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玲 孫浩玲 王靖
青島市中心醫療集團北部院區綜合內科 266043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報道,在世界范圍內,肺結核新增的發病庫例數為996萬,死亡者141萬,在世界范圍內排在前列〔1-2〕。目前國內對肺結核的總體抗藥性已經達到42%以上,居全球第2位,隨著耐藥結核病患者數量持續偏高,已經成為制約結核病防治的一個難題〔3〕。在患者經由肺結核治療后可以出院,但是若用藥不規范或用藥不當,容易使疾病復發,加大了治療的難度。因此,對肺結核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非常關鍵,也是提高患者合理用藥的重要護理內容。家庭參與式(FIC)即患者家屬通過接受專業訓練的專業護士對其進行教育和指導后,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延續性,已被應用于癌癥看護等領域中,效果明顯〔5-7〕。
以青島市中心醫療集團北部院區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肺結核患者120例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與《肺結核活動性判斷規范及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診斷標準相符〔8〕;③服用抗結核藥;④結核分枝桿菌檢驗陽性;⑤神志清晰,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⑥居住在青島市;⑦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轉院治療者;②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系統疾患者;③患有嚴重精神病者;④患有高消耗疾病者;⑤嚴重肝腎功能受損者;⑥結核藥物過敏者。以隨機數列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18~65歲,平均(47.18±3.84)歲;體重指數(BMI)19~26 kg/m2,平均(22.32±2.01)kg/m2;病程1~12年,平均(5.82±0.71)年;初中或以下學歷者24例,初中及以上學歷者36例;合并高血壓39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38例;年齡19~64歲,平均(46.21±3.14)歲,BMI 19~25 kg/m2,平均(21.42±2.11)kg/m2;病程1~11年,平均(5.75±0.61)年;初中或以下學歷者25例,初中及以上學歷者35例;合并高血壓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抗結核藥物治療。
1.2.1對照組 所有患者在住院后都進行了常規的抗結核藥。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并進行隨訪。住院期間,專業人員進行抗藥性肺結核的調查對患者進行常規的住院健康教育,包括戒煙、作息、用藥、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在住院期間,護士將進行1次關于耐藥性肺結核的健康知識講座。課程內容涵蓋了結核病的基本知識、藥物名稱、藥物種類、用藥等。出院隨訪期間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加強并發癥的認識和治療,強調了堅持服藥和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周期6個月。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家庭參與式護理,整個周期持續6個月,見表1。

表1 家庭參與式護理方案
以高年資護士負責統計患者各項資料,包括一般資料、服藥依從性、心理困擾、生活質量及療效跟蹤等方面,主要內容如下:(1)服藥依從性:于出院前、出院3個月末、出院6個月末使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MMAS-8)由Morisky編制,該量表包括8項條目,其中1~7項為“是”計0分,“否”計1分;第8題為Likert 5評分,分值為0~8分,分值越高代表用藥依從性越好,Cronbach α系數為0.89~0.94之間〔9〕。(2)心理困擾:于出院前、出院3個月末、出院6個月末使用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10),由凱斯勒編制,對個人心理問題進行評價,以了解患者焦慮、壓力等心理困擾問題,得分越高,精神問題就會越嚴重,Cronbach α系數為0.801〔10〕。(3)生活質量: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干預6個月后使用MOS健康問卷(SF-36),觀察患者5個方面的評分,包括角色、情緒、軀體、社會功能以及總體生活質量,分值1~100分,得分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健康狀態越好,Cronbach α系數為0.758〔11〕。(4)療效標準:①痰液轉陰:連續3次痰液標本及痰組織標本均顯示為結核菌陰性,痰液轉陰。②病灶吸收率:經 X光或 CT掃描證實,病灶吸收:病變的吸收區域大于50%;不變是指病變的吸收區域比原來的病變少10%或者沒有發生變化;惡化,肺部病變的范圍比原來的病變要大〔12〕。

兩組MMAS-8服藥依從性量表評分時間、組間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末與出院6個月末,觀察組服藥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出院3個月末、出院6個月末患者MMAS-8評分比較分)
兩組K10心理因素擾量表評分時間、組間及交互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個月末與6個月末時,觀察組K10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出院前、出院3個月末、出院6個月末K10評分比較分)
兩組SF-36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時間、組間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出院3個月末與出院6個月末,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出院前、出院6個月SF-36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3個月和6個月轉陰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6個月復查顯示,病灶吸收率和不變或惡化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轉陰情況〔n(%)〕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MMAS-8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了經由家庭參與式護理后患者用藥依從性獲得了顯著提高,與張婷婷〔13〕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可知,通過對患者的心理進行持續性照護,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改善疾病的痛苦,達到對患者的有效治療的目的。通過定期隨訪有助于醫務工作者對患者的全面了解,為后續的醫療服務提供便利。
觀察組K10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了經由家庭參與式護理后患者心理困擾得到了顯著緩解,與韋瑋〔14〕研究結果一致。經由護士培訓的家屬可以參與到患者病情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通過微信群交流的方式能把握到患者的康復狀況并及時的評價,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庭參與式護理是由醫院為需長期看護患者的照顧方式,可為患者提供持續的照顧,也可以幫助患者在治療后生活、用藥等方面進行干預和引導。
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了家庭參與式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獲得了明顯提高,與肖燕靈和黃曉玲〔15〕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說明經由家庭參與式護理后患者肺結核轉陰效果良好,與張曉慧研究結果相似〔16〕。報道顯示,對肺結核患者進行持續照護,可以使醫院的醫療服務向患者家屬過渡,減少患者的畏懼心理,增強患者對結核病的認識〔17〕。通過家庭關系的支撐,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習慣,從而提高肺結核藥物使用的生活質量〔18〕。
綜上所述,采取家庭參與式能夠提高肺結核患者依從性,出院觀察后患者恢復效果良好,值得肯定。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