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乙錚
[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21 世紀的建筑發展趨勢是:節約資源、合理利用、保護生態、以人為本、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思想。在建筑審美的前提下,如何正確處理建筑工藝與建筑設計的關系,確保環境的節能與室內環境設計、建筑設計的有機統一,從而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實現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現代建筑藝術要融合建筑技術、綠色環保理念、藝術文化和歷史元素,才能創造出一個完美的建筑。因此,如何在綠色建筑中達到綠色的目的,使建筑形態和功能相結合,就成為建筑設計工作的首要問題,也是一個企業能否在市場上占據優勢的關鍵因素。
綠色建筑這個概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而與之相關的概念,如可持續發展、節能、被動、低碳等,都在不斷的發展。首先,從整個生命周期角度出發,注重對建筑各環節的節能和節能控制,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次,在品質環境上,采用綠色建筑的技術方法,達到節地、節水、節材的效果,并可顯著改善建筑內部的環境質量和衛生舒適性。因此,在綠色建筑的設計中,常常以節約資源、降低資源消耗為出發點,采用被動的綠色設計措施,提高設備利用率,因地制宜地與周邊建筑相結合,實現建筑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說,綠色建筑技術是一種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思想,是今后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利用綠色建筑技術,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居住環境的品質,促進建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建筑設計上,綠色建筑是將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通過建筑材料、建筑用地等各方面反映出來,即在現有的自然環境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居住質量,并減少建筑對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在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的設計思想應遵循如下原則。
在綠色建筑技術中,最主要的設計原理是根據現場地形、環境的溫度、濕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選取合適的建筑結構及技術方案。對周邊環境進行最小程度的改造,使建筑與自然相融,但又不會因建設工程而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不但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且還會增加不必要的投資。所以,在進行綠色建筑的設計時,應遵循“因勢利導”的原則,協調好人、環境、建筑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對周圍環境進行合理的綠化,使建筑的設計更加符合現代生態文明和人類的審美需求,更加接近自然[1]。
建筑垃圾、廢氣、粉塵、粉塵等都是建筑垃圾的主要來源,對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浪費和建設費用。因此,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建筑材料的選擇,盡可能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材料,既節省了造價,又保護了自然環境。
建筑的終極目標就是居住,因此無論從哪個細節上來說,都要以人為中心,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在規劃中,從空間、采光、通風、美觀等各方面,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做到室內空間布局的合理布局,注重采光通風,讓建筑的結構設計盡可能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2]。
在實施綠色建筑的規劃與設計過程中,必須對所處區域的具體地理位置、氣象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并運用電腦技術對其進行優化,并對其進行適時的修正與調整。其次,在建筑項目的規劃階段,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會對環境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設計者必須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生態系統一般都是動態的,因此,設計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設計人員必須科學地規范建筑的使用時間,并對其周圍的生態系統進行深入性的研究,對其與生態系統的交互作用進行綜合的分析,并積極探討建筑材料在運輸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選擇的地點應與周圍的環境、建筑條件相適應,適當增大日照區域,使建筑內部得到足夠的日照,從而使建筑內部的溫度得到相應的改善。最后,要精心地規劃建筑的平面布置和體形,并將其與周圍的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優化,通過仿真來優化建筑的結構,使建筑中的陰影區域盡可能地優化,從而使建筑成本和能耗降到最低,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3.2.1 綠地景觀規劃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綠色建筑的實施不僅可以營造一個溫馨的居住環境,而且還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以植物的方式覆蓋地表,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斷蒸發,從而使土壤變得更加涼爽。高大的樹木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遮蔽,減少了道路的熱量,凈化了室內的空氣,增加了室內的氧氣含量。重視綠色環境的設計,營造更加宜人的微氣候,將綠色的量化標準納入設計規范中。同時還要注意周邊的綠化,擴大草坪的面積,增加樹木。在進行立體綠化設計時,引入了“土地空間”的理念。
3.2.2 自然通風與自然光照的充分利用
采用自然通風的方式,使人與周圍的聯系更加緊密。與傳統的自然通風相比,它的造價要低一些,而且它已經很成熟了,只要保證建筑的結構合理,那么它就可以通過自然通風來減少室內的污染,從而減少室內的污染,從而減少對空調的依賴,從而提高人體的身體素質,從而從根本上節省能源。
設計師在設計一座建筑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材料的環保,只要有足夠的錢,那么就必須要選擇最好的材料,既要保證建筑的質量,又要保證建筑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能夠經受得住。這個要求聽起來很高,但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所有的建筑工人,都要齊心協力,按照綠色建筑的理念,對傳統的建筑技術進行改造。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及時對施工過程進行規范,以保證工程建設的正常進行[3]。
在建筑設計中,在采用綠色建筑技術時,要注重對采光和遮蔭的優化。現代綠色建筑是一種綜合、立體、融合多種高新技術的綜合建設項目,它以先進的設計思想和科技為核心,注重建設節能、環境友好的建筑形式。在綠色建筑的采光與遮陽設計中,必須考慮到不同的采光角度和不同的遮陽材料,在遮陽材料上,可以采用高科技的產品,例如太陽能感應簾、可伸縮式外遮陽篷、可調式鋁合金百葉簾,其可根據日照規律調整照明效果,從而降低能耗。此外,還可以采取綠化、遮光等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體現建筑的綠色與能源特性。與傳統的遮陽方法比較,具有結構簡單、經濟、美觀、易操作等優點。現在,很多建筑都是用來裝飾的,比如葡萄架,陽臺上的藤蔓[4]。
自智能化集成與綠色建筑技術相結合以來,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降低了能耗,使得建筑業重新煥發了活力。基于物聯網,基于互聯網的技術,將水電、空調、監控、照明等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智能的系統,極大地解決了傳統建筑業的難題。在未來的數年里,我們要努力研發出更加小型、高效、智能的一體化系統,以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的健康生活,這將成為我國綠色建材產業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以及節能減排的要求,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被開發出來,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對非再生能源的需求。目前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而非可再生資源是最容易獲取和使用的。在建筑中,太陽能的應用越來越多,因為在建筑物的結構中,采光最好,最大的部分是屋頂,因此,設計師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太陽能的利用,盡量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陽能,既節省了能源,又提高了建筑的使用質量,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和健康。
全球70%的海水覆蓋著陸地,而淡水資源十分稀缺,所以節約用水和節約水資源是實現綠色建筑的關鍵技術。本文從建筑供水系統的優化、節水和計量設備的使用、再生水的使用等3 個方面進行了闡述[5]。
(1)對建筑給水系統進行優化,并在安裝后盡量減少管道滲漏,在安裝時選用密封良好、質量優良的閥門管件,延長管網的壽命;采用分段式配置,可關閉閥門和測量裝置,使管網在實際操作中能快速地診斷出管道泄漏,減少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
(2)利用節水型和計量器具,按具體條件設定生活用水量。在民用建筑中,應提倡節水馬桶、節水淋浴噴頭等節水設備,并設定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實行分段收費;在公用建筑中,應按建筑用途的不同,設定用水量限額,并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推廣節水型器具。采用滴灌、噴灑技術,可有效地將雨水用于灌溉,從而提高了噴灌的效率,降低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
(3)增加循環水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對生活污水和雨水等可循環利用的水資源進行回收,例如洗漱水、洗菜水等,通過中水二次處理,用于廁所沖洗、室外綠化等;為了解決高峰期用水不足的問題,應該設立儲水設備。
節地是指業主最優化設計、規劃使用及建設建設,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并在不破壞本地民俗風情的前提下,對土地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節地的具體措施如下。
(1)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地表條件,對當地的文化遺產、古跡等不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2)對區域內的日照時間和光照強度進行分析,確定建筑結構的形狀和高度;適當地增設非南北向的建筑,以提高其容積;采用斜屋頂和退臺屋頂來減少房屋的間隔;通過減小公用建筑用地和建筑間距來提高建筑的容積。
(3)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增加停車場、地下健身房等,以提高用地利用率。在綠色建筑中,戶外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光、熱、風四個方面,其中包括:光污染治理、景觀照明、光污染治理、噪聲優化、隔音屏障、綠化隔離、風環境優化、熱島強度減小等[6]。
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施工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在工程建設中,土壤侵蝕、揚塵、噪聲、污水等都會對場地和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建筑工地的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目的在于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有利于對天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達到降低或消除污染的目的。建筑施工中的揚塵、噪聲和建筑垃圾的防治是綠色建筑管理的重點。粉塵是一種開放的污染源,它是受灰塵的外力作用,在大氣中的懸浮微粒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在下雨后,用雨水和積水來清洗路面,既可以防止路面上的灰塵被曬干,又可以防止路面上的灰塵被吹走,還可以節省大量的水。噪音是一種非規律性、局部性、暫時性和多發性的環境污染.在建筑過程中,周圍居民經常抱怨噪音太大,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建筑工程中,應對現場的噪音進行有效的控制,并在現場布置隔音墻,以減少對周圍的居民的干擾。建筑垃圾是指各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建筑垃圾,在施工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廢物是可以循環利用的,有些是無法循環利用的。建筑垃圾的堆積和堆積都占據了很大的空間。由于天然資源日益匱乏,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劇增,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為“再生資源”來發展。建筑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
總之,綠色建筑技術已被運用于實際的建筑設計中,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不但使建筑的設計水平得到了改善,而且對我國的建設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它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適應,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綠色建筑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建筑師和建筑師。同時,也進一步證明了將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相結合的必要性。因此,本文在對綠色建筑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對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對其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以期為有關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