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樊旭東,高 團
(靜寧縣人民醫院骨科,甘肅 平涼 743400)
肩袖損傷屬于臨床中一類較為常見的肩關節疾病,多合并凍結肩,發病后若未及時接受相關治療,則可造成患者肌肉萎縮,加重其肩關節疼痛程度,影響預后。關節鏡下單純肩袖修復術較為常用,其創傷較小,視野較為清晰,可減輕患者肩袖損傷程度,控制病情進展,但患者術后仍可出現肩關節粘連情況[1]。目前,手術治療作為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的主要治療方式,且由于傳統開放性手術存在較大創傷,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較重,關節鏡下手術已逐漸應用于該疾病的治療中。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是在肩袖修復的基礎上充分對患者的肩關節進行松解,進而保證其肩關節功能的穩定性,提高治療效果[2]。但對于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是否在修復肩袖的同時松解粘連的關節囊仍存在爭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對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應用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治療后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2 月至2022 年10 月在靜寧縣人民醫院就診的60 例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 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 例;年齡30~70 歲,平均(51.33±3.11)歲;損傷情況:左、右肩分別為11、19 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6、14 例;年齡31~70 歲,平均(52.36±3.10)歲;損傷情況:左、右肩分別13、1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骨科疾病診斷標準》[3]中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的診斷標準者;均為單側發病者;接受保守治療無效者等。排除標準:合并肩關節不穩者;意識不清晰者;不符合手術指征者等。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關節鏡下單純肩袖修復術: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復合臂叢神經阻滯操作并協助其取側臥位,通過關節鏡入路套管(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全螺紋套管I GF10X01)在肩峰下間隙建立外側入路通道,通過打磨鉆將增生骨贅徹底消除,并明確肩袖撕裂程度,根據其撕裂程度植入相應數量的不可吸收帶線錨釘(北京中安泰華科技有限公司,型號:PMD02)對肩袖進行固定,逐層縫合傷口。觀察組患者接受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術前協助患者作肩外展、前屈、外旋、內旋動作,明確其活動范圍,后同樣給予全身麻醉復合臂叢神經阻滯操作;協助患者取側臥位,并對其患肢進行3 kg 的質量牽引,肩峰后外緣內側下方2 cm 處作1~2 cm 手術切口,常規切開皮膚表層、皮下組織后,置入關節鏡,探查患者孟肱關節,確定患者關節與組織間的粘連程度,若在探查患者孟肱關節時發現存在炎性滑囊或游離體則應及時進行清除,松解已探查到的肩袖間隙粘連部分,對孟肱關節出血部位進行射頻消融,松解時應注意避免對腋神經的損傷,防止松解范圍過大或深度過深對其造成的損傷;松解完成后對肩峰下的滑膜囊進行清理,后360°全方位松解已攣縮的關節囊組織,隨后進行肩袖修復術,操作均同對照組。均于術后隨訪6 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手術相關指標:統計兩組患者肩袖修復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疼痛減輕時間。②肩關節活動度:通過測量器測量術前、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的前屈、外展、外旋、內旋角度。③美國加州大學肩關節評分系統(UCLA)[4]、美國肩肘外科協會評分(ASES)[5]、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評分[6]:UCLA、ASES 評分均用于評估兩組患者術前、術后6 個月的肩關節功能,前者總分35 分,后者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肩關節功能越好;WHOQOL-BREF 評分用于評估患者術前、術后6 個月的生活質量,總分80 分,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④實驗室指標:于術前、術后6 個月空腹狀態下采集患者靜脈血約4 mL,離心分離血清(10 min,3 500 r/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P 物質(SP)、前列腺素E2(PGE2)、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使用S-W 法檢驗證實計量資料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肩袖修復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減輕時間均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參數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參數比較(±s)
?
2.2 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比較與術前比,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各項肩關節活動度均增大,且觀察組增大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比較(°,±s )
注:與術前比,*P<0.05。
?
2.3 兩組患者UCLA、ASES、WHOQOL-BREF 評分比較與術前比,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UCLA、ASES、WHOQOL-BREF 評分比較( 分,±s )
表3 兩組患者UCLA、ASES、WHOQOL-BREF 評分比較( 分,±s )
注:與術前比,*P<0.05。UCLA:美國加州大學肩關節評分系統;ASES:美國肩肘外科協會評分;WHOQOL-BREF: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簡表。
?
2.4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與術前比,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血清SP、PGE2、TGF-β1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比,*P<0.05。SP:P 物質;PGE2:前列腺素E2;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
?
關節鏡下單純肩袖修復術是目前臨床常用的一類手術治療方式,屬于微創類手術,可充分暴露組織結構,及時對患者受損組織進行修復,但該手術方式對患者的肩關節活動程度影響較小,無法及時對其粘連部位進行有效松解,術后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仍可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預后欠佳。
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可在進行肩袖修復操作前充分解除患者肩關節粘連情況,進而將其關節囊緊縮程度減輕,避免損傷患者其他組織,減少術中出血情況。另外,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可對手術操作進行適當簡化,避免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病變組織造成二次損傷,可在快速恢復患者肩關節活動范圍的同時修復其已損傷的肌腱,促進患者術后肩關節各項功能的恢復[7]。由于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發病后肩關節活動度處于異常狀態,其日常活動可受到一定限制,生活質量隨之降低。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可及時清除游離體,在關節鏡的輔助下可更清晰地對關節囊進行充分松解,退出關節鏡后可通過手法將患者各個關節恢復到功能位,進一步促進肩關節活動度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8]。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肩袖修復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減輕時間均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6 個月觀察組患者各項肩關節活動度均更大,各項評分更高,表示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可有效促進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恢復,減少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縮短患者肩袖修復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血清SP、PGE2、TGF-β1均可用于反映機體疼痛程度,調節體內痛覺的傳遞,并參與疼痛的發生、發展。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由于出現局部軟組織的損傷撕裂,所以會引發出現神經源性炎癥病變,導致其疼痛程度加重,因此血清SP、PGE2、TGF-β1水平均處于異常升高狀態[9]。關節鏡下單純肩袖修復術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糾正肩關節的生物力學結構,減輕肩關節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以緩解疼痛癥狀,但由于該手術方式側重于對肩袖撕裂的修復,關節粘連程度無法得到完全改善。而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不僅可及時調節患者肩關節生物力學結構,且其松解范圍較為廣泛,可在充分解除關節粘連的同時避免肩袖二次撕裂,進而將肩關節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程度顯著減輕,促進組織愈合,減輕其疼痛程度[10]。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術后6 個月觀察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均更低,表示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可顯著減輕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的疼痛程度。
綜上,關節鏡下松解術結合肩袖修復術可有效減少肩袖損傷合并凍結肩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肩袖修復手術和住院時間,減輕術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臨床應用效果顯著。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因此后期需增加樣本量進一步深入分析,以證實本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