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露陽

高空物體跌落、高處跌落、摔倒、車禍、碰撞等都會導致兒童頭部外傷。其中,高處墜落和車禍是最為常見的情況,而且,兒童受傷時,往往沒有監護人在場。因此,監護人需要特別關注兒童所處的周圍環境安全狀況。
●頭皮血腫
由于嬰幼兒頭皮比較疏松,血管豐富,損傷后可引起廣泛的頭皮下出血。如果血腫較小,對兒童不會造成危險。但如果血腫較大,由于兒童對失血的耐受力差,少量出血就可能引起休克。一旦兒童出現面色蒼白、精神淡漠、脈搏加快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年齡越小,相對危險越大(易貧血)。
●顱骨骨折
嬰幼兒顱骨較薄且富于彈性,傷后易變形,發生凹陷性骨折時,寶寶的頭頂就會出現一個小坑。但小坑并非完全是骨折所致。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去醫院就診,讓醫生檢查,必要時進行CT 掃描以明確骨折的范圍和程度,并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手術。
●腦震蕩
臨床表現為短暫性昏迷、逆行性遺忘,以及頭痛、惡心和嘔吐等癥狀,神經系統檢查可能沒有陽性體征,可伴有顱骨骨折,但意識障礙并不明顯,需要密切觀察。
●顱內血腫
嬰幼兒顱內血腫的發生率遠低于成人,大部分顱內血腫反應較輕,無需特殊治療。而顱內血腫較大,壓迫推移腦組織,引起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可能危及患兒生命,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不能立即抱起
當孩子跌落時, 家長出于本能反應都會急忙抱起孩子,然而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壓住內心的焦慮,靜待數秒,記住寶寶跌落的姿勢,以判斷哪里撞擊嚴重。同時觀察孩子是否有行動不便的地方,以此來判斷寶寶是否有脫臼、骨折等嚴重的外傷。最后,要帶孩子到醫院仔細檢查,年齡越小的孩子,其四肢可能存在的骨折越容易被忽視。
●不能揉搓受傷血腫處
如果發生頭皮血腫,但無法及時到院就診時,對于大齡兒童,家長可立即用冷敷的方式處理。這在受傷后的24 小時內有助于防止血腫擴大。但需注意的是,不建議揉搓受傷的血腫處,因其可能會加重血腫的程度。
●不能太過大意
許多沒經驗的家長容易放松警惕,忽略寶寶發出的急救信號,從而耽誤孩子的最佳搶救時間。事實上,傷后的第一天、第一周都需要特別注意。
●重視孩子碰撞時的情況
如果孩子的頭部首先著地或者是摔倒時被硬物碰撞到頭部,即便當時沒有任何癥狀,也應立刻讓兒童安靜休息,并注意觀察。同時,可以根據情況暫時禁食,以免因嘔吐出現而導致誤吸發生。觀察時間在24~48小時。
此外,要注意孩子受傷時有沒有出現意識不清或嘔吐等癥狀,這些都暗示著可能發生顱內損害。
●關注孩子的嘔吐情況
特別要注意孩子頭部受傷后是否出現嘔吐,特別是噴射狀嘔吐。如果頻繁出現嘔吐(十次以上),很可能是由顱內出血引起顱內高壓所致,必須立刻送往醫院進行急診CT 檢查,切莫拖延。否則,孩子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昏迷,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觀察孩子受傷后的精神狀態和行為
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受傷后的精神狀態和行為。如果孩子在顱腦外傷后出現異常安靜、呆滯、不喜歡運動、對周圍事物反應遲鈍,甚至出現抽搐等行為,說明孩子可能出現了顱內病變。
醫生提醒:孩子頭部受傷后出現安靜、呆滯等表現,家長可能會誤以為是孩子瞌睡而忽視了病情的變化。遇到類似情況時,在注意觀察病情的過程中,可以間斷呼喚孩子,以判斷其是否保持清醒狀態。
出現這些情況應該立即送醫處理:
●寶寶頭部有大面積出血性外傷。
●寶寶跌落后不哭鬧,出現意識不夠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況。
●跌落兩三天后,又出現反復性嘔吐、咯血等癥狀時。
●跌落幾天后,出現了鼻部或耳內流血、流水,以及瞳孔不一等情況。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一定要有安全意識。對于低齡兒童,家長的關注和警惕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對于大齡兒童,要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他們認識風險并具備防范意識。告訴孩子哪些動作是危險的,應該避免。例如,告訴孩子一個人玩耍時手里不要拿著尖銳的東西,不要一個人爬上窗臺等。
對于兒童腦外傷,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頭顱CT 檢查不能隨意進行,尤其是兩歲以下小孩,需要有相應的檢查指征才能進行檢查,請聽從醫生的指導。
●大多數情況下,兒童頭部受的都是輕傷,不會有嚴重的問題。如果孩子活動如常,一般不提示顱內損傷。
●如果家長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請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對于頭皮血腫,大部分情況下不需特別處理。
●如果出現頭部傷口壓迫,一定要先看清楚傷口位置,不能看哪里血多就壓哪里。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