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夏燕 殷芳 劉潔 沈燕秋 金必賢
【摘要】本文以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領域企業產品標準隨機抽查工作為依據,從多個方面分析、評估企業產品標準技術內容及水平。以電線電纜、電線電纜配件、電纜橋架產品為例,總結企業產品標準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提升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領域企業標準水平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企業產品標準;標準評價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5.033
Research 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andom Inspection of Enterprise Standards
ZHANG Shuo1, XIA Yan1, YIN Fang1, LIU Jie2, SHEN Yanqiu1, JIN Bixian1
(1.Suzhou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Suzhou 215006, China;2.Suzhou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andom inspection of enterprise product standards in the fields of power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and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content and level of enterprise product standards from multiple aspects. Taking wire and cable, wire and cable accessories, and cable tray products as examples, summarize the problems in enterprise product standards, and explor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standards in the fields of power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enterprise product standards; standard evaluation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穩步增長,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帶動電力、軌道交通、新能源、建筑工程、海洋工程、石油、化工、汽車、船舶及航空航天等行業快速發展,特別是智能輸配電網建設持續推進升級,推動我國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領域實現了高效發展。
實現增產增收的同時,以企業產品標準工作建設為抓手,助力產品標準化規范生產,有效保障和提升產品質量。本文以江蘇省“雙隨機、一公開”企業產品標準監督抽查工作為背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為依據,審查標準內容實施評價分析為基礎,針對全省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領域相關企業標準水平及管理服務提出可行性建議。
隨機抽檢300項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領域企業產品標準進行分析,主要涉及電線電纜標準142項、電線電纜配件標準120項、電纜橋架標準38項。產品類型分布見圖1。
總體情況顯示,300項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領域企業產品標準由江蘇省13個地市的294家企業組成,主要分布在無錫、蘇州、鎮江、揚州等地,具體數量分布情況見圖2所示。總體評估結論合格的61項,占比20.33%;基本合格的238項,占比79.33%;不合格的1項,占比0.33%,如圖3所示。
各類產品標準的評價結果分布情況見圖4所示。涉及電線電纜企業產品標準中,35項標準評估合格,占比24.65%;107項標準評估基本合格,占比75.35%。涉及電線電纜配件企業產品標準中,25項標準評估合格,占比20.83%;94項標準評估基本合格,占比78.33%;1項標準評估不合格,占比0.83%。涉及電纜橋架企業產品標準中,1項標準評估合格,占比2.63%;37項標準評估基本合格,占比97.37%。
隨著發電、配電機械及配件領域的快速發展和需求增加,新型材料不斷被開發和應用,同時需要考慮和應對環境因素。此外,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也面臨著部分不適用于現代行業發展的問題。作為技術指標的參考輔助與依據,企業在此基礎上自行制定企業產品標準,但質量參差不齊。本文合法性、完整性和規范性三個方面出發,逐一進行說明分析。
2.1合法性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技術要求不得低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相關技術要求”。電線電纜配件標準一類中,鋼質復合耐火電纜槽盒產品企業標準技術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GB 29415—2003《耐火電纜槽盒》的相應要求,該國家標準5.3、5.4、5.5和第7章為強制性內容,企業產品標準與國家標準相比缺少防護等級等相關安全要求,且槽盒制作選材的燃燒性能“不低于B1級”的要求不符合GB 29415—2003中“應符合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規定的A級”的要求。
2.2完整性
2.2.1公開指標存在缺失情況
1)在額定電壓10 kV及以下鋼芯鋁絞線芯架空絕緣電纜產品企業標準中,其公開的技術指標與國家標準GB/T 14049—2008《額定電壓10 kV架空絕緣電纜》相比對,未對絕緣屏蔽、成纜等相關功能要求做出規定。2)在阻燃聚乙烯電纜料產品企業標準中,其公開的技術指標與國家標準GB/T 32129—2015《電線電纜用無鹵低煙阻燃電纜料》相比對,未對體積電阻率、耐臭氧試驗、浸熱水試驗等技術要求做出規定。3)在鋼制電纜橋架產品企業標準中,其公開的技術指標與行業標準JB/T 10216—2013《電控配電用電纜橋架》相比對,缺少無孔托盤防護等級、托盤/梯架彎通內側彎曲半徑、橋架橫檔與電纜接觸面寬度等功能指標。
2.2.2技術指標低于國家、行業標準要求
1)例如電線電纜標準一類,在額定電壓0.6/1 kV擠包絕緣阻燃電力電纜產品企業標準中,技術指標與GB/T 12706.1—2020《額定電壓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1部分:額定電壓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電纜》相比對,導體、絕緣、外護套低于推薦性國家標準相關要求。2)例如電線電纜配件標準一類,在電力電纜用塑料導管產品企業標準中,涉及密度、維卡軟化溫度、拉伸強度相關技術指標低于國家標準DL/T 802.9—2018《電力電纜用導管技術條件第9部分:高強度聚氯乙烯塑料電纜導管》的相關要求。3)例如電纜橋架標準一類,在玻璃鋼電纜橋架產品企業標準中,耐酸性能、低溫性能等技術指標低于推薦性標準NB/T 10287—2019《玻璃鋼電纜橋架》的相關要求。
2.2.3試驗方法缺失或與技術指標不相對應
《江蘇省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管理辦法》規定:“企業執行自行制定的企業標準,還應當公開產品、服務的功能指標以及附有對應試驗方法的產品性能指標”。
1)輕型節能模壓高強電纜橋架產品企業標準公開的性能指標和功能指標完善,但缺少與防護等級要求相對應的試驗方法內容。2)額定電壓1 kV(Um=1.2 kV)柔性礦物絕緣銅護套電纜產品企業標準中,公開了產品在一定條件下實現功能程度的性能指標,檢驗規則完整,內容合理并能夠實施,但熱沖擊、阻燃性能、無鹵性能三項試驗內容與之表述有誤,導致部分試驗方法不完善,與技術指標不相對應。
2.3規范性
2.3.1引用文件不規范
1)引用文件作廢。隨著產品生產技術的不斷優化,國家和行業標準等可能會發生改變。例如GB/T 19666—2005《阻燃和耐火電線電纜通則》已被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電線電纜或光纜通則》所替代,新版標準相比舊版標準存在部分技術指標要求增減與變動,影響企業標準指標參考有效性,企業標準編制、實施過程中應實時核對引用文件狀態,避免引用過期作廢文件。2)規范性引用文件編寫不規范。標準正文中引用具有同等效力的標準文件,應列入規范性引用文件章節。出現此情況的企業標準有74項,占總抽查樣本數量的24.67%。例如額定電壓0.6/1 kV及以下無鹵低煙阻燃聚烯烴絕緣聚烯烴護套電纜企業標準正文引用了JB/T 8734.2—2016《額定電壓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纜電線和軟線第2部分:固定布線用電纜電線》等標準,但未在規范性引用文件章節中體現。
2.3.2不符合GB/T 1.1、GB/T 20001.10編制要求
1)98項不符合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編寫要求。標準撰寫字體、頁眉頁腳、終結線等基本格式不規范,占總抽查樣本數量的32.67%。其中,存在部分企業標準復審時未將前言中表述更新,仍為“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的規定起草”。2)19項不符合GB/T 20001.10—2014《標準編寫規則第10部分:產品標準》編寫要求。產品標準的必備要素包括:標準名稱、范圍、前言、封面、技術要求等內容,部分企業標準存在標準要素缺失、不合理的情況,占總抽查樣本數量的6.33%。前言中包含對“附錄A”的表述,但正文中無相關內容;標準封面公示發布實施日期為“2019”,標準編號所示年代號為“2020”,時間邏輯存在誤差。
2.3.3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開信息與標準文本不一致
企業標準文本的公開、修訂或廢止等任何變動均需將最新信息錄入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經評估發現,49項企業標準所示標準名稱、標準編號、發布實施日期、發布單位名稱等基本信息與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示內容存在差異,占總抽查樣本的16.33%。例如發布單位在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登記的標準名稱為《電力電纜用導管技術標準第4部分:高強度高分子聚氯乙烯塑料柵格電纜導管》與標準文本所示《高強度高分子聚氯乙烯塑料柵格電纜導管》不一致。
3.1發揮監管職能,建立企業標準監督常態化機制
建立靈活機動的監督檢查機制,提升企業標準質量水平,維護規范化標準管理。靈活性體現在定期與隨機檢查相結合,調控檢查頻率和范圍,公示檢查結果與問題,可通過第三方企業標準服務平臺進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評價實施常態化管理,明確責任歸屬,促使企業意識到標準質量的重要性,推動企業標準質量穩步提升。
3.2創新服務方式,完善企業標準技術服務體系
創新專業機構的標準化服務方式,加強企業標準化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多樣性,構建地區標準化專業技術服務體系,提升企業標準管理水平,從而實現專業機構與企業的共贏[1]。通過規范性文件宣貫與標準編制流程培訓等活動相結合,加強企業標準化意識形態,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指導企業科學合理的自我聲明公開,以提高企業標準的規范性與有效性。
3.3提升工作效能,促進企業標準監督抽查影響力
加強企業標準領跑者與企業標準監督抽查兩項評估工作的聯動性,承檢機構間建立聯動溝通機制,通過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企業標準典型案例公示板塊,將行業領先的企業標準或評價合格的企業標準進行公示[2],為企業提供有力參考,從而降低共性問題的發現率。
3.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企業自我聲明公開參與度
通過講座、媒體、網絡等多種方式,加大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的宣傳力度,使企業真正了解制度的重要性和意義[3],同時向社會各界普及企業標準基本知識,加深對企業標準的理解和認識,提高社會各界對企業標準的關注程度,推動企業更加重視企業標準的自我聲明公開,引導企業主動聲明公開標準,使自我聲明平臺真正成為企業展示自我的平臺,成為企業公平競爭的平臺。
3.5強化主體責任,探索多方協同監督新方式
消費者、企業及第三方機構都享有監督權,標準化監督需動員社會力量,推動社會監督和媒體輿論監督的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提高社會各界參與積極性,營造全社會共同監督的良好局面[4]。通過引導企業樹立標準化主體責任意識,在嚴格執行企業產品標準制度的同時,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視程度,推動企業標準化工作順利開展,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秀琳,王亞萍,饒璇,等.企業標準隨機抽查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1(11):162-165.
[2]邱月明.持續推進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J].金融電子化,2020(1):14.
[3]盧艷芳,馬星曉,王敬.企業標準“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5):159-164.
[4]熊鑫鵬.企業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J].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2020(4):43-46.
【作者簡介】
張碩,女,1987年出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理論研究。
(編輯:李鈺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