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韜
廣州工程總承包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00
近幾年,社會經濟的驅動下,建筑工程質量標準提升,人們生活也得到了合理改善,在此環境中建筑行業快速發展,新技術不斷涌現。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是最重要的一環,決定著項目整體穩定性,為此地基基礎必須夯實。研究發現,鉆孔灌注樁相對可靠,對工程質量有極大的保障,現實中借助鉆孔灌注樁核心技術的應用和妥善的質量控制,可消除施工隱患,保障建筑工程長久效益。
海珠區婦女兒童醫院建設項目,整體施工規模較大,總用地面積為12442.52m2,其中建筑凈用地面積為8360m2,建筑高度約79.95m。結合前期地質勘察結果和圖紙要求,基坑開挖深度12.95—15.15m。醫院建設項目的建筑密度為30%,此外植被綠化率為40%,容積率為3.6。本項目需參照三級專科醫院施工標準,規劃300個床位。室外工程含綠化等內容,同時包括道路廣場及停車場。項目施工立面圖,如下圖1所示。

圖1 施工立面圖
項目施工中,為探明施工的地質情況,掌握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相關的技術參數,明確具體的施工范圍,需科學使用超前鉆工藝,強化施工效果。旋挖成孔前要整理好相關的超前鉆施工參數信息,利用超前鉆數據優化施工方案,科學指導用成孔灌注樁施工。
2.1.1 超前鉆工藝
超前鉆工藝目的是完成提前探底,獲得有效的施工場地數據,對現場施工的進度綜合把控,提高施工質量,從而夯實工程地基基礎。超前鉆工藝有利于現場預控工作的實施,同時可縮短施工間歇,對醫院這種大型項目來說,可科學節約成本。借助超前鉆可指導現場旋挖樁施工進度等內容,全面提升施工品質。超前鉆鉆探點至關重要,需使用全站儀放孔,合理滿足施工要求,撰寫可靠的勘察報告,確保超前鉆分批施工,達到理想施工效果[1]。第一批超前鉆施工數量應該控制在灌注樁數量的10%左右,并且后續超前鉆分批施工也要按照這一比例進行,直到滿足施工要求。
2.1.2 超前鉆施工
超前鉆施工想要達到理想的效果,需遵循以下工藝流程,首先是平整場地,在場地平整到位的基礎上進行樁位放樣工作,為后續工作提供保障;其次是鉆機就位,檢查設備運轉情況,匹配好人員,實施孔鉆鉆進工作;最后是起鉆、取芯,在技術保障下鉆至設計高程,最終達到終孔階段。需強調的是施工平臺的平面尺寸影響較大,應按樁基設計平面尺寸完善,滿足鉆機就位要求。根據設計藍圖和鉆進施工的總控制點完成相關的測量控制網布設。測量控制網不容忽視,是進行施工放樣的重要保障,放樣結果要及時上報,以便管理單位核查,消除施工中隱患,確保施工穩步推進。現實鉆進作業期間,取芯長度不容忽視,應根據機械參數設定,同時依托巖性有效調整。施工環節中,所有芯樣應安排到位,確保編號齊全,施工中統一存放。鉆進前期,根據鉆孔及取芯倩況,注明鉆孔編號,繪制圖紙。孔口坐標及高程是重要參數信息,要符合工程實際。超前鉆結構圖,如下圖2所示。

圖2 超前鉆結構圖
結合現場勘察可知,醫院建設場地地貌類型復雜,建設區域屬于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施工中該區域被填土整平,但地勢較低。此外,擬建場地的土層構成也比較復雜,主要有人工堆積成因(Qml)的填土層,粉質黏土、粉細砂以及規模較大的殘積成因(Qel)的粉質黏土。為消除鉆孔灌注樁施工作業的隱患,現實中應積極采用回灌護壁成孔技術。該技術適用性強,適用于填土、黏性土等巖土層。實際施工作業中,開挖直徑至關重要,影響工程建設穩定性,可按設計樁身直徑實施優化設計。回灌成本低,環境污染壓力小、施工方便,所以值得推廣。實踐表明,該技術體系適用于塌孔幾率較小以及較為穩定的地層施工。在局部塌孔時可使用強度較低的混凝土回灌,操作中控制好回灌高度,使其高于塌孔位置的頂標高(開挖過程中)300~ 500mm,以保障施工質量達標[2]。待混凝土強度理想后,可開展混凝土回灌護壁成孔,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時刻觀察混凝土面高程變化(回灌過程中)。現實中,隨著混凝土的回灌,如果實際高程變化不大,可以判斷此時存在大孔洞或有串孔的可能。為確保后續的成樁質量,需將混凝土坍落度調小,在此前提下減少回灌混凝土用量。
全鋼護筒護壁成孔該類技術比較特殊,適用于松填土地質。此外在砂卵石地質區域也可以應用該技術確保鉆孔的質量。護筒內徑宜比樁徑大,同時護筒采用Q235/Q345低合金材料,壁厚不小于10mm。該技術優勢是成孔質量好,同時施工中塌孔幾率極低,比較適用于復雜的地質層施工[3]。全護筒隨開挖進行合理的護壁,可提高孔壁的支撐力,能有效減少塌孔。具體施工中,待樁孔全部驗收完成后,可將護筒上提隨樁身混凝土澆筑一起,最終護筒全部取出。
2.4.1 清孔作業
清孔在施工中不容忽視,經過檢查孔徑后便可實施清孔的作業流程,保障灌注樁的成樁質量。清孔工作采取的措施要結合工程實際。值得強調的是,軟土造漿鉆孔清理注意事項多,為滿足施工要求,應在鉆孔達到深度后再合理實施相關的操作。人員可以使鉆頭空鉆,保證循環換漿,同時控制好泥漿比重,將其精確控制在1.3左右。想要提高施工有效性,需要緩放灌注水,必要時對孔洞二次清理,輔助完成混凝土灌注,提升灌注樁的整體強度。
2.4.2 鋼筋籠制作與安裝
(1)鋼筋籠制作
鋼筋籠制作原則上要分段進行,以滿足現實需求,分段長度需要參照整體剛度標準。同時還要兼顧鋼筋實際長度及施工現場起重設備的高度等,綜合多種因素進行判定。結合現實可知,工程灌注樁鋼筋籠應用期間,一般要進行通長布置,當直徑大于22mm時可實施有效的機械連接措施,確保焊接的質量。主筋采用三級鋼,接頭設置非常關鍵,通常在構件受應力較小部分。焊接采用的焊條要有質量保障,應按母材材質選用,提升整體穩定性[4]。鋼筋籠的制作存在允許偏差值,通常情況下箍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長度允許偏差≤5mm。鋼筋籠允許偏差值,詳情見表1。

表1 鋼筋籠的允許偏差值
(2)鋼筋籠安裝
鋼筋籠的安裝一般情況需輔助吊機3點起吊,最為關鍵的是入孔時保持鋼筋籠位置精準,確保軸線重合,吊裝整個過程,均必須處于垂直狀態。現場操作期間,對準孔位穩定輕放,同時采取保護措施,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吊裝以及安放的過程中一旦遇阻,需及時查清原因,切記不能強行沖擊下放,以免埋下施工隱患。鋼筋籠上設置墊塊,與此同時焊接加勁箍,借助高效的支撐保護手段,防止直接沖擊鋼護筒。
混凝土澆筑屬于綜合性的工作,施工過程較為復雜。其作用顯著,是施工中最后一道與施工品質聯系緊密的工序,具體來說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會影響灌注樁的整體質量,所以混凝土澆筑不容忽視,施工過程應嚴格控制。結合施工經驗可知,成孔間隔時間≤24h ,通過成孔質量檢測后便可開始澆筑混凝土。在澆筑施工前,提前檢查漏斗、儀器等,確保澆筑材料攪拌均勻,通過前期準備防止發生堵管,憑借技術手段,保證合理的坍落(180~220mm)。此外,嚴格控制好樁底和導管底部距離,使其控制在0.25—0.40m的區間內。為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導管埋置深度極為關鍵,宜控制在1~7m。在澆筑施工中,若導管埋置深度>7m會增加鋼筋籠上浮或者埋管不穩定的風險,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先測量混凝土澆筑高度,然后再起撥導管,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好理想的導管實際埋深等。樁身的混凝土澆筑需嚴格遵循施工流程,采用水下澆筑方法,確保理想的混凝土強度配比。水下混凝土澆筑施工不可中斷,施工期間每根樁的澆筑時間需合理調控,盡可能≤30min。結合案例工程施工要求,工程結構穩定性和耐久性要求高,為確保混凝土結構質量達標,滿足強度等級要求,現實中要科學控制好澆筑高度,同時實施有效的養護。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還需實施混凝土養護與防裂縫。混凝土收漿后為防止質量隱患的出現,要盡快養護和覆蓋,結合施工階段的不同,匹配不同的養護措施,全面提升施工品質。借助綜合養護措施,來規避裂縫的發生,降低表面開裂的可能性。砼澆注完成后12小時,待到其強度達標后,便可實現模板拆除。基本上澆筑完成后,附著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會快速變成塑性體,從而誘發塑性收縮裂縫。工程項目中,為防止該種裂縫形成,可做好以下養護措施:(1)控制骨料的含泥量,結合實驗室配比要求,摻加粉煤灰和減水劑,借此強化混凝土的性能。(2)施工操作期間,降低混凝土拌合料的入倉溫度,避免形成較大溫差。施工要選擇在氣溫較低時進行,合理控制裂縫出現。(3)表面做到潮濕養護,輔助灑水等養護手段,降低混凝土干縮應力。通過應力控制方式,減少裂縫的產生。
實際施工作業期間,鉆孔灌注樁質量與鉆孔的速度、效果控制息息相關,在準備鉆孔前,需要實施鉆機中心校核, 以免影響成孔質量。一切檢查結束后,要保持迅速鉆進,施工中不可冒進,規避風險的發生。灌注樁離不開泥漿,研究發現泥漿有護壁效果,不可忽視。施工階段泥漿比重的確定關乎成樁質量,需要參考地質鉆孔的科學參數。如果工程的地質特殊,其中砂卵石占比較大,泥漿比重最合理的區間是1.3-1.5;如果砂性土占比較多,其比重應當在1.2-1.3,施工現場要靈活調整。施工中,觀察泥漿是否回流順利,合理分布沉降池和泥漿池位置。此外,鉆孔速度小于1m/min ,可以減少施工中風險。
2.6.1 塌孔處理
鉆孔過程易發生塌孔,為改善現實問題,需對護壁泥漿等技術合理升級,減緩鉆進速度等,借此確保施工的連續,降低塌孔風險。改善護壁泥漿實踐操作中可加入干鋸末,通過配比的調整,增大泥漿比重。借助此原理改善成孔的孔壁結構,與此同時控制好泥漿比重,將其科學控制在1.15-1.40,強化施工效果。鉆頭每次進入時,需控制好角度和成孔速度,如塌孔嚴重,需借助同等級混凝土回填,在完成夯實作業后重新鉆孔。
2.6.2 埋鉆、卡鉆處理
針對埋鉆、卡鉆問題,要明確問題存在的原因,然后實施針對性處理。埋鉆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作業期間一次成孔太多,從而導致泥漿沉淀過快,影響了鉆進質量。而卡鉆原因是作業階段鉆頭底蓋合攏不好,使異物進入導致卡鉆。發生以上現象后,要消除側阻力后再處理,降低鉆頭受損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從海珠區婦女兒童醫院建設項目中了解到,在復雜地質情況下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樁較為可行,該支護技術可提升地基穩定性,夯實建筑結構基礎。施工質量穩定可靠,同時有經濟環保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現實中,要從成孔技術、鋼筋籠下放和混凝土澆筑等階段入手,嚴格控制施工工藝,發揮鉆孔灌注樁優勢。特別是旋挖鉆機成孔階段,需控制好鉆進的速度,對參數有效調節,在此基礎上達到預期的灌注樁施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