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龍王壩村基地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立足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項目,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向著“五個振興”全面拓展培訓業務,把培訓作為產業來謀劃,把基地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平臺來打造,探索走上了培訓產業化、專業化、職業化、標準化的發展之路。
產業化促進專業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2018年,基地開始承擔中央組織部、農業農村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工作,并深刻認識到只有抓住帶頭人這個關鍵少數,確保培訓質量,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021年9月,經自治區民政廳批準、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主管,成立了寧夏龍王壩鄉村振興培訓學院,這是寧夏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鄉村振興培訓學院。龍王壩村基地深感責任重大,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將培訓按產業化思路進行謀劃,不斷拓展培訓外延,挖掘培訓內涵,把培訓產業做大做強,才能更好支撐鄉村振興。為此,基地從培訓管理團隊的專業化方面著手,高薪聘請經驗豐富的學院業務負責人,組建專業的培訓教學管理團隊,并從區內外、高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廣泛選聘培訓師資。目前,基地擁有一支13人組成的教學行政管理團隊和36人組成的服務保障團隊,2022年共完成涉農培訓78期,打破了西北地區涉農培訓的淡旺季規律,并且實現了培訓項目100%合格的目標。
專業化成就職業化。帶頭人培訓工作教學管理人員不穩定、不專業一直是影響帶頭人培訓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實現培訓管理團隊的專業化,基地著重完善組織構架,設置職業化的崗位。基地業務劃分為“人才培訓”和“研學教育”兩大板塊,分別設立了“鄉村振興人才培訓、黨政機關干部培訓、企事業單位職工培訓”和“勞動教育、素質拓展、自然教育、科普研學”等專職專崗,實現了“讓專業的人到專門的崗位去干好專職工作”的組織建設目標。2022年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任務下達后,依托專業團隊,搶抓疫情空隙,迅速制訂培訓方案、協調遴選學員、組織實施教學、完成電子測評,在短短21天時間里,順利完成兩個主題3期300人的年度培訓任務。也正是因為有一支由專業人才組成的職業化隊伍,目前,基地可以同時舉辦4個不同類型、200人規模的培訓班,為更好完成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工作奠定了基礎。
職業化催生標準化。培訓標準化是培訓產業化、專業化、職業化的終極目標,也是推進培訓規范化開展,確保培訓質量的關鍵。主要做法有以下3個方面,一是規范培訓的課程設計、觀摩教學和師資選用。組織編制了鄉村振興人才培訓《課程設計范例》《實訓觀摩基地》和《入庫師資》3本資料匯編,推動平時信手拈來的工作變為規范化管理。二是總結近幾年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實施情況。結合中央農廣校歷年來的培訓教學組織指導意見和基地實際,研究制定了《項目執行流程》與《教學管理流程》,把培訓項目的執行過程,按照“流水線”的標準來管理。三是在師資選用上,堅持了“一課多師”和“擇優選用”的模式。如2022年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班課程設計過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節課究竟怎么講,先后挑選了3位老師線上試講,第一位老師偏重民族團結思想意識教育,第二位老師偏重民族法制建設教育,第三位老師從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歷史角度,把各民族間相互促進和繁榮講得生動活潑。最終基地選擇了第三位老師,并一起打磨課程、分析學情、研討教學教法,最終這節課贏得了學員的高度認可。每期培訓班的課程如何設計,每一節課如何講好,作為擁有一支職業化的培訓教學管理團隊的培訓基地,就應該有標準化的培訓管理流程,對培訓任務有準確的理解,對培訓課程內容有精準的設計,并能得到聘任師資的認可與配合,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讓參訓學員滿意。
近年來,寧夏龍王壩村基地通過打造“培訓產業化”模式,不斷提升培訓能力和水平,同時完善硬件設施,擦亮了“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這塊金字招牌,吸引各類培訓資源落戶基地,目前,基地培訓涉及行業廣泛,培訓產業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培訓專業化水平和效益顯著提升,逐步成為各類鄉村人才培育的綜合性基地。道阻且長,基地將繼續努力,與各省各兄弟基地共同做好鄉村人才振興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