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越蘭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
研究表明,幼兒在5—8 歲才能真正理解游戲規則的內涵,學會主動地遵守游戲規則,并且開始出現維護游戲規則的行為。因此,對于大班幼兒而言,在教學中加入五子棋這類對規則有著清晰要求的游戲,十分有利于幼兒當前的成長。教師可以通過五子棋教學訓練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規則行為,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提升幼兒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五子棋歷史悠久,相傳在“堯造圍棋”之前就已經在民間流傳。它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競技型棋類游戲,對弈雙方分別使用黑白兩色的棋子,將棋子置于棋盤直線與橫線的交叉點上,哪一方先將五顆棋子連成一列,即獲勝利。五子棋游戲規則簡單,適合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且游戲極具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
在幼兒階段,兒童普遍以自我為中心,將自身的觀點和認知視作一切事物的中心,對外界環境和他人情緒缺乏必要的感知。在此狀況下,幼兒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視作世界的真理,認為他人不過是自己行為和想法的復制,無法正確地認識世界。而五子棋游戲則使幼兒能夠正視對弈者與自己的差異性,在游戲進程中,意識到他人擁有自身獨立且特異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主要是因為在游戲當中,游戲者必須要公平公正地遵守同一套規則,幼兒想要獲得游戲的勝利,就必須學會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料敵之未知,在競爭當中剝離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這促進了幼兒的成長。
規則雖然不同,但對于規則的認同情緒是大體相同的,在幼兒進入更加復雜的社會場景、接受并且遵守相關的社會規則之前,養成一定的規則意識將會使這個過程更加順暢。通過五子棋游戲養成的規則行為能夠讓幼兒對社會規則產生下意識的認同,自覺主動地遵守社會規則,促使幼兒能迅速習得一系列社會行為。同時,在五子棋游戲過程中,由于幼兒必須遵守游戲規則才能享受到游戲的樂趣,因此幼兒對規則本身會產生一定的認同感,這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幼兒的規則意識。
五子棋游戲歸根結底是一項競爭類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會自然而然被激發出求勝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產生違背規則、得到勝利的沖動想法。然而通過幼兒教師的訓練與監督,以及幼兒自我道德的監督、同伴的監督,幼兒會逐漸克制自己的沖動,選擇采取正大光明的手段來贏得勝利。長此以往,規則行為將會形成規則習慣,幼兒會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能夠更加自如地應對情緒的沖動,學會自我克制、嚴守規則,這對幼兒今后的發展有著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
公平是規則得以成立的必需品,沒有公平,規則就無從談起。在游戲當中,促使幼兒主動積極地遵守規則的首要因素通常是規則能否得到公平的執行。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五子棋活動時,應當首先保證游戲的公平性。在幼兒因為游戲失利而不滿或者哭鬧時,教師要教育幼兒建立正確的游戲理念,維持公平的游戲氛圍,讓幼兒逐漸建立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當幼兒出于求勝心而故意違背規則時,教師應當予以指正,教育幼兒尊重、遵守游戲規則,并對游戲的勝負保持平常心態,讓幼兒理解到只有在公平的條件下得到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健全幼兒的正確價值觀,使幼兒在今后的游戲中能夠積極自覺地遵守游戲規則。
例如,在五子棋游戲中,幼兒為了勝利,可能會悔棋或者一次下兩粒棋,在這種狀況下,兩位對弈的幼兒之間極易爆發沖突。這時,教師應當妥善正確地做出反應,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確認誰是真正的過錯方,然后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調解,維持公正的教育氛圍。教師堅持維護游戲的公平性,能潛移默化地讓幼兒養成規則行為。
在幼兒階段,兒童思維天馬行空,具有強烈的感性意識。這導致幼兒對于游戲規則常常會產生自己特有的理解,使得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表現出不遵守游戲規則的行為。教師應當將不同的違規行為進行區分,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開導和教育,從而幫助建立幼兒正確的規則觀念。在開展游戲之前和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游戲規則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幼兒能對規則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認知,使幼兒能順利地繼續游戲進程。若幼兒執意要對規則進行改寫,教師不應當直接否決幼兒的想法,而應當征求其他幼兒的意見,尋找贊同其規則想法的幼兒與之對弈,讓二者都能認同規則,并且在此過程中使幼兒明白規則的效用性在于他人的認可,培育幼兒的社會意識。
例如,在五子棋游戲過程中,當幼兒對規則進行自我解讀,認為五子一線的取勝規則并沒有明確規定五粒棋子中間不能出現對方的棋,這導致幼兒對游戲的勝負產生一定的爭執。教師面對這類規則爭議時,不必直接否決幼兒的想法,可以讓幼兒在此規則下進行游戲,通過自身的體驗,了解到這種詮釋的荒謬性,從而讓幼兒較為積極地對規則產生認同,養成正確的規則意識。
有時,幼兒違背游戲規則并不是出于求勝欲望,而是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對幼兒的心理狀況進行觀察分析。假如幼兒是缺乏安全感,教師應當給予幼兒一定的關注,從而減少幼兒的這種行為產生;同時,教師可以和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愛幼兒,維持幼兒和諧的心理狀況。假如幼兒是自我意識過強,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不要放縱幼兒的此類傾向。這兩種狀態的區分極其細微,因此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對幼兒的性格和情緒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在狀況發生時采取正確的措施,讓游戲秩序得以維持,同時使幼兒建立基本的遵守規則的理念。
例如,當某個在日常生活中性格文靜且一向遵守游戲規則的幼兒,突然在游戲過程中拒絕遵守游戲規則時,教師應迅速判斷出幼兒是由于心理因素而導致的行為失常。在這種狀況下,教師應當對幼兒進行陪伴和安慰,針對性地解決幼兒的心理問題,幫助幼兒恢復健康心理。教師還應提醒幼兒下次遇到問題時可以找老師傾訴,而不是利用規則爭執這類方式來引起教師注意,幫助幼兒構筑穩定的規則行為。
根據行為主義的理論,獎勵和懲罰對于人類行為的構建常常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培育幼兒規則行為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幼兒正確行為的表揚,考慮到幼兒的年紀和心理承壓能力,教師在行為調節時應當以獎勵為主,盡量避免使用懲罰的方式,防止傷害幼兒脆弱的心理。在剛剛學會五子棋游戲規則時,幼兒們的規則意識和行為通常沒有建立。因此,教師應當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對積極遵守規則的幼兒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幼兒的規則行為,培養班級中自覺遵守規則的游戲氛圍,促進幼兒規則意識和行為的養成。
在幼兒的成長歷程中,游戲常常是其建立規則意識的基礎手段,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規則、遵守規則、構筑規則行為。五子棋作為一項對規則執行嚴格的棋類游戲,對于幼兒規則行為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教師應當利用五子棋游戲培養幼兒的規則行為。同時,教師還應當在各方面關注幼兒的規則表現,針對性地做出教學調整,真正促進幼兒規則行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