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省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起點上更好解決我省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廣東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當好示范的一項重大舉措、系統工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開展主題教育和大興調查研究的決策部署,按照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圍繞省委中心工作和民生關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雅紅牽頭組織開展“聚焦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人大作用、強化法治保障”專題調研。
現場看、當面聽、直接問……今年上半年,調研組赴部分省直部門和河源、肇慶、云浮、清遠、韶關等地級以上市,通過深入縣鎮村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重點了解各地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情況、存在困難和問題,研究提出充分發揮人大作用、強化法治保障的意見建議,并形成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通過調研,調研組獲悉,全省各地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順利起步、開局良好。主要表現為:一是迅速構建指揮體系。省、市、縣均成立“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成立指揮部辦公室,實體化運作。二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省直有關單位、各地黨政主要領導廣泛調研,著力摸清摸準本省本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堵點痛點難點和關鍵著力點。三是搭建“1+N+X”政策體系。省直有關單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各地級以上市出臺實施意見等貫徹落實文件,各縣(市、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四是出臺牽引性工作舉措。牽引縣域經濟發展,強化鎮域節點功能,積極撬動鄉村振興。
與此同時,調研組也發現,全省各地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存在著不少實際困難和問題,簡要概括為四個“缺”:一缺“錢”。省級涉農資金額度增量較少,粵東西北地區財力普遍薄弱,村集體資源匱乏。二缺“地”。園區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保障難,集體土地流轉難。三缺“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缺能人,企業經營、基層治理缺人才,農業生產缺壯勞力。四缺“質量”。新引進項目中龍頭引領企業簽約較少,產業鏈仍不夠長不夠強,牽頭部門和項目間統籌協調不足。
劉雅紅充分肯定了全省各地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所作出的種種努力及成效。她強調,接下來,省人大常委會要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和要求,緊扣各地實施工作中缺“錢”、缺“地”、缺“人”、缺“質量”等實際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找準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扎實做好立法、監督和代表等工作,努力為促進我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如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力促強鎮興村富民?調研組在調研報告中提出了四條針對性較強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
其一,加強立法引領保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東要下功夫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工作部署,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認真梳理“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及時回應我省改革發展要求、人民群眾關切期待,進一步增強立法針對性、實用性,認真做好農村供水條例、城市綠化條例、科技創新條例、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條例等年度立法計劃內法規制定修訂工作,抓緊研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粵東西北促進條例、縣域振興促進條例、新型集體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制定工作,以高質量地方立法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其二,加大監督支持推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及省委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部署要求,聚力各地發現和反映的問題困難,扎實做好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工作情況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等監督項目的準備工作,繼續深入縣、鎮、村、戶、企開展調查研究,善于在調研中發現問題、勇于在調研中推動解決難題,督促省政府及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和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和支持,解決地方資金、用地、人才等發展瓶頸問題;督促各地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實省委“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部署要求,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壯大縣域綜合實力,確保實現“一年開局起步”,為“三年初見成效”打下堅實基礎。
其三,發動代表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積極辦好省人大代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專題培訓班,幫助代表深刻認識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時代要求和內在規律,深刻把握“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目標要求、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動員代表和有關企業充分發揮資本、技術、人才、市場優勢,積極參與和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深入實施,形成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大合力,助推全省縣鎮村高質量發展。認真做好《關于大力支持發展深遠海養殖 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牧場》《關于優化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管理》等重點建議督辦,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帶動農民群眾共同富裕。深入實施“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提升行動,以推進機關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為樣本,探索深化鎮企共建、村企共建設,加快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
其四,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及專家智力支撐作用。充分運用好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首批選聘“三農”咨詢專家智庫功能,為發揮人大作用、強化“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法治保障出謀劃策。充分運用好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專業力量,會同有關專家深入調查研究云浮市“政銀企村”“政銀企村戶”共建模式等創新思路和路徑,推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充分運用好“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推動高校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科學技術的傳播者、科技創新的“領頭羊”、鄉村致富的“帶頭人”,強化鄉村振興科技人才支撐,破解農村發展人才短板難題,為廣東鄉村全面振興導入蓬勃生機力量,為我省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