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前,王曉芳,符 樂★,郝 丹
(1.河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 071000;2.河北省畜牧獸醫學會 050000)
在肉牛飼養過程中,極易發生寄生蟲病,該病類型復雜多樣,而且傳染的速度快,給肉牛的正常生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養殖人員熟悉并掌握牛寄生蟲病,以及時發現疾??;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其流行,以避免或減少其發病,降低養牛戶經濟損失,增加養牛經濟效益。
在牛的生產過程中,各種因素導致了牛的各種疾病的出現,其中包括牛的寄生蟲病。寄生蟲病,其中大部分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導致受感染的牛營養不良、消瘦、免疫力低下和發育不良。全世界約14.9 億頭牛中的大多數容易受到體內外寄生蟲的感染,常見的體外寄生蟲有節肢動物,主要是昆蟲、螨蟲和蜱蟲等,體內寄生蟲主要包括弓形蟲、線蟲、絳蟲、囊蟲、包蟲病、泰勒蟲等,其中一些體內外寄生蟲也是牛病原體的媒介,嚴重影響畜牧業發展,而幾種人畜共患寄生蟲傳播的病原體同樣會影響公眾健康。
該病主要在夏季流行,牛皮蠅蛆病是一種由牛皮蠅所引發的寄生蟲病,牛皮蠅的繁殖方式是在牛的尾巴上產卵,這樣牛會把卵甩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然后就會黏附在身上。卵通常會在5 d 左右孵化為幼蟲,幼蟲穿透牛的皮膚,并進入牛的皮下組織,以牛的血肉為食而生存,大約10 個月后,幼蟲從牛的皮下組織中鉆出,尋找適合的條件成蛹,成為蠅[1]。牛皮蠅在產卵時,也會導致牛產生不適表現,主要體現為狂躁不安、噴鼻,特別是在當幼蟲穿刺牛皮的過程中,也會導致其產生蜇傷和發癢等的表現,這也會影響牛的心理狀況,讓其過分亢奮,從而減少了休息時間,進而使得牛的精神狀態也遭到了影響。
對牛皮蠅蛆病可采用肌肉注射阿維菌素等藥物或把敵百蟲溶液直接噴灑到牛的體表,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2]。
蚊科類幾種蚊子的成年雌蚊以牛血為食。蚊子幼蟲在許多水生環境中發育,包括溝渠、池塘。牛的外寄生蟲吸血會減少產奶量和體重增加。大規模的蚊子襲擊會使牛窒息并導致死亡。蚊子叮咬活動大多在黃昏或夜間進行。蚊子也是其他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其中一些為人畜共患。可以使用藥品防止蚊子的滋生繁殖外用寄生蟲藥,包括那些具有驅蚊活性的殺蟲劑,可以用來保護牛免受蚊子叮咬。
螨蟲病是指螨蟲的侵擾所致疾病,螨蟲通過食用皮膚及其分泌物或損傷皮膚滲出的液體來完成其在宿主身上的生命周期。由皮膚螨蟲病引起的嚴重皮炎被稱為疥瘡。疥螨具有高度傳染性和人畜共患性,可引起強烈的瘙癢和丘疹。如果不治療,皮膚會變厚,形成大褶皺,整個外體表可能在幾周內受到影響;牛蠕形螨是三種蠕形螨中最常見的一種,它們可以侵擾牛的毛囊和皮脂腺,以皮脂、滲出的血漿和表皮碎屑為食。在冬末春初頻繁發生,病變易受繼發性細菌感染。幼牛更容易受到嚴重的蟲害,導致皮毛受損;耳螨,除了臨床中耳炎外,耳螨病例還包括蠟樣分泌物的積聚和神經系統癥狀[3]。使用適當的采樣方法進行早期檢測和診斷對于控制蟲害和防止螨蟲傳播到群體非常重要。
牛肺線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是造成養牛業重大經濟損失的最重要的寄生蟲之一。寄生期通常伴有支氣管肺炎,因此牛感染肺線蟲會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受感染動物死亡[4]。在感染后第2 周開始出現癥狀,臨床癥狀可能從不經常咳嗽到頻繁咳嗽不等,嚴重時呼吸頻率明顯加快。在第3 周,嚴重感染的牛幾乎都會出現站立時頭頸伸直、呼吸淺而快、頻繁咳嗽等癥狀。
對牛肺線蟲病可選擇灌服四咪唑、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伊維菌素,并結合健脾開胃輔助治療[5]。
牛吸蟲感染率較高,通常為飲水感染,被感染后血液中寄生蟲對免疫系統的破壞使免疫力下降[6]。肝片吸蟲病是由肝片吸蟲的成蟲,在肝臟和膽管組織當中大量進行引發肝臟和膽管出現炎癥病變的一種體內寄生蟲疾病,該類疾病一方面會造成營養供給不當,患病牛會出現營養障礙,身體消瘦,大量牛毛脫落,生產性能顯著下降,增重降低,嚴重的會引起死亡,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7]。
治療該病,常用的藥物有丙硫咪唑、碘硝酚腈、硝氯酚、肝蛭凈、吡喹酮等藥物[8]。
該病是地方性疾病,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一旦發現牛血吸蟲病,其感染強度和傳播范圍都非常大,對牛的風險很大。主要的臨床癥狀是貧血、黃疸和頜下及腹下水腫、分泌物、體毛干燥、腹圍增加、懷孕母牛流產以及母牛不孕或泌乳延遲。
主要用藥物治療,如吡喹酮和酒石酸銻鉀。根據血吸蟲的病史和流行病學,計劃進行預防。
球蟲病常見于牛的腸道,如果不及時治療,這些疾病會惡化,對牛的健康不利。該病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傳播。一旦被感染,牛的體重迅速下降,食欲明顯減退,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如果養殖戶發現受感染的牛,必須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傳播和嚴重的損害。初期可肌肉注射2~2.8mL/d,以控制疾病的傳播;對于嚴重發病的牛,10 mL/d,不會引起不良反應。
牛焦蟲寄生在牛的網狀內皮細胞或血細胞中,感染后,牛會出現貧血或出血、呼吸困難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被感染的牛的胃腸道有潰瘍和水腫,使死亡率增加。
為治療牛焦蟲病,應配制7%的血蟲清溶液,以7~10 mg/kg 的劑量進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續2 d。此外,應使用5%的阿坎酸溶液,以2 mg/kg 的劑量進行肌肉注射。
牛帶絳蟲呈世界性分布,牛絳蟲病病原種類多,幼牛的感染表現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生長緩慢,對牛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囊尾蚴幼蟲階段主要存在于牛的肌肉中,人食用含活囊尾蚴的生牛肉或未煮熟的牛肉時可能被感染。成年絳蟲的最終宿主是人類的腸腔內(帶絳蟲病),通常只導致輕微的體征和癥狀,如腹部不適、輕度腹瀉和體重減輕。此病最常見的癥狀是由主動遷移到子宮頸引起的肛門瘙癢[9]。
在平時的飼養中,在飼料中添加一定的硫雙二氧酚來預防該病。確診后,應將患牛單獨分開飼養,使用丙硫咪唑、吡喹酮、阿苯達唑等對病牛進行驅蟲處理,將糞便進行充分堆肥發酵,降低傳染的風險[10]。
人類感染寄生蠕蟲非常普遍,全世界約有20 億人感染,引起機體炎癥反應、營養不良和貧血。此外,牛感染寄生蟲對生產性能的發揮有著重大影響[11]。由寄生線蟲(蛔蟲)和扁形蠕蟲(扁蟲)引起的蠕蟲感染是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機體感染蠕蟲會導致營養不良、出血性腹瀉、腸痙攣和與結腸息肉病相關的消化道炎癥[12]。這種寄生蟲在牛體內產生大量的卵,這些卵隨著糞便被排出,會對其他健康的牛造成感染,威脅牛養殖產業的發展[13]。因此,養殖人員需要及時發現并治療被感染牛群,定期在牛舍使用廣譜藥物或特效驅蟲藥,并根據病情制定治療計劃。
滴蟲病是一種重要的人類和牛性傳播感染,由鞭毛滴蟲原蟲引起。毛滴蟲是細胞外寄生蟲,主要寄生在哺乳動物宿主的生殖道,經過黏液屏障,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的細胞毒性寄生在黏膜上。短暫性免疫通常是宿主在臨床感染后實現的,目前,對牛進行疫苗接種可降低牛群的感染率[14]。感染滴蟲病后引起牛群生殖系統疾病,導致牛不孕或流產[15]。因此,感染滴蟲病造成的經濟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目前有多種咪唑類藥物可用于治療公牛滴蟲病,但沒有一種是安全又有效的。異丙腎上腺素是最有效的,但由于它的pH 值較低,經常在注射部位引起無菌性膿腫[16]。
泰勒病是一種血液梨形蟲病,對畜牧業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國家,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它是由泰勒蟲屬原蟲引起的,由硬蜱傳播,具有復雜的生命周期。該疾病的臨床病程從良性到致命不等,但是臨床感染也可能發生,這取決于感染泰勒氏菌的物種。環狀泰勒蟲被認為是最具致病性的泰勒蟲物種,急性疾病的主要臨床和臨床病理表現包括發燒、淋巴結病、厭食癥和嚴重的疾病損失、結膜炎和與泰勒氏癥誘導的免疫介導的溶血性貧血和非再生性貧血相關的蒼白黏膜。此外,還可以看到黃疸、肝酶增加和白細胞計數變化[17]。
該病主要有硬蜱傳播。根據當地的情況有組織的進行滅蜱,采用的滅蜱藥有:1%馬拉硫磷、0.2%辛硫磷、0.2%的殺螟松等,每頭牛用500mL,每隔3 周噴涂一次,噴涂后要在被毛稍干燥后再飲水飼喂。
隱孢子蟲分為四類:安氏隱孢子蟲、小球隱孢子蟲、牛隱孢子蟲以及貓隱孢子蟲。該病在冬季最為常見,通常在5~15 d的新生犢牛容易感染出現腹瀉、食欲下降,嚴重時出現脫水甚至死亡,其特點是糞便呈灰色,有時還帶有血絲,是引起犢牛腹瀉的重要病原。
目前對這種疾病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使用一些抗生素和驅蟲劑可以減輕腹瀉的癥狀和被感染牛的蟲卵脫落率,但幾乎所有的抗生素和驅蟲劑都不太有效。治療主要為緩解性,根據患牛脫水的嚴重程度使用補液和優質乳制品。
驅蟲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要明確所要驅除寄生蟲的種類,要根據臨床癥狀判斷寄生蟲的種類[19]。驅蟲工作應定期進行,通常每季度一次,癥狀嚴重的患畜應再次或多次進行給藥驅蟲,并注意給藥劑量,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20]。使用驅蟲藥前應禁食12~18 h,以促進藥物的吸收。驅蟲后,應徹底消毒棚舍區域,牛舍、地面、墻壁和飼槽要用5%的石灰水消毒,驅蟲后牛排出的糞便應集中清理進行堆積發酵處理。
臨床上加強飼養管理,實現標準化飼養,提高牛的免疫力[21]。提高飼養員和管理員對于寄生蟲病的認識,豐富其對于寄生蟲的判斷、明確相應寄生蟲發病的原理、癥狀以及防治對策[22]。養殖戶做好飼養環境管理,及時清理糞便,保持環境整潔,保持牛舍通風良好,防止細菌滋生[23]。監測養殖場每天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情況,根據牛的生存需要,對各環境條件進行標準化控制。嚴格控制養殖密度,飼養密度過大,預防和治療寄生蟲病也就越困難,因此控制密度,避免牛群過度集中。經王粉蘭等人調查,驅蟲后的??梢蕴岣呓洕б?,驅蟲牛比同齡未驅蟲牛的出欄期提早2 個月以上,銷售價格提高20%以上[24]。
全面、徹底的消毒有助于預防疾病的出現。在對養殖場及其周圍環境進行標準化的徹底消毒,可以消滅傳播到外部環境的病原體,阻斷疾病的傳播途徑,防止寄生蟲病的廣泛傳播,所以應該按時進行消毒工作[25]。除此之外,必須注意農場周圍的衛生環境,對進出農場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消毒和防護,防止微生物傳染給牛。
如果懷疑發生了寄生蟲病,應立即果斷地進行隔離和報告[26]。對患病牛應進行隔離,并通知有關防控部門,之后應積極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將患病牛運到指定的疫區進行封鎖和隔離。對死亡牛的尸體,應以標準、無毒、無污染的方式進行處理[27]。
寄生蟲病影響牛的生長發育,會給養殖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預防牛的寄生蟲病,需要以預防為主,在養殖過程中采取防治結合的原則,通過規范養殖行為和應用治療手段,有效防止寄生蟲病的大規模暴發和流行,減少寄生蟲病對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