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揚陽
[內容提要]自然地理環境是九寨溝旅游業發展所依托的根本,因此,研究其旅游發展必須將其與生態旅游的開發與保護模式相結合。大規模的游客雖然能在短期內為九寨溝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過量的游客也給九寨溝的環境生態系統帶來一定的承載壓力。所以深入了解其目前的旅游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對倡導其生態旅游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文從九寨溝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視角出發,提出一些九寨溝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應對策略,愿為九寨溝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實際可操作性建議。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一個以特定的旅游資源為中介和核心的旅游景區或者旅游小鎮形成后,一般就會經歷由盛向衰的演化過程,稱之為某個旅游目的地的整個生命周期。一般來說,旅游地生命周期有六個階段,分別是探索階段、起步階段、發展階段、穩固階段、停滯階段、衰落或是復興階段。
九寨溝自從20 世紀90 年代得到有計劃的規劃開發以來,它的發展呈現出的時段特征基本上與前文提到的旅游生命周期的典型模型相符。但是,根據現有的理論可知,一個景區的發展受制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區位條件、旅游資源的獨特程度、游客主體的大體特征、旅游產業和景區內外投資的趨勢和政策主導因素等。
(一)豐富的旅游資源。九寨溝風景區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處川西高原,屬于青藏高原的最東部分,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邊緣地帶。
1 自然旅游資源
距今大約四億年的九寨溝是一片淺海區,也是許多古生物的繁衍棲息之地。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古生物遺骸在這一片珊瑚淺海中堆積,使得鈣元素在此長年累月地堆積。另一方面,九寨溝屬于高原濕潤氣候,大量的天然降水在九寨溝地表形成徑流,徑流又進一步帶動了碳酸鹽地層中鈣質的流動溶解,在較大范圍內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鈣質沉淀,這便是我們所稱的鈣華。再者,九寨溝的湖水清澈見底,加之瑞利散射對湖底鈣華的散射效應,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九寨溝的絕美水景。
2 人文旅游資源
從古至今九寨溝就是聯系眾多民族的要地,在這里融合了眾多民族的文化,身處于藏族羌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到漢區的過渡,因此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風情。在此地區居住的原住民一方面對其自身悠久獨特的文化傳統有所保留;另一方面,他們與周邊地區的回、羌、漢各民族和睦相處,在文化和生活習慣上互有影響又相互滲透,因此形成了一種多元的民族文化格局,令其成為吸引中外游客前往觀光旅行的又一重要人文因素。
(二)相關政策支持。九寨溝景區按照“三廊四區”的總體規劃部署安排,構造全域休閑旅游發展新格局,從“三微”“三態”的角度切入推進文化旅游融合,通過聯合全域內一批高品質的特色旅游景區與服務企業,為游客提供豐富、周到、安全的特色旅游服務與體驗。
1 “三廊四區”全域旅游格局
九寨溝縣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12 個要素構建三廊四區全域旅游新格局,全面切實做好旅游要素和產品的配置與提升。積極加快構建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走廊、黑河大峽谷生態文化走廊、秦川—白馬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廊,九寨國家森林公園生態觀光區、大熊貓—金絲猴科考探險旅游區、海子山—羅洲湖休閑養生度假區、白水江流域文化體驗區“三廊四區”的全域旅游格局,力爭使九寨溝風景區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先行地。
2 “智慧景區”建設
“智慧景區”建設的目的是將智能化的景區信息網絡應用于景區的管理實踐中去,將最新的景區管理理念與最新的信息技術成果緊密整合,全面將其推廣應用到景區運營管理方面,從而更有效地管理景區,保護整個景區的旅游生態,實現景區的生態、社會和景區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今后的全域旅游網絡信息化體系建設工作中,九寨溝景區將以“互聯網+”旅游網絡平臺建設為主要核心技術支撐,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及其核心技術,有計劃、有組織地實現景區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平衡與統一;延伸旅游產業鏈,促進和諧、可持續、跨越式的產業發展,努力把九寨溝建設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3 “三微”“三態”切入融合
“三微”“三態”意思是微景觀、微環境、微田園、業態、文態、生態。阿壩州九寨溝縣域間自然景觀的多樣性,溝域間民俗、文化、民居、飲食、服飾等多方面的差異性特色,是“三微”“三態”建設的文化基底。九寨溝屬于漢族與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風貌特征十分突出,形成了許多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為“三微”“三態”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一直以來,旅游相關產業發展創新性不強,傳統產業占比較大,導致旅游相關產業鏈不長,第三產業發展的后勁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旅游行業創新化、大眾化、規模化發展方向,深入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九寨溝景區總體規劃接待游客的容量不大,九寨溝風景旅游區的核心部分的總體規劃用地面積90.275km2,其中景區內最負盛名的水域,總面積達到2.85km2,約占景區面積的1/30。按照科學的環境容量計算:九寨溝景區的最佳客容量為每日1.2 萬人,最大可容納2.8 萬人。但是九寨溝景區在游客數量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出于生態保護方面的考慮,如果不對游客數量加以限制,會影響生態環境。
去往九寨溝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有以九黃機場為主的空中交通和公路大巴運輸兩種,九黃機場距九寨溝景區約90 公里,乘車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九黃機場屬于高原上的機場,由于特殊地形地勢情況,當航班遇到惡劣天氣(例如大霧、降雪等),航班動態可能會受到影響,這將給游客的往返行程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公路交通目前前往九寨溝的大巴運輸僅有三個方向可以選擇,即四川成都、甘肅蘭州、四川綿陽,公路線路可選擇性較小,且受地域線路限制較大。
九寨溝自然資源的旅游價值隨著季節不同對于游客的吸引程度不同的特征決定了九寨溝景區存在著出行高峰期和低谷期,導致九寨溝景區的客源季節性差異顯著。旅游高峰期時,旅游服務設施可能會出現過度運載的情況;而在低峰期時,基礎設施則很可能被閑置。目前九寨溝的冬季旅游市場由于受天氣因素影響,其客源量的變動比較嚴重,冬季九寨溝旅游市場吸引和接待游客數量不足全年數量的10%。
2017 年夏季九寨溝縣發生了里氏7.0 級的較大規模的地震,此次地震災害導致有著“童話世界”之稱的九寨溝景區變得破碎。從九寨溝景區得以開發呈現在世人面前開始,九寨絕美的水景就是最有影響的旅游吸引物。但是在地震后,九寨溝景區內多處景點遭受破壞,同時景區的水質也大不如從前。諾日朗瀑布是九寨溝景區中規模最大、景觀最為壯觀的瀑布,本次地震導致諾日朗瀑布發生了較大規模的塌方,損壞較為嚴重。但根據地質專家的研究證明,雖然地震導致景區內的自然景觀遭到了部分破壞,但絕大多數的景觀都具有可恢復性。
由于九寨溝風景區位于川西高原邊緣,其海拔較高、山地面積較大,加之前往九寨溝旅游的中老年游客也占有可觀比例,游客自然會考慮出于高原反應而帶來相關的出行問題。但是,去往九寨溝的游客并未出現因較高的海拔而產生健康方面的不適感,他們旅游后對于景區的旅游體驗評價與其游前的認知形成了較大反差。所以九寨溝景區在日后的運營宣傳中,除了要突出景區特有的高原吸引力因素,更要注重并著力消除游客對高原游覽的原有認知,消除其出行障礙感。
九寨溝是一個依托獨特秀美風光而得以開發的旅游景區,生態環境的質量對其發展的可持續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考慮到九寨溝景區生態的脆弱性,那么來自外界的各方面因素可能都會對其環境造成破壞,例如游客隨地丟棄廢棄物、踩踏水域,或是在原始森林的樹木上進行刻劃等不文明行為,都會給九寨溝的生態造成嚴重破壞。同時在旅游旺季,過多游客的涌入也給九寨溝的環境承載力造成威脅。所以景區要采取一定的分流、引流等措施控制游客數量,以保九寨溝景區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可以促進旅游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九寨溝旅游產業季節性強、創新能力弱、旅游吸引物有限等不足,可以通過豐富景區及周邊地區的旅游項目建設,以彌補現狀中的不足。同時,加強區域之間的旅游合作,構建以區域旅游為合作基礎的地域利益共同體,可以改善因其季節性強,旅游收入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現象,以減輕旅游淡季給景區帶去的影響,使旅游資源在各季節段內均得以平均分配。通過加強省內各地市州之間的聯系,發掘各地區的旅游資源,促使旅游業跨越行政界限重新組合,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精品線路。在合作的過程中,要謹記生態優先的原則,時刻把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最先位置,以保證九寨溝景區的生態可持續,也是其旅游可持續的基礎。
提高九寨溝景區的服務質量,首當其沖就要解決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完善現有的交通、餐飲、娛樂、住宿設施的供給網絡,對景區內現存的不完善的服務設施進行補充。交通運輸條件的開發建設情況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可持續生態保護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交通的規劃和建設對九寨溝當前以及未來的旅游吸引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交通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必備因素。
生態環境被污染和破壞,這是諸如九寨溝景區這種以天然生態景觀為主要旅游吸引力及觀光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發展和保護中需要應對的重要問題。九寨溝景區自從在20 世紀90 年代得以開發以來,就在不斷借鑒和吸取同類型旅游景區發展和保護的經驗教訓,并且從九寨溝自身高原生態的獨特特征入手,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有效發展措施,也在生態保護方面做出很多努力。
信息技術與九寨溝景區的開發管理深入融合,可以使景區加速實現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大數據平臺的建設起到關鍵作用。首先,大數據可以精確把握游客的相關數據,例如游客來源,旅游偏好等,通過了解這些信息,可以為游客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
九寨溝要想在全國的旅游市場中占有更大的份額,獲得更高的旅游收益,就一定要在維護市場秩序方面做出努力,并且不斷提高與景區相關產品的效益和質量,以更好地服務游客,滿足其出行需求。九寨溝風景區也在加大吸引投資力度,對建設更加完備的九寨旅游產業鏈起到推動作用。但是九寨溝的旅游產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其提供的旅游相關產品的創新性較弱,產品類型較為單一,且更新換代的速度較慢,在很大程度上容易被其他同類型旅游景區所模仿。因此,地方政府和參與旅游服務的有關部門需要高度關切旅游市場的動態,把握其發展的趨勢,爭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著重挖掘和把握自身的獨特之處,形成獨一無二的、可替代性弱的旅游文化特色產品,不斷擴大九寨溝景區對國內外旅游者的吸引力。
本文從旅游生命周期理論出發,根據九寨溝景區的發展現狀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其可持續發展的舉措。從九寨溝景區的旅游資源和近些年的政策支持角度入手,分析九寨溝旅游景區開發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旅游產業對帶動九寨溝當地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也優化了當地的產業結構。九寨溝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應當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加快創新旅游產品,把追求經濟、環境、社會三者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和平衡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