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云
一
晚餐,我們一家三口正圍坐在餐桌旁埋頭吃飯,客廳里靜得只聽見筷子碰到碗的聲音。砰的一聲,女兒的碗摔在了地上,在寂靜的屋子中顯得格外響亮。女兒的哭聲也隨即響起,我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
我瞪著女兒,責怪道:“你怎么吃飯的?吃個飯還能把碗摔壞了,你就不能小心點嗎?把碗摔碎了,你還好意思哭。”女兒被我這一瞪,哭得更厲害了。我正想打她屁股幾下,被老公喝止了。
老公不客氣地指責我:“她還那么小,懂什么?不就一個碗嗎?壞了再買,看你,把孩子嚇到了。”我反駁道:“是,這次就只是一個碗,但如果不教育,下次還會再壞一個。”就這樣,我和老公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最后以老公抱著孩子離開收場,留下我一個人收拾殘局。
我一邊收拾地上的碎片,一邊狠狠地罵著老公。一不小心,一塊碎片就把手扎出血來,疼得我眼淚止不住地掉下來。想到老公此刻正優哉游哉地玩著手機,我氣得摔掉手里的抹布,快步走進臥室,大力關上門,躺床上睡覺。
我躺在床上,越想越委屈。每次孩子犯錯后,我教育孩子,老公總是出來阻撓,到最后都變成我的不是。孩子不好好走路,摔跤了,我責怪孩子不早點聽我的才會摔跤,老公卻怪我太小心翼翼,認為孩子跑跑跳跳,偶爾摔跤是正常的。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弄丟了,我責怪孩子不好好保管自己的東西,老公也會找理由為孩子開脫。我們每次都會吵得不可開交。
二
一天,我正在單位開會,老媽打電話給我,我掛了,但電話還是不停地響起。我只好尷尬地跟領導表示歉意,跑到外面去接電話。我開口就責怪老媽:“媽,我在開會呢,沒事不要打那么多電話,我開完會再打給你。”我正想掛掉電話,卻聽到老媽在電話里說:“我剛才不小心摔了一跤,現在腳疼得厲害,走不了路了。你趕緊回來帶我去醫院看看。”
自從兩年前老爸去世后,老媽一個人在家住。叫她搬來跟我們住,她也不肯。好在她住得離我們不遠,每周末我都會去看望她。她知道我每周都會回去,所以平時基本都不會打電話給我,看來這次真的傷得嚴重了,不得已才打電話給我。想到這,我趕緊跟領導請假,打電話叫老公開車來接我,我們一起送老媽去了醫院。
見到老媽后,我責怪她:“你怎么那么不小心,你看你的腳都腫了,要是傷到骨頭,走不了路,怎么辦?”老媽的臉色一下子變了,生氣地說:“那你走吧,我不用你侍候。你時間寶貴,以后我不會打攪你了。我自己出錢請人侍候我。”
我不覺得自己有錯,繼續說:“你怎么這樣說話,我不是為了你好嗎?不小心點,下次再摔了怎么辦?再說了,我早就叫你搬過來跟我們一起住,你每次都拒絕。”我還想繼續數落老媽,老公看不下去了,阻止我:“好了,媽又不是小孩。我們趕緊帶媽去檢查。”
檢查過后,醫生說還好,沒有傷到骨頭,但腳腫那么高,也走不了路,建議住院治療一周,等消腫了再回家。就這樣,老媽住院了,我申請了年休假,留下來照顧老媽。
一天,老媽睡著了,我坐在床邊,拿起手機玩。我看到了一條改變了我家庭生活的微博。
這條微博大意是說,有一大家子人出去旅游,臨登機時,才發現有個孩子的證件過期了,孩子媽媽只好陪著孩子,留了下來。但一大家子的行李,在辦理托運手續時,都掛在孩子媽媽名下。孩子媽媽去退行李,大家的行李都被退回。即使這樣,其他人照常登機,一點兒也不受影響,也沒人生氣抱怨,繼續開心地坐上飛機去旅游,甚至在飛機上開心討論到目的地后要買哪些生活用品。
我一下子被震撼到了。發生這樣的事,如果是我,肯定大發脾氣,跟老公吵得不可開交,一整天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看了這條微博,想到平時自己對孩子、老媽的態度,我意識到我真的錯了,于是我決定從改變自己開始。
三
過了不久,到了女兒的生日,我們邀請了親人來家里吃飯。女兒的爺爺奶奶為了彌補不能照顧女兒的愧疚,封了兩千元的紅包給女兒做生日禮物。因為當時忙,我沒有心思關注女兒,紅包便由女兒保管。可是,等客人都走完后,女兒哭喪著臉,小聲告訴我:“媽媽,爺爺奶奶給我的紅包不見了。”
我條件反射地想發脾氣,但看到女兒用力地扯著雙手,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我冷靜了下來。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我深呼一口氣,然后抱住女兒:“沒關系,我們再找找,看看是不是掉在哪個角落了。”女兒有點不可置信,小心翼翼地問道:“那如果找不到了,媽媽會打我嗎?”我心中一陣酸楚:原來女兒每次犯錯都那么怕我責怪她、打罵她。我真的不是個好媽媽。
想到這,我肯定地告訴女兒:“媽媽不會打你,也不會罵你,因為丟錢也不是你愿意看到的,對不對?我們下一次好好保管就好了。”女兒聽后笑了。看著女兒天真的笑容,我也笑了。原來,允許意外發生,保持家中的松弛感是如此容易,遇到事情,只要不發脾氣就行。家人舒服,我自己也舒服。
那天,我們一家人一起翻箱倒柜,終于從床墊的夾縫里找到了那個紅包。
晚上老公問我:“女兒把錢弄丟了,你為什么不生氣?要是以前,你肯定會大發雷霆,少不了一頓指責。”我笑笑,說:“你也說了,那是以前,人都會改變的嘛。”老公疑惑地問:“是什么讓你改變的?”“一條微博。”說著,我翻出那條早就收藏好的微博給老公看。
等老公看完后,我說:“以前是我不好,遇到事情總是指責你們,鬧得家里雞犬不寧。對不起,以后我會改變的,我們一起努力改變,讓家里保持松弛感,如何?”老公笑了:“同意,我自己也不好,遇到事情也總是跟你對抗,我也努力改變,以后我們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一起承擔和解決。”從那以后,遇到生活中的瑣事,我們都輕松應對,不再緊張,也不再動不動就責備。
有一次,女兒又把碗摔壞了,看著女兒緊張的樣子,我告訴女兒:“不就一個碗嗎?壞了再買就是了。我們買什么樣的好呢?”女兒破涕為笑,我們邊吃邊聊著買什么樣的新碗,歡聲笑語響徹我家客廳。
說來也奇怪,自從我們改變后,女兒反而變得越來越細心,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經常丟東西,也沒摔壞過碗,就連筷子也被她穩穩地抓在手里,不再掉在地上。老媽給我打電話也打得更勤了,偶爾還來家里小住幾日。
我感覺到我們家越來越有愛,越來越溫暖,每個人也變得越來越好。而這一切都歸功于那條微博,果然,不責怪的家庭會越來越幸福。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