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委副書記、市長 董志毅
武安市位于太行山東麓、邯鄲市西北部,常住人口85 萬。近年來,針對義務教育發展過程中地域面積廣、學校布局分散、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多等短板,武安市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指示,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河北省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本著“科學布局、優化配置,提升硬件、激活軟件”的思路,深入實施“政策引領、校校達標、師資提升、集團辦學、內涵發展、幸福教育”六大工程,推動全市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高位推進,城鄉統籌,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武安市委、市政府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擺在謀發展、惠民生的戰略地位,傾斜力量,率先發展。
做好教育布局“一張圖”。堅持把教育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考慮,先后出臺了《武安市“十四五”義務教育發展規劃》《城區住宅區配套幼兒園中小學建設管理辦法》等文件,將教體局納入市規委會,規定未經教體局同意,小區開發項目不得提交規委會研究。
落實教育工程“一盤棋”。健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抓教育、黨委專職副書記和一名政府副職分管教育的責任體系,建立定期議教、部門協同、教育考核等制度,及時解決教育問題;制定深化教育督導改革實施辦法,推動教育督導“長牙齒”。
保障教育投入“一本賬”。切實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實現“三個增長”和“兩個只增不減”。“十三五”期間,武安市財政累計向教育投入68.6191 億元;2021 年,全市教育總投入達到20.98 億元。
抓學校建設,促硬件均衡,讓辦學條件“強”起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硬件是基礎。為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武安市積極應對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斷集聚、城區教育資源供給緊張、農村辦學條件不均衡等實際,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優化資源配置。
堅持規劃為先。出臺了《武安市學校建設“十四五”規劃》《武安市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建、改擴建19 所中小學、15 所幼兒園。
堅持擴容增位。2020 年以來,武安市共投資8600 余萬元,先后對實驗小學、光明小學、西苑小學、南小河小學等96 所學校進行擴容增位、提檔升級,共增加學位2.5 萬個;2021 年投資1.47 億元,新建2 所小學、1 所初中。
堅持裝備升級。加快推進“互聯網+教育”進程,財政每年投入2000 多萬元用于教育信息化裝備升級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學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依托教育云平臺,推動創客教育、智慧校園建設。
抓隊伍素質,促師資均衡,讓校長教師“動”起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師資是重點,也是關鍵。武安市聚焦“補、培、活、流”,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補充新鮮血液。堅持把教師補充作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本著“定期補充、持續優化”的原則,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優秀大學畢業生,重點充實農村師資力量。2020年以來,武安市累計公開招聘教師678名,選聘高層次人才55名。
強化教師培訓。大力推進名師、名校長“雙名工程”,教師基本功一年一個主題,先后組織了鋼筆字、粉筆字、普通話、簡筆畫和信息技術2.0 基本功測試。邀請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劉希婭校長傳經送寶。
激活校長隊伍。健全校長公開述職、聽課任課制度,要求每位校長全年聽評課120 余節,任課50 余節。舉行校長業務大比武,443 名校長、園長分層分批,同場PK。公開競聘鄉鎮校長,激活一池春水。
開展師資交流。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改革,2020 年以來組織161 名校長、219名教師開展城鄉交流。推進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向鄉村教師傾斜,讓優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抓管理模式,促資源均衡,讓集團辦學“活”起來。武安市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優勢,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在全市推行“大交流”。組建起11 個小學教育共同體、5 個初中教育集團,實行市級教研員駐校制度,抓實“雙向掛職、管理一體,資源共享、聯合研修,教師交流、名師引領,聯測評價、捆綁考核”等機制,共建共享,一體發展。
分學區實行“小互動”。依托農村中心小學,輻射帶動周邊教學點,實行教學、師資、教研一體化管理。依托武安市“教育云平臺”,全面普及直播課堂、互動課堂、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形成了線上線下有效銜接、校內校外隨時可學的教學體系。
分學段試行“托管制”。實施農村精品校建設工程,探索城區熱點校、優質校到農村設立分校。城區優質中小學對鄉鎮薄弱中小學實施托管,構建起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保障公平的均衡辦學新機制。
抓課程開設,促內涵均衡,讓鄉村學校“靚”起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僅在外延,還在內涵,要讓學生成長得更好、發展得更好。武安市以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為契機,遵循規律,深化改革,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筑牢學校主陣地,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持續抓好中小學生手機、睡眠、作業、讀物、體質五項管理,推行“1+X”課后延時服務,8 萬余名小學生盡享政策紅利。以鄉鎮為單位,創新實施“小學科教師走教+網上同上一堂課”模式,向課堂要實效。
打贏校外主戰場,強化培訓機構監管。加大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力度,嚴查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全部清零。
抓教育公平,促優質均衡,讓學校教育“美”起來。義務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武安市建立健全資助、入學、服務等機制,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讓每個孩子上好學。構建起“十五年、一條龍”的資助體系。2021 年共發放學生資助金2341.63 萬元,資助35934 人次;營養餐覆蓋317所農村小學,惠及58639 名學生。采取針對性措施,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
提升教育幸福指數。面向全社會公布了校長電話,開通了三部“1890”教育為民服務熱線。“有事打電話,問題馬上辦”機制受到全社會一致好評。加強平安校園建設,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安排1050 萬元專項資金,為學校公開招聘350 名專職保安,筑牢校園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