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
國家博物館本是免費面向公眾開放的旅游景點,但有些“黃牛”利用來京旅游群眾對網上預約服務流程的不熟悉,將免費的博物館門票變成了“商品”。近日,北京警方針對這一情況深入摸排,果斷打掉一批倒票“黃牛”,依法刑事拘留6人、行政處罰3人。
博物館被“黃牛”倒賣免費門票的現象并非個例。今年暑假期間,不少游客發現,各地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靠“拼手速”很難預約成功。然而,在一些電商平臺和二手交易平臺上,卻能買到原本免費的門票,價格從一二十元到百元不等。類似的問題在醫院掛號、演唱會售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存在。“黃牛”利用團隊搶票的“人海戰術”和搶票軟件等暗箱操作獲取并倒賣門票牟利。
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是國家實施惠民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早在2008年,國家文物局就發布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博物館(院)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各省級綜合博物館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
實踐證明,免費開放加快了博物館融入公眾生活的步伐,許多博物館的觀眾增量達到免費開放前的數倍。然而,一些不法之徒卻動起了歪腦筋,無孔不入的“黃牛”開始大行其道。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參觀體驗,還加劇了公共文化資源緊缺,損害了博物館的公益屬性。而且在第三方平臺上花錢代搶的預約票并不能保證真實、有效,消費者很有可能遭遇“票財兩空”的情況,同時還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隱患。
“黃牛”拿著公共權益做生意,這不僅侵害了公共利益,還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而在博物館和“黃牛”日漸白熱化的攻防戰中浮現出的一些其他問題,也應引起大家的重視。比如:“黃牛”能在部分網購平臺上公然出售免費票,顯然與平臺監管不力有關。而一些博物館對惡意搶票缺乏管控能力,也給了“黃牛”可乘之機。另外,博物館門票難約,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公眾的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相關機構應尋求科學的方法進一步增加供給,滿足更多游客的參觀需要。
對“黃牛”破壞行業生態、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公眾權益,要堅決說“不”。整治博物館“黃牛票”,實現博物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制度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博物館應不斷提升防范意識和技術水平,優化預約規則,阻防惡意搶票,平衡好加強管理與改善服務二者之間的關系;公安機關和文化執法部門等相關部門應加大網絡巡查和監控力度,對“黃牛黨”加大懲治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起到震懾作用;電子商務平臺應加強對商戶資質、商品屬性等方面的審核,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阻斷“黃牛”的銷售渠道,不給倒賣行為以生存土壤;相關方面也要加大對消費群體的宣傳力度,引導和鼓勵廣大游客自覺抵制“黃牛”,選擇正規渠道訂票。
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讓“黃牛”無處遁形,讓國家的文化惠民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