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興(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七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的深入推進,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科教學中對學生的育德工作。就體育學科而言,體育教學除了傳授體育基本知識、提高學生體育技術和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外,也要樹立育德目標、抓住育德特性、采取育德策略,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新時代教育根本任務凝心聚力、做出貢獻。
把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融入體育學科教學之中,樹立體育健身育人的理念才能體現體育的本質,體育活動也會因此而更有意義。在進行身體練習和運動技能傳授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對于發揮體育學科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育人優勢和獨特功效意義重大。體育學科教學的育德目標包括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習慣、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等不同方面。其中,思想品質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和作風所顯示的思想、品性、認識等內在實質。良好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在教育的作用下形成的與社會核心價值、社會文明和公共道德要求等相一致的思想道德品質、健康心理品質、優良性格品質。洛克的“白板理論”認為,人心就像一塊白板,所有的理智和知識都是在經驗中獲得的。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意識形態、思想品德、心理素質、行為習慣等方面正處于“可塑期”,需要學校和教師結合現代心理學知識從認知結構、思維結構、知識結構、個性心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培養。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圍繞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目標,一是針對學生意識形態的空白狀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包括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是結合學校以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三是依據學生性情品格的豐富動態、可變特點,在教育教學中進行性情的陶冶、品格的養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學生良好品質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勞永逸。學生各種品質的動態可變性,決定了學校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持續性、反復性和長期性。同時,良好品質自身的多元性也決定了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渠道的多樣化和培養方式的多樣化。
學生育德內容包括良好思想品質的培養等多方面的內容,具有多樣性特征。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結合體育教材中的不同教學內容,挖掘能夠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等方面的不同教學重點,突出良好思想品質的多樣性特征。良好心理素質,其構成要素多,具有鮮明的多種性特性。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由多種多樣的心理因素構成的,在一定條件和實踐活動中,人的各種心理因素會形成一系列的特點,而其中比較穩定的心理特點就是人們所說的心理素質,包括由智力因素形成的心理能力素質、由人格因素形成的心理動力素質、由遺傳因素形成的身心潛質等,還有非智力因素中的認知能力、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依據課標、教材、學情等相關因素在每節課制定育德目標,確定育德內容,以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為核心,在積極的和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引導下,圍繞育德目標通過育德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對初中一年級隊列隊形和體操或廣播操訓練中,以意志力的培養為目標加強學生組織紀律性的教育;在初中一、二年級的籃球教學中,以培養興趣和挖掘潛能為目標加強學生的協作性與集體意識的教育;在進行“跳高”內容教學時,以動機的激發為目標加強學生的個人自信和進取信念教育;在進行“跳馬”內容教學時,以情感的理智化和性格的果斷化為目標加強學生果斷品質的教育;在進行“障礙跑——跨欄游戲”教學時,以性格錘煉或塑造為目標加強學生不畏艱難和勇敢挑戰的優良品質;在接力跑教學中,以認知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加強學生的合作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等。所以,結合體育教材中的不同教學內容有重點、有分布地確定育德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就能有效突出其多樣性特性。
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反復“錘煉”“打磨”、不斷提高升華的過程,并不是通過一節課、兩節課,一次、兩次育德目標的落實就能達成。所以,育德目標的實現需要堅持針對性、持續性、反復性、經常性原則,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教育。就初中生而言,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正處于形成時期,需要培養的方面多、過程長。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道德行為,因為即使一個人有淵博的知識、強壯的體魄,但是如果德行敗壞,則帶給國家或社會的危害更大。這也是黨和國家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原因之一。行為習慣不僅能夠促成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而且能夠促成人的健全人格。還有自身素養,都需要通過反反復復、持續不斷、循序漸進式的教育進行長期培養。具體到課堂教學中,在進行“隊列隊形”教學,教師通過“步調一致”的練習要求,規范學生的基本動作,樹立學生的良好作風,陶冶學生的性格性情,再借助課間操對學生進行持續性地教育,教育效果就會慢慢體現出來。所以,根據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的長期性特點,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也一定要做到育德工作的常抓不懈、細水長流。
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對于學生自身心理的積極主導和自身行為的自我控制都具有顯著作用。學生優良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盡管與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影響息息相關,但還是需要重視其在教育過程中的滲透性本質。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就需結合教學內容,一點一點進行滲透。在體育課堂中引導學生練習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奧運會冠軍的一些愛國事跡或行為細節分享給學生,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學習一些項目的動作要領時,就可以把領悟能力比較強、動作把握比較快的學生作為榜樣,對學生進行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的滲透性教育,等等。像這樣把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滲透性特征充分體現出來,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不僅能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滲透,而且能形成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
在體育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需要巧于選擇項目和活動。無論是競賽項目還是集體運動,都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這既是體育學科本身的培育目標,也是學校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內容。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體育項目與活動的選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運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往往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通過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等項目,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個人運動如跑步、跳繩、游泳、射箭等項目,如果組織小組集體行動或者班級代表隊參加比賽,則同樣能夠增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集體拼搏精神,尤其是跑步的接力賽,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精神效果極好。相反,如果教師按照傳統的教法圍繞學習內容先示范再講解,讓學生進行模仿,那么,學習過程中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環節必將缺失。為此,選擇合適的項目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彼此合作、積極協作,則就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
通過體育學科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需要“畫龍點睛”。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讓學生感知“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風格,是體育意識品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更高、更快、更強”體現的是不懈奮斗的精神。無論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還是體壇名將鄧亞萍,他們所體現出的體育精神一直以來被人們津津樂道。鄧亞萍拼搏在賽場上,詮釋的不僅是敢于挑戰的體育精神,更是強大自我意識的不懈力量。馬燕紅能夠戰勝傷病的困擾而獲得奧運會冠軍,同樣也是意識品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結合教學內容,教師通過“畫龍點睛”式的適時點撥,讓學生認知奧運會“更快、更高、更強”、永不放棄、永不氣餒、永不低頭的精神,就是對學生意識品質的培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把這些體育精神融入其中,通過教師“畫龍點睛”式的點撥、“繪聲繪色”式的點染,學生獲得的不只是體育知識和技能,還有精神品質的培養。所以,根據學習內容,教師踐行先進理念,創新設計學習體驗過程,并恰如其分地進行點撥、點染,學生就能在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在排球墊球教學中,教師先不教學生怎么“墊”,而是讓學生先自己試。學生在試的過程中,就會體驗到墊球的不易。正是在學生感覺墊球不易的體驗中,教師再根據學生在墊球時存在的共性或個性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點撥,并適時對需要的精神品質進行有意識的點染,學生就會在掌握墊球方法的同時體會到增強意志力等關鍵性精神、品質的重要。針對學生墊球方法單一的問題,教師進行點撥,通過單手、雙手墊球,原地、行進間墊球,間斷、連續性的墊球,讓學生練習單人自墊、原地徒手墊固定球、雙人一拋一墊、多人移動墊球等。通過反復實踐體驗,學生不僅掌握了各種墊球方法的技能,還體驗到了學習過程中具有良好精神、品質的可貴。
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唱得好:“一支竹篙耶,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喲,開動大帆船……”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如此,合作分享、共贏需要被提倡,學生的智慧和力量需要被激發出來。同樣是學習墊球,合作分享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包容品質均很有用。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墊球動作之后,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練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練習中相互學習、彼此合作、彌補不足、實現共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小組同學指出的不足進行彌補,把自己掌握的要領分享給小組成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每個同學的墊球技能,而且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精神以此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探究式學習能夠讓學生在體育項目或活動的參與中發現、解決存在的問題,借此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意識、鉆研精神和持之以恒、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良好品質。在學習籃球的運球、帶球過程中,通過探究式學習,在細致的觀察、反復的運球比較下,發現帶球好的學生的動作要領,并進行學習,不僅能提高運球、帶球技能,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虛心學習的品質和良好的探究意識、鉆研精神。在投擲教學中,通過探究投擲技術中的“鞭打”動作與排球扣球、羽毛球殺球等技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愛玩也是初中學生的顯著特征,利用這一特性,把育德內容融入教學游戲中,通過玩游戲來達到養成學生良好精神品質的目的,往往事半功倍。學習投擲,通過創新設計“打靶子”的游戲,用網絡上下載的一些圖片作為練習“射擊”的靶子,把沙包當作練習“射擊”的子彈,以五個學生為一組,作為“游擊小隊”進行“打靶”練習,學生不僅在玩耍中快快樂樂、輕輕松松達到課時學習目標要求,而且在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中養成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在短跑訓練中,通過創新設計男女混合“田字格”游戲,以一男一女為一組,讓兩個男生和兩個女生分別面對面順著“田字格”內的對角線跑,先跑到點的為贏,后跑到點的為輸,兩組之中各有一人先跑到點為平手。這樣,既進行了對等比賽,又比出了速度的快慢;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又讓學生親身體驗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品質。設計學生喜歡的“攀登繩架”活動,在引導學生了解攀登與爬越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不同場景下練習運用不同的攀爬技能,以此培養他們敢于挑戰自我的勇氣,增強直面困難的信心。所以,以學生喜歡的方式為載體,負載體育課教學內容,設置體育課教學游戲,讓學生在玩耍中增強體能、提升素質,以此養成學生良好品質。
愛聽故事,也是初中生的特點。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把包括人物事跡在內的育德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以精彩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寬體育學習的知識面,而且養成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在學習田徑項目時,把田徑運動員劉翔的相關事跡融入徑賽知識、技能的學習中,通過講述劉翔如何突破自我打破世界紀錄的事跡,激發學生對田徑項目的認識,就能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敢于挑戰、為國爭光的精神和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體能訓練中,初中生往往由于年齡小而容易出現怕苦怕累的心理,但是,如果把殘疾人運動會的相關知識融入體能訓練教學中,進行創新設計,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殘疾運動員的優秀、先進事跡,學生就會認識問題、改善自身問題,激發自身潛能,養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品質和攻堅克難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