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冠然 楊淑貞 徐洪濤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設備工程系,河南 鄭州 450064)
電梯是機電一體化的智能設備,電梯專業技術人員不僅需要掌握電梯的結構與傳動、原理與控制,還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際操作熟悉電梯的安裝與調試、保養與維修等專項技能,這就要求電梯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堅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之路。由于現實中長期存在電梯企業參與職業院校教學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深、“一頭熱、兩張皮”等問題,困擾和阻礙了電梯產業鏈與教育鏈的深度融合,不利于電梯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電梯專業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電梯產業得以迅速發展。目前,全球70%的電梯在中國生產,60%-65%的電梯在中國市場銷售,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國和消費國。
我國電梯行業及電梯行業產業鏈整體呈現如下特點:
(1)電梯產業鏈日趨完善,上游、中游市場優勢明顯
我國電梯零部件供應和整機制造等環節優勢明顯,在中低速電梯領域,配套零部件基本實現了國產化。零部件供應與整機制造等環節相互配合、協同發展,電梯產業鏈日趨完善。
(2)電梯行業產業鏈配套需求上漲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民生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以及既有建筑的改造等,電梯行業產業鏈配套需求不斷上漲。
(3)電梯產業鏈下游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電梯保有量逐年增加,年增長率均保持在10%左右。如此大規模的電梯保有量,必然導致電梯安裝調試、保養維修等下游服務市場需求量加大。
隨著我國電梯行業不斷發展,河南省作為人口大省,電梯行業也在蓬勃發展。電梯產業鏈也日趨完善,電梯保有量持續上升。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省登記電梯總量478801臺,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電梯產業園和規模較大的電梯服務商。
(1)中原電梯產業園(許昌市)
以西繼迅達電梯為代表的中原電梯產業園涵蓋了新產品研發、整梯生產、零部件配套、倉儲物流、安裝、維保等領域。
(2)滎陽產業集聚區電梯產業園(鄭州市)
以虜克電梯為代表,以電梯和自動扶梯為主要業務,集研發中心、生產制造、零部件銷售、安裝、維修保養、實訓教學于一體。
(3)電梯服務商
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省電梯安裝、修理許可單位共1026家。
2007年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迅達(中國)電梯有限公司在全國范圍首開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在此之前教育部高職專業目錄上無電梯專業),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同期聯合蒂森克虜伯電梯(2021年更名為蒂升)開設了電梯維護與管理專業。2015年,高職專業整合后電梯工程技術專業被保留,電梯維護與管理專業被撤銷(并入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成為電梯維護與管理方向)。
自2015年起,全國高職高專院校電梯工程技術專業開設進入快車道,一夜之間遍地開花,有條件有基礎的院校開設,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開設。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30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電梯工程技術專業。
基于電梯產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自2014年至今,河南省共有19所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學校陸續開設高職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積極參與培養電梯行業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截至目前,電梯專業仍未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2021年3月,高等職業教育本科電梯工程技術專業首次列入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目前河南省內尚無一所院校開設職業教育本科電梯工程技術專業。
當前河南省電梯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主要有三大類:
(1)自主培養
學校結合企業崗位需求,針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內學習兩年,校外實踐一年。校內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在校外實踐時,企業再安排專門的師傅進行系統講解并指導學生實踐操作。
(2)校企合作,資源共享
隨著職教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企業用人需求的增加,企業開始參與人才培養。一種是企業定期安排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進入校園開展一些企業文化課程或講座,以達到宣傳企業、招聘人才的目的。另一種是“訂單班”“冠名班”模式,如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通力電梯訂單班和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日立電梯冠名班。
(3)產教融合,共同培養
由表3可知,在4、5、6月通過地表撒播方式播種的轉基因大豆SHZD32-01、受體材料中豆32、主栽品種皖豆28的覆蓋度在3次調查中均無顯著差異。在常規方式播種下,4月播種的轉基因大豆SHZD32-01的覆蓋度在5月的調查中顯著低于中豆32、皖豆28,但在后2次的調查中三者間差異不顯著;5月播種的轉基因大豆SHZD32-01和皖豆28的覆蓋度在3次調查中均顯著低于中豆32;6月播種的3種大豆在3次調查中的覆蓋度均極低,大多低于5%,僅在7月第1次調查中轉基因大豆 SHZD32-01 和皖豆28的覆蓋度顯著低于中豆32,但在后2次調查中三者間差異不顯著。7月播種的大豆未出苗,覆蓋度為0。
隨著“三教”改革的推進、職教大會的召開等一系列職教改革政策的落地,產教融合、共同育人的模式在高職院校電梯專業中也紛紛出現。①引企入校:如河南巨通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與河南機電職業學院的巨通電梯學院;②引企入教:如奧的斯電梯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與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奧的斯技術培訓學院(OTA學院)。
據統計,河南省每年登記電梯增量為5萬~6萬臺,按每人30臺/年保養量計算,僅電梯維護與保養人員每年就需要新增1600~2000名。但是當前河南省開設的19所高職院校每年輸出畢業生在1000人左右,數量上很難滿足當前的市場規模。同時由于學校存在實訓設備投入不足、師資結構不合理、校企融合不深入等客觀原因,高職院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很難滿足當前電梯企業的用人需求。
(1)產教融合政策逐步完善
2018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18〕47號)提出了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質量。
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豫政〔2019〕23號)。該方案從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等六個方面闡述了加快推進新時代我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切實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服務能力的具體措施。
2019年11月,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教育廳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的通告》,鼓勵企業依法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含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在實訓基地、學科專業、教學課程建設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穩定開展校企合作。
2020年12月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聯合制訂了《河南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教職成〔2020〕529號),提出:開展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開展省級產教融合型標桿行業建設、開展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開展省級示范性產教融合型職業院校建設等要重點做好的工作。
目前,我省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方式多樣。如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與三門峽明珠集團共建的黃河明珠產業學院,將院區建在大壩上、建到企業中。如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引企入校”,與鄭州市金元科技飼料有限公司、河南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成立“校中廠廠中校”,把企業辦到學校,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
(3)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融合程度不深
根據調研情況,目前我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融合程度不夠深入,主要表現在:①課程開發、課程教學中企業參與度不高;②企業技術人員能夠實質性參與職業院校教材建設的不多;③教師隊伍建設融合不深、校企雙向流動不暢;④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共同體各主體驅動力不足。
通過對我省開設電梯專業的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情況調研結果來看,大多數職業院校育人模式仍是一種單一嫁接的“校企合作”,而非切入現代職業教育本質的“產教融合”。主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
(1)政府作用不到位
政府層面支持產教融合的政策雖然密集出臺,但多以支持、鼓勵為主,沒有對各參與方所承擔的責任和享有的權益進一步明確,政策落地見效難度較大。產教深度融合需要政府統籌協調各方并對過程實施責任監督,如果責任監督不到位,產教融合工作很難扎實而有效開展。
(2)企業參與度不高
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是長期性項目,短期內無法看到其收益,而企業由于其逐利的本質,更偏向于期限短而見效快的項目。大多數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對產教融合持謹慎樂觀態度,普遍認為學生的培養是學校的事情,自身又不是辦學主體,沒必要在學校投入太多,直接招聘符合要求的畢業生即可。
(3)職業院校吸引力不強
職業院校作為教育培養學生的主要承擔單位,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由于對產教融合政策如何落地缺乏明確的實施指導意見,在涉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時,導致學校瞻前顧后、舉棋不定,錯失長期與企業合作的機會。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由于缺少企業的參與,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往往得不到企業和社會的認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河南省教育廳針對產教融合也多次發文,希望通過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本項目研究小組針對我省電梯產業鏈與教育鏈,以現狀調查為切入口,通過梳理和分析,探尋阻礙二者深度融合的諸多因素,總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為我省電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對癥施策提供了可行性,同時也為我省電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