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莫寬文(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工程師)
長期以來,受區位條件、基礎設施、管理體制等因素制約,我國沿邊地區的開發開放較為緩慢。近年來,伴隨著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升和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我國對周邊國家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日益增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2014年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明確賦予廣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嶄新的使命和定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從沿海開放逐漸向內陸開放拓展。同時,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沿邊地區從開放的末梢變成前沿。百色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的關鍵節點城市,是中國與東盟雙向開放的前沿,是西南地區溝通東盟的重要樞紐和基地,也是對接“一帶一路”窗口之一,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積極主動地實施對外開放。近幾年來,區域交通快速發展,使得百色市由桂西交通末端變為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黃金走廊”,但交通仍是當前制約該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發開放的短板。對外開放,交通先行。結合沿邊地區交通實際,探索交通對外開放新路徑,從而推動交通的互聯互通,這對沿邊地區實現全面開放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百色市地處我國西南邊境,東聯珠三角、面向東南亞、扼守云貴川,區位優勢十分突出,是西南地區通往廣西北部灣港的必經之地,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咽喉要地。百色市有2個國家一類口岸、1個二類口岸和7個邊貿點,是面向東盟的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
近年來,百色區域交通發展迅速。陸路方面,公路總里程達18693千米,初步形成以右江為中心輻射滇桂的“放射式”骨架公路網。隨著百隆高速、馬平高速和崇那高速相繼建成,基本形成“工”字形高速公路網格局。隨著南昆客運專線南寧至百色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百色市邁入“高鐵時代”。德靖鐵路建成運營,南昆鐵路南寧至百色段增建二線工程開工建設,百色境內鐵路通車里程達618千米。水運方面,目前百色基本建成右江千噸航道,總里程約784千米,水運通道能力不斷提升,百色到金雞灘航道由原來Ⅵ級標準提升到Ⅲ級標準,百色至南寧航道由原來VI級標準提升到I級標準,順流而下可直達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區。航空方面,建設有3C標準的百色巴馬機場,現已開通上海—重慶—百色、天津—深圳—百色、重慶—百色—桂林、長沙—百色—廣州、海口—百色—桂林航線等5條航線,提升了百色對外開放水平。
1.公路技術等級偏低,布局有待優化
目前,百色公路技術等級偏低,高速公路僅占4.49%,一級公路僅占0.45%,二級公路僅占11.66%。市域公路網絡布局有待加密,公路與相鄰省市間仍存在“斷頭路”“瓶頸路”,東西向已具雛形,但南北向出境出省通道不足,通道布局有待優化。
2.南北向鐵路運輸通道尚未形成
百色現狀鐵路網仍不完善,與北面貴陽、南面龍邦口岸和越南的快速聯系通道尚未形成,北部樂業縣、凌云縣尚未實現鐵路覆蓋。龍邦口岸尚未實現鐵路連通,國際運輸仍以公路為主,鐵路運輸優勢有待進一步發揮。
3.百色港樞紐運輸能力亟須提升
百色港港口泊位少、等級低,港口裝卸機械化程度低且現狀集疏運條件不佳,主要港區與干線公路、鐵路連接不暢,無法發揮綜合交通運輸整體效益。水運通道條件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百色港的發展。右江按水深等指標已達Ⅲ級航道標準,但受田東大橋、田陽區那坡大橋的凈高條件制約,右江航道通航等級仍難以達到Ⅲ級標準,受水利樞紐通航設施限制,內河水運發展緩慢。
4.現狀航空設施簡陋,輻射范圍有限
百色現有航站樓及停機坪面積較小,機場容量已逐漸趨于飽和。現狀開通線路少輻射范圍有限,與廣西區內其他幾個機場相比,競爭力不強,而且現狀城區僅可通過G324到達機場高速,集疏運體系較為單一。
1.交通區位線分析
結合百色實際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現狀形成以百色主城為核心的4條基本區位通道,一是廣昆通道,該通道主要以廣州—南寧—昆明高速鐵路、廣昆高速公路和珠江—西江水路運輸為主要運輸骨架,經右江、田陽、田東、平果等區縣,打通了百色與西南地區、珠三角地區的交通聯系。二是銀百通道,該通道主要以銀百高速、隆百鐵路—田龍鐵路為主要運輸骨架,經過百色樂業、凌云、右江、德保、靖西、龍邦等區縣,形成連接歐亞大陸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南北向國際大通道。三是汕昆通道,該通道以汕昆高速公路、韶關至百色鐵路為主要運輸骨架,經田林、隆林、右江區,打通了百色與西南地區、珠三角地區的交通聯系。四是沿邊通道,該通道以西南沿邊鐵路、合那高速和富寧—芒市高速公路,經過靖西市 、那坡縣,形成了北部灣與云南地區的快速交通聯系,打通了云南出海路徑和運輸通道。
2.城鎮區位線分析
根據百色市相關城鎮體系規劃,百色市形成“中心城區—副中心—縣城—重點(特色)鎮—小城鎮”的市域城鎮體系,構建“一軸一帶一廊”的城鎮體系發展格局。其中,“一軸”是指沿右江城鎮密集發展軸。“一帶”是指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主要包括靖西市、那坡縣、德保縣等沿邊和緊鄰邊境的地區。“一廊”是指沿樂百—百龍高速公路沿線經濟走廊。該城鎮體系以樂百—百龍高速公路為依托,打造南北向城鎮發展帶,向北聯系貴陽、遵義、重慶、成都等地,向南聯系東盟國家,在中部形成一條南北走向、沿高速公路布局的經濟發展走廊。
3.產業區位線分析
規劃形成“一心三帶七單元”的產業總體布局形態。其中“一心”指百色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帶。“三帶”是指中部東西向沿右江河谷產業發展帶、南北向沿樂百—百龍高速公路產業發展帶、南部東西向沿邊產業發展帶,沿右江河谷產業發展帶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沿樂百—百龍高速公路產業發展帶重點發展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南部東西向沿邊產業發展帶,鞏固和提升靖西市、德保縣的鋁產業鏈;利用沿邊新經濟通道,積極推進龍邦、岳圩和平孟三大口岸升級。
綜合上述交通區位線、城鎮區位線和產業區位線分析,百色交通對外開放的戰略定位是:打造面向東盟、溝通滇黔桂、對接北部灣、引領左右江革命老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
構筑“124”時效圈:1小時內可達南寧都市圈;2小時可達相鄰地市;4小時可達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出海:充分利用百色獨特的區位優勢,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加快推進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建設,形成西部地區—百色—北部灣西南水運出海通道。
通邊:以靖西龍邦、那坡平孟等口岸為依托,推動岳圩口岸、新興互市點、弄平互市區對外開放。加快百色至龍邦等公路、鐵路建設,打造廣西與云貴兩省區和我國西南地區與越南等東盟各國交往便捷的陸路通邊通道。
接腹地:積極推動廣西與云南、貴州和四川等地合作,完善百色與昆明、貴陽、重慶等地主通道,從而建立與國內腹地的拓展通道,強化通道的功能及作用,實現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
現狀主要通道為南昆鐵路、云桂鐵路和南昆、汕昆高速公路,主要聯系南寧和昆明方向的東西向通道,現狀南北方向缺乏高速公路、鐵路等重要交通干道,聯系較為薄弱。為加強與大西南地區、北部灣經濟區、桂西北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交通銜接,促進區域協作,將在現有交通網絡的基礎上,構建出海、通邊、接腹地的四大綜合運輸通道,見圖1。

圖1 百色市綜合運輸通道分布示意圖
1.南北陸路新通道
在廣西“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積極對接外省公路、鐵路規劃,以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為政策指導,著力加強黃涌鐵路、云桂鐵路、南昆鐵路、銀百高速、汕昆高速建設,形成向北貫通貴陽、重慶等重點城市、向南銜接百色市中心城區、樂業縣、凌云縣、德保縣、靖西市至越南高平省的南北陸路新通道。該通道南北百色市北部區域、右江經濟區和南部經濟區,是四川、重慶、貴州和西部腹地的重要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也是百色市龍邦、平孟、岳圩等口岸的重要集疏運通道。
2.黔南桂中北聯系通道
通道依托南昆鐵路、百色—興義高鐵、汕昆高速、百色至河池高速鐵路,強化百色市往河池市、柳州市及黔東南地區的陸地通道,形成客流、資源、產品的出口主通道。該通道是百色北部區域對外連通的一條橫向通道,向東連通廣東汕頭,廣西河池、桂林、柳州,湖南等區域;向西至黔西南州、云南昆明等區域,是支撐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區互聯互通的重要交通走廊。
3.滇黔桂粵聯系通道
通道依托云桂鐵路、南昆鐵路、廣昆高速,加快通道上鐵路、港口、航道等交通設施的建設,優化現有交通組織方式,形成云南客流、資源、產品向廣西、廣東流動主方向,強化百色、南寧與珠三角的聯系,形成廣州經南寧、百色至昆明綜合運輸通道,向東至南寧、廣州銜接珠三角區域,向西經百色中心城區、平果市、田東縣、田陽縣至云南富寧縣、昆明市方向,延伸至瑞麗口岸。該通道是廣州至昆明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百色中部區域對外聯系的重要通道,服務于沿線產業的發展,同時承擔著云南至南寧方向的過境交通,也是滇中、百色中部區域加快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支撐通道。
4.沿邊出海通道
云南富寧縣經廣西百色那坡縣、德保縣、靖西市到崇左至防城港方向,是西南沿邊出海的最快捷通道,應加快推進云桂沿邊鐵路、防城港經崇左至百色鐵路、那坡至平孟高速公路、合那高速至岳圩口岸高速公路、靖龍高速建設,打通了沿邊開發開放城市出海路徑和運輸通道。該通道向東連通北部灣地區、串聯欽州港、防城港等多個沿海港口,向西至云南省瑞麗市方向,是百色南部區域對外連通的重要橫向通道,也是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地區溝通北部灣地區的重要出海通道。
依托百色各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百色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節點功能,形成以鐵路和港口為龍頭、市域公路網為骨架、航空為補充的區域“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系統。
1.完善百色市客運樞紐
依托百色站綜合客運樞紐,在巴馬機場、百東新區、平果市、田東縣、田林縣、田陽縣、隆林縣、樂業縣、凌云縣、西林縣、德保縣、靖西市、那坡縣布局客運站,形成“一主十三輔”客運樞紐布局,承擔各個地區中長距離旅客運輸服務功能,以及與中心城區之間旅客運輸服務功能。
2.構建貨運綜合樞紐體系
結合產業物流園、口岸和貨運站,建設右江物流園區、田陽物流園區、田東物流園區和龍邦物流園區、隆林綜合貨運樞紐、平果綜合貨運樞紐、岳圩口岸貨運樞紐和平孟口岸貨運樞紐,形成“四園區四樞紐”布局。
3.提高港口設施服務能力
構建以右江區、田陽縣、平果港區為重點,西林縣、隆林縣、田林縣、樂業港區為補充的百色港口體系。積極推進田陽那坡公路大橋、田東大橋改建工程,解決右江航道通而不暢問題,提升右江航道通行能力;建設23個1000噸級泊位,優化碼頭堆場布局,加快港口設施升級改造,提升港口作業專業化水平。
4.提升巴馬機場運輸能力
大力推進百色巴馬機場改擴建工程,按照飛行區4C標準規劃,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150萬人次,加密現有國內航線,推動開通百色巴馬機場至東盟主要城市的國際航線,全面提升航空服務能力。
5.完善口岸設施保障能力
完善龍邦等邊境口岸站、鐵路換裝站,提升對公路跨境運輸的保障能力、預留國際鐵路聯運保障能力,推動龍邦、平孟口岸數字口岸交通建設,提升口岸交通管理現代信息化水平。
加強各種方式的一體化銜接,優化多種運輸方式間的銜接和運輸組織,充分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應,完善集疏運體系,提升百色樞紐輻射能力。
1.加強口岸與公路銜接
根據邊境口岸發展定位,構建那坡至平孟、靖西至龍邦、合那至岳圩口岸高速公路為主通道,G219、S216等普通國省干線為次通道,農村公路為補充的口岸通道,進一步強化公路對百色市境內口岸的聯通,強化公路對口岸發展的支撐作用。
2.完善港口與鐵路銜接
加快推進田東港區祥周作業區鐵路專用線建設,研究從百色鐵路貨運站建設鐵路支線抵達百色港右江港區。加快連接百色港各作業區、百色鐵路貨運場站及百煤物流園區、平果西南倉儲冷鏈物流中心、中國—東盟農產品交易中心等重要物流園區的支線鐵路建設。
3.強化機場與公路銜接
建設百色巴馬機場高速公路,實現機場與中心城區快速便捷聯系。
本文以廣西百色市為例,探索地區交通對外開放發展路徑,并對交通區位線、城鎮區位線及產業區位線進行分析,認為沿邊地區交通要從根本上實現從末梢向前沿的轉變,難點在于研判交通對外開放發展方向。交通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城鎮空間拓展及產業轉移的重要支撐,因此,對外開放要結合這三方面進行分析,明確交通定位和發展重點。在此指導下,從打造綜合運輸通道、強化區域樞紐功能、完善區域一體化銜接等方面進行落實和安排,從而推動沿邊地區高水平開放發展,為其他沿邊地區提供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