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紅 盛文仲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湖北 武漢 430223
冶金工業在連鑄、軋鋼過程中產生大量含氧化鐵皮污水,通過旋流沉淀池處理;沉淀后的氧化鐵皮通過抓斗吊轉運至干渣坑,濾水后再用抓斗吊轉運車輛到燒結回收利用;抓斗吊還兼做水泵的吊裝檢修。
抓斗吊一般露天運行,設吊車梁、棧橋柱支撐。旋流池圓形布置,棧橋柱與旋流池池壁距離遠近不同,棧橋柱基礎地基處理方案受旋流池深基坑支護方案影響。通過分析對比,在不同深基坑支護方案條件下,探討最經濟合理的棧橋柱基礎方案,以期為該類工程實施提供必要的借鑒意義。
該工程為某1780板帶熱軋工程外旋式旋流沉淀池,外筒內徑32m,外筒底標高-14.1m;內筒內徑24m,內筒底標高-17.6m。露天棧橋1臺吊車跨度36m,軌面標高12.0m,吊車工作制A6,最大輪壓350kN,輪距6.4m。
旋流池與棧橋柱基礎的平面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旋流池與棧橋柱基礎平面關系
場區自上而下土層分布及主要地質參數如下:0.000m面以下素填土厚約1m,強風化砂巖(fak=500kPa)厚約10.2m,中風化砂巖(fak=2000kPa)。
按擬建場地的地質情況及施工工藝,旋流池基坑支護方案一般有以下幾種:大開挖、沉井、地下連續墻、水泥攪拌樁止水帷幕和鋼筋混凝土支護樁相結合的基坑支護、混凝土排樁支護及井壁逆作法等等。
本工程地面以下為強風化和中風化砂巖,且場地周邊無其它已有建構筑物,基坑開挖不受限制,大開挖是較經濟、合理的方案。基坑方案如下:開挖基坑坡比取1:0.5或1:0.6,分三級放坡,標高分別為-5.5m、-11m、-16m。斜坡采用掛網噴漿保護。本工程基坑開挖期間為沿海地區的旱季,地下水為上層滯水和基巖裂隙水,水量較小,采用坑內明排處理。
基坑開挖邊坡剖面見圖2所示,基坑開挖現場照片見圖3所示。

圖2 基坑開挖邊坡剖面圖

圖3 基坑開挖現場照片
棧橋柱基礎的方案與旋流池的基坑支護方案緊密相關。除大開挖以外的其它支護方案,均未擾動旋流池周邊的天然土層,棧橋柱基礎可根據場地的土層情況采用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案。如天然地基、換填墊層法地基處理、CFG復合地基處理、樁基礎等等。
本工程采用的大開挖方案,基坑開挖面大,棧橋柱下土層均徹底擾動。棧橋柱基礎方案須根據基坑開挖輪廓、回填土層情況等詳細分析。
為節省基坑開挖工作量,大直徑沉淀池基坑一般應為圓形布置;棧橋主要功能是將沉淀池內渣抓至干渣坑,受干渣坑布置影響,棧橋柱基礎一般不是居中對稱布置。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每個柱基礎下基坑埋深不同。棧橋柱基礎與基坑開挖平面關系見圖4所示。

圖4 棧橋柱基礎與基坑開挖平面關系圖
選用PKPM框排架計算分析,柱子截面0.5mx1.2m,基礎計算柱底標高(-1.500m)標準組合如下:
☆ 標準組合
Mmax 對應組合號: 71 Mmax= 637.50 N = 546.88 V = 46.97
Mmin 對應組合號:114 Mmin= -170.91 N = 468.40 V = -12.68
Nmax 對應組合號: 66 M = -169.69 Nmax= 693.60 V = -11.38
Nmin 對應組合號:118 M = -169.41 Nmin= 237.19 V = -12.68
Vmax 對應組合號: 71 M = 637.50 N = 546.88 Vmax= 46.97
Vmin 對應組合號:110 M = -170.91 N = 247.19 Vmin= -12.68
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1]第3.0.1~3.0.3條規定,棧橋吊車跨度Lk=36m,柱距9m,需進行地基變形驗算。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2]第5.3.4條規定,橋式吊車軌面傾斜限值,縱向0.004,橫向0.003,換算后,縱向相鄰柱距的沉降差限值9000x0.004=36mm,橫向柱的沉降差限值36000x0.003=108mm。
如圖4所示,A軸基礎位于0~-5.5m斜坡,B軸基礎位于-5.5m~-11m斜坡,C軸基礎位于-11m~-16m斜坡,D軸基礎與池體整體澆筑,E軸基礎位于-11m~-16m斜坡,F軸基礎位于-5.5m~-11m斜坡。
地基沉降量不完全依賴于計算,應結合工程經驗分析。基坑回填土設計要求:采用素土及時回填,回填土分層夯實,每層厚300mm,壓實系數不小于0.94。圓形深基坑,回填體量大、施工周期長,且靠近海邊,實際施工過程中,受天氣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基坑回填質量難以達到設計要求。
鑒于上述判斷,新近壓實填土不可直接作為棧橋柱基礎的持力層;若在基坑回填后超挖換填碎石,處理后的面層地基承載力可保證,但有厚度10m左右的新近回填土層,基礎沉降量無法保證;若采用強夯處理,由于棧橋柱基礎靠近旋流井側壁,強夯機械施工對池體的影響無法準確判定,風險較大不可實施。
按工程經驗,可實施的地基處理方案有天然地基方案、素混凝土回填方案、樁基方案。以B軸柱基礎為例,從工程量、工期、綜合成本三方面,對比分析天然地基方案、素混凝土回填方案、樁基方案。
天然地基是結構設計中首選的地基形式。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基礎設計底部標高應考慮下降至基坑底部,基底持力層為中風化砂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2000kPa,基底面積脫空比限值取15%,基底標高取-11m。
用理正結構工具箱計算柱下獨立基礎,基底面積大小由脫空比控制,計算得基礎大小2.5mx4.2mx0.8m(厚度);基礎短柱1.3mx2mx9.2m(高度)。單個基礎鋼筋混凝土量:2.5x4.2x0.8+1.3x2x9.2=32.3m3;另需考慮斜坡由C15素混凝土找平,混凝土量12m3。單個基礎成本價約0.18x32.3+0.07x12=6.6萬元。
施工要求:按此方案,須先施工棧橋柱基礎并養護達到設計強度,方可進行深基坑回填。由于棧橋柱基礎的阻擋,基坑回填施工難度加大,施工周期加長,預估較正常回填需增加工期10天。
按《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3]第4章規定,由于基坑深度在11m左右,換填深度遠超3m,無法采用砂石等換填材料。按工程經驗及基礎構造要求,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至基底標高-2.3m。
用理正結構工具箱計算柱下獨立基礎,基底面積大小由脫空比控制,計算得基礎大小2.5mx4.0mx0.8m(厚度);不需設計基礎短柱。單個基礎鋼筋混凝土量:2.5x4.0x0.8=8m3;C15素混凝土回填臺體體積,估算C15素混凝土量約270m3。單個基礎成本價約0.18x8+0.07x270=20.3萬元。
施工要求:按此方案,須先用素混凝土回填至基底設計標高,因素混凝土高度較高,需分批澆筑,且養護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深基坑回填。同樣由于回填臺體的阻擋,基坑回填施工難度加大,施工周期加長,預估較正常回填需增加工期10天。
樁型選用:樁端持力層為中風化巖,上層為厚度10m以上的新近回填土,可選用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樁端嵌巖,為端承樁。樁徑取800mm,樁端進入中風化巖1m,樁長11m,樁距取2.4m。
樁承載力計算:當以中風化巖層為持力層時,其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按《建筑樁基技術規范》[4]中式5.3.9-1計算: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3.14x0.8x260x1+0.95x4000 x3.14x0.42)/2=1281kN。考慮回填土層樁側負摩阻力影響折減,取Ra=1000kN。
用理正結構工具箱計算獨立樁承臺,承臺尺寸4mx1.6mx0.8m(厚度),樁頂最大豎向力Nkmax=780kN<1.2Ra,有較大的富裕。
單個承臺鋼筋混凝土量:1.6x4.0x0.8=5.1m3;單承臺下2樁鋼筋混凝土量:3.14x0.42x11x2=11m3
單個柱基礎的樁基及承臺成本價:0.18x5.1+0.2x11=3.1萬元。另需考慮樁機進場及檢測的相關費用。
施工要求:按此方案,旋流井深基坑正常回填,無障礙物,施工效率較高。考慮到樁基施工、檢測周期等,總體施工周期接近。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對比棧橋柱基礎的綜合費用和施工周期,見表1所示。

表1 棧橋柱基礎方案綜合費用及施工周期對照表
本工程設計施工過程中,根據基坑開挖、回填方案,并結合工程施工進度要求,綜合分析對比,最終改用鉆孔灌注樁方案。本工程其它項目未采用鉆孔灌注樁,樁機進場等花費較多時間。樁基施工過程順利,棧橋經過多年生產使用,未有沉降變形等發生,質量可靠。
旋流沉淀池大開挖方案,棧橋柱基礎多方案分析,有助于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以便在工程設計過程中結合基坑開挖方案制定經濟、合理的棧橋柱基礎方案。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