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云,王一飛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農業農村局 063300)
近年來,由于不少養殖戶缺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沒有使用科學的手段進行養殖,導致在養殖時引發多種傳染病,損害其經濟利益。分析提升生豬養殖技術的重要性及其發展前景是本文圍繞生豬養殖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展開討論的原因所在。
以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為例,該地某養殖戶引入了巴馬香豬并進行精心培育使巴馬香豬逐漸適應了當地的水土與氣候。該養殖戶采用自然散養的方式,主要為其供應玉米、花生秧等自然種植粗纖維食物,保證飼料不含添加劑。科學的飼養方法讓巴馬香豬肉成為堿性食物,廣受消費者喜愛,為該養殖戶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收入。由此可見,采用科學的生豬養殖技術可以有效彌補市場空白,實現增產增質的目的,帶動當地養殖產業發展。
許多養殖戶在進行生豬養殖時并未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排出的糞便等養殖場廢棄物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多數養殖場并未購置環保設施,且沒有重視雨污分流、沼氣池改造等環保減排工作,難以適應向集體養殖模式的轉變。為有效保證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應設法提升生豬養殖技術水平,轉向環境友好型發展,進而保證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該行業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有些養殖戶進行生豬養殖時并未考慮到保護當地資源的問題,養殖流程毫無秩序性和科學性,流程混亂,嚴重影響了當地生豬的品質。由于缺乏科學化的養殖手段,養殖周期不斷延長且豬肉品質不佳,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經濟效益較低。為此,應該針對生豬品種進行改良,不但需要重視生豬養殖工作,還要重視種豬資源的推廣和應用,保證生豬的良好生長,提升瘦肉的比例。生豬養殖戶需要積極引進遺傳改良技術并進行應用,利用優質的公畜科學結合不同生豬品種,產出性能優越的雜交品種,保證產出品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進而保證生豬品種的優越性,推動生豬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1]。
過去的生豬養殖技術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且養殖周期較長,對于飼料的利用率不足,無法讓養殖戶獲得更多經濟效益。現可以利用科學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技術來保障生豬品質,提升經濟效益。比如,利用飼料加工技術、添加微生態制劑、養殖早期實施斷奶分離等,從多種角度出發實施科學化養殖與管理,保證仔豬的健康生長,提升母豬的生產率,縮短生產周期,保證養殖流程的科學性。生豬養殖戶應該將管理內容重點放在飼料管控上,防止出現飼料污染或食品安全問題。比如,養殖戶可以將發酵類的玉米、麥麩等物質和益生菌物質與飼料相混合,提升生豬的營養吸收能力,實現飼料的合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嚴禁將抗生素與飼料混合,如果養殖戶購買的飼料中并不含益生菌可自行添加粉質益生菌。規模正常的養殖場在喂養仔豬和肉豬時多選擇顆粒飼料進行大量喂養。養殖戶可按照10%的標準混合飼料與益生菌產品,合理搭配飼料,并做好飼料的儲存工作,保證儲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適宜,防止飼料出現霉變。為了防止生豬接觸到被污染后的水源,必須要選擇酸堿度適中的飲用水喂養生豬。養殖戶需要向生豬供應充足的、健康的飲水,滿足生豬生長的水分需求。嚴冬季節氣溫較低,必須合理調試水溫后再投喂,嚴禁向生豬投喂帶有冰碴的涼水防止其出現應激反應。除此之外,生豬養殖戶應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將過去只注重經濟效益的思想逐漸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存的正確思想,減少生態污染,轉變養殖模式,合理配置資源,在提升豬肉質量的同時減少養殖成本[2]。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并廣泛應用于不同領域。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改善傳統生產模式的不足,增強生豬品質。養殖戶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增強養殖效益,對生豬進行有效監管。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時監控生豬的生長狀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比如,養殖戶可利用遠程監控系統對生豬進行全方位自動監控,養殖戶無需頻繁進出養殖場就能完全掌握生豬的生產狀況和健康狀況。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適當調控生豬的生長環境溫度,可以依據監控到的信息數據及時調整養殖環境,保障生豬的健康成長。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采集、整合各項養殖信息數據,通過對采集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可以有效指導養殖戶調整養殖流程存在的問題,使其符合生豬的生長規律。
要想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必須要做好養殖環境的衛生工作。首先,飼養場地應該與交通主干線保持1 km 以上的距離并遠離住宅區和風景區,配置好相關的水電設施。傳統的生豬養殖模式因缺少科學化的管理理念致使許多養殖戶忽視了環境管理工作,養殖的生豬發育情況不良且容易引發不同傳染病。針對這一問題,養殖戶應該合理控制養殖環境,實現生態化養殖需要規劃環境建設規模,保證科學建設圈舍,并按照其功能性進行合理劃分。養殖戶必須要重視養殖環境的調控工作,以保證給每頭豬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從而提高豬肉品質。此外,必須要做好清潔衛生工作,為防止生豬患病,養殖戶應該每天清理圈舍,做好消毒工作和換氣通風工作,保證圈舍可以接收到充足的陽光,防止細菌滋生,保證圈舍的干凈整潔。養殖戶可以對飲水系統進行改造,設置飲水分流裝置,使用碗狀飲水機替換鴨嘴飲水器,將溢出水源引入雨水溝渠,將生豬尿水引入化糞池和沼氣池。同時可對污水處理系統和沼氣池進行改良,進行雨污分流設計,減少污水排放量。應按照生豬數量設計沼氣池數量,保證每個沼氣池與兩個儲液池配套設置,實現污水的分級過濾。這樣可以將微生物排入沼氣池以提升沼氣產量,排入化糞池提升分解速度,還可以定期在儲液池中添加微生物以凈化水源,防止出現惡臭。對于排泄的豬糞可以利用微生物發酵糞便技術進行發酵處理。如果提前進行了豬糞的固液分離工作,就可以直接實施發酵工作。一般發酵1 d 之后糞便內溫度就能達到70℃以上,通常需要10 d 完成發酵。對糞便進行發酵處理不但可以消滅糞便中攜帶的病菌和寄生蟲,還可以減少重金屬含量,對糞便實行回收循環利用。如果并未在養殖區域設置沼氣池,則可以使用離子發酵技術進行處理[3]。
為保證生豬品質必須重視疫病防控工作,防止引發流行性傳染病。養殖戶需按照標準規定為生豬接種疫苗,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應遵守國家集中接種重大疫病免疫疫苗的要求在春季和秋季集中進行免疫疫苗接種,使免疫密度達標以提升生豬免疫力和抗病力。切不可隨意用藥,這樣不但不能夠科學控制疫病,還容易讓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因為生豬的養殖環境較為集中,許多豬群聚集在一起,一個染病就會在豬群中流行,給養殖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養殖戶需要實時監測生豬動態,一旦發現有染病生豬應立刻將其隔離防止傳染其他健康豬群。除此之外,還要合理用藥防控疫病,切不可大量用藥,在進行化學藥劑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使用量,絕不可影響到生豬的健康生長。當地獸醫應該深入養殖區域進行調查,掌握不同季節的疾病特點,按照流行疫病的發病時間來制定免疫方案,對養殖戶進行疫苗選用指導和疫苗接種指導,此外,還要重視抗體水平監測工作以便掌握豬群的抗體變化情況。
按照目前的環境與市場發展趨勢來看,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將成為生豬養殖業的必然趨勢。傳統的粗放養殖對先進技術的要求比較低且資金投入較少難以保證生豬質量,在此背景下,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應運而生。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實施規模化養殖的養豬場已達60%左右,進行規模化養殖可以保證養殖及管理流程的規范性,保證豬肉的品質與安全。以河北省唐山市某牧業公司為例,作為集約化養殖項目代表,該公司集合了唐山市養殖領域的豐富經驗與成果,豬舍采取集約化管理,集中凈化、集中飼喂,最大限度隔絕病菌,同時采用水循環、先進噴淋等技術實現了零排放。將母豬和育肥豬分開飼養,在公司與農場主間簽訂代養合同,農戶依照合同繳納保證金委托農場主代養商品豬。該項目的實施帶動了當地300 余戶農民養殖致富,不但有效改善了當地生豬和豬肉的品質,同時還推動了當地生豬養殖產業的升級。目前已有許多農村地區都建立了養豬合作社,隨著專業化養殖合作社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將會呈現出越發明顯的集約化與產業化趨勢,有效推動生豬養殖行業市場的發展[4]。
為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生豬養殖業應向環境友好型方向持續發展。在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指數的同時提升生豬的市場價格競爭優勢,以保證生豬養殖業的長久穩定發展。養殖戶必須遵循生態化理念,合理應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成果來轉變生豬養殖模式和管理模式,使其符合綠色生態發展需求,可以對資源進行回收再利用,以節省養殖成本,提升豬肉質量安全。同時可以構建完整的食物鏈,通過低碳化處理降低污染物質的排放量,進而實現立體化養殖。可同時將飼料作為生物鏈底端,引入其他生物以完善整個生物鏈。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許多行業利用信息化技術和先進的機械設施擴大了行業市場。生豬養殖戶如果依然采用過去的養殖方式和管理辦法無法完全滿足市場變化需求。因此,為節約生豬養殖投入成本,增加經濟收入,許多大型養殖場都配備了自動喂養設施、全自動清理糞便設施以及自動消毒設施,可以有效滿足生豬養殖業發展需求。同時,因為過去的養殖場通常采用人工統計數據的方式,不但容易出現失誤,且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統計效率低下,要想有效提升養殖場信息數據的收集、分析及運算處理效率,必須要對信息化技術進行廣泛應用,利用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技術來構建“智慧云養豬平臺”及“互聯網科學養殖平臺”,使養殖模式轉為精細化,管理模式轉為信息化,更加有利于開展防疫監測和養殖管理工作。以河北唐山市為例,該市某養殖場的負責人在豬舍安裝了自動溫控設施,讓室內溫度始終保持在18℃~26℃,除此之外,還配有全自動殺菌消毒系統、定位欄、料塔輸送、實時監控系統等多項智能設施和系統,被當作唐山市生豬養殖精細管理的樣本,不但保證了生物安全性,還推動了當地養殖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生豬養殖業能夠與信息化技術和機械化設備相結合,實現全流程實時監管。從生產、養殖、販賣、運送、屠宰加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出發實施規范化管理,以保證豬肉品質安全[5]。
未來在進行生豬養殖時還需要將種養和放養相結合,為生豬生長提供自然生態環境。過去通常將生豬關在人工環境中進行喂養,由于人工創設的環境空間狹窄,容易限制生豬的自由活動,繼而限制其肌肉的生長,影響口感。為此可在養殖時將自然放養和種養相結合,讓生豬自由活動以促進肌肉纖維的生長。讓其自由捕獲食物,其排泄物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優質養料以實現生態平衡。除此之外,對于生豬糞便等廢棄物可以利用沼氣池進行厭氧發酵處理,處理后的沼液可作為農家有機肥在農田施用,不但可以防止環境污染還可以保證農作物的長勢,可謂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要想順應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生態化養殖必須要改善生豬養殖技術。養殖戶需要積極引進科學養殖技術,不但需要重視經濟效益還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利用市場和技術優勢推動生豬養殖業的信息化、生態化和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