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進風
前者呼,后者應,前后協調一致,則作文構思嚴密,全篇渾然一體。
《這天,我回家晚了》就是如此。文章一開頭便說,“今天放學比較早,我沒有徑直回家,而是走了一條相反方向的小路”,補充交代了一下原因后,繼續強調河邊景色宜人,再加上想起媽媽先前的種種,“我”繼續向前走。余暉中,樹上鳥窩里發生的一幕觸發了“我”對家的思考,引發了“我”對父母關愛的重新認識。“想到這里,我為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感到無比慚愧,轉過身,向家的方向走去……”因而,“這天,我回家晚了”。文章步步為營,互為呼應,嚴密有序,全篇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等待》一文從窗臺上的綠蘿起筆:綠蘿在“靜靜等待著主人的歸來”。綠蘿等的是誰呢?文章由此引出主人公殷老師,并重點回憶了殷老師工作、生活中的幾件事。故事在殷老師臨去新疆支教前的“一個愿望”中結束:“希望我們能照看好她的寶貝綠蘿,等她回來。”又是一年春來到,窗臺上的綠蘿“枝葉招展”,“綠蘿,在等待著她的主人回來”,“我們”也等著殷老師回來。文章緊扣“等待”布局,前后照應,較好地融為了一體。
《小院牽動我的心》開篇即點題:“有一個小院,牽動著我的心。”隨后,小作者鋪寫了小院牽動“我”的心的種種回憶:仲春沐浴春光,盛夏分享西瓜,入秋采摘石榴,深冬院中掃雪。結尾再次點題,并巧妙照應開頭:“奶奶家的小院,是我人生道路上永遠的港灣,緊緊地牽動著我的心。”文章層次清晰,首尾呼應,構思甚為嚴密。
不過,同學們也要注意,不是開頭有呼,結尾有應,就是前后呼應。把握好文章思路,處理好內在聯系,銜接好前言后語,使文章內容和思想實質上一致,才是真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