魚、湖蝦、香煎白魚、魚松、魚丸、湖蝦粉等新產品,年加工量達200噸,充分滿足游客需求。”興凱湖農場綜合管理部部長許文春介紹說。
牡丹江分公司充分依托700萬畝綠色商品糧基地,在區域貿易龍頭企業荒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帶動下,采取雙品牌運營模式,精心打造“荒都+”特色農產品矩陣,15個農場加入“荒都+”品牌矩陣。目前,“荒都”已相繼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輕功能食品、休閑類食品、山產品、水產品、米制品等產品80多款,特色產品均已入駐各農場有限公司的游客接待中心,成為游客必選的伴手禮,今年,牡丹江分公司各農場還開發了吉祥物娃娃、吉祥物抱枕等旅游商品25個,在旅游產業的拉動下,2023年上半年,“荒都”以108.85億元的品牌價值再次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位居第464位;荒都公司線上線下銷售收入達8.7億元,促進產業融合走深走實。
以文農聯姻,促文旅融合。牡丹江分公司將繼續立足資源優勢,打好文旅牌,全面融入北大荒“二次創業”新藍圖,深耕產業共“融”,細作農文旅發展,奮力描繪協同農文旅發展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