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禮

提及頭暈,很少有人會聯想到是耳朵出了問題。殊不知,有一種頭暈就與耳朵相關。
小張在工地干活時,不小心從工作臺墜落,雖然頭部著地,但除了輕微頭痛外,沒有其他不舒服。為了安全起見,工友將他送到醫院做了檢查,頭顱CT 顯示顱內沒有出血,頭皮也沒有外傷。醫生建議他回家休息觀察。
回到家后,小張休息了一天。早上起床翻身時,他突然感到天旋地轉,頭暈心慌,于是馬上平躺下,不敢動彈。過了一會兒,感覺稍微好點了,他嘗試著用剛才的方式再次轉頭,沒想到又開始頭暈,還伴有惡心、嘔吐癥狀。“不會是腦子摔出問題了吧?”小張不敢多想,趕緊再次到醫院做了進一步檢查。這次的頭顱磁共振成像(MRI)也未見異常,神經內科專家通過詳細詢問病史,結合查體和檢查結果,判斷小張是由于外傷導致的耳石癥,即外傷導致他耳朵內的耳石脫落,撞擊到負責調節身體平衡的器官“前庭”,引發頭暈癥狀。
醫生為他做了耳石手法復位。復位后,癥狀消失,小張嘗試平躺翻身,天旋地轉的感覺沒再出現。醫生建議他多喝水,避免長時間平躺,復位后24 小時內如果仍有發作,需及時到醫院眩暈門診治療。
人能掌握身體平衡,很大程度上是內耳的功勞。內耳中有一層耳石膜,上面有很多碳酸鈣的結晶,形似石頭,醫學上稱之為“耳石”。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黏附在耳石膜上的,但外傷、老年性退行性變、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病毒性迷路炎)等,都可能導致耳石脫落。一旦耳石脫落,堵塞了前庭通道,便會導致前庭器官不能正常維持人體平衡,人就會感到天旋地轉。
耳石癥導致的頭暈通常有以下特征:在特定體位時,如早晨起床、半夜翻身、偏頭、抬頭、低頭,會猛然出現眩暈。當姿勢保持不變或者保持頭部相對靜止時,眩暈感消失;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病程時間長短不一。
目前耳石復位法(將脫落的耳石復位至原先所在位置——前庭部位,以緩解眩暈)是治療耳石癥的首選方法,同時也可以配合必要的藥物治療。復位后需注意:
●至少靜坐半小時。由于復位治療時耳石移位,有的患者當時沒什么反應,但隨后可能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眩暈反應,個別患者還可能會嘔吐。另外,靜坐半小時也有助于避免復位成功的耳石從橢圓囊重新返回致病的區域。
●避免低頭撿東西、系鞋帶等。
●盡量避免長時間注視較密集物體,可待癥狀徹底消失后再恢復正常工作。
●復位治療后三天內抬高床45度,一周內避免美發或行牙科檢查。睡覺時輕輕向后躺下,左右翻身時動作要輕柔,半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部分患者復位成功后旋轉感消失,但頭昏、不穩定的感覺會持續一段時間(3~15 天),這是前庭功能尚未完全康復所致,不必緊張。保證睡眠,適當走動,這樣有助于前庭功能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