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市東城第一中學八年級七班 閔詩睿
指導教師:閔保華
會讀的東西很多,從呱呱墜地讀饑餓與不適開始,到牙牙學語讀表情,再到后來上學讀書、讀畫……我一點一點地學著讀懂生活。但直到那一個雨季,上初中的我忽然開竅,似乎學會了讀你,學會了從生活的點滴中慢慢地讀懂你。
“丁零零……”下課鈴響了。我被鈴聲牽著,被人流帶著走向知識的出口。剛到一樓,就聽見雨水狂野撞擊地面發出的巨大聲響,完全不同于靜謐教室里透過窗看見的雨柔柔的樣子。雨滴如黃豆一般,砸得“啪啪”作響,像起伏而富有節奏的鼓點,不,更像是我新年里點燃的一串鞭炮,可惜的是鞭炮燃燒有歇,雨卻一直在下。雨滴接觸到有積水的地面就炸成一朵花,一朵連著一朵,布滿了通往家的原野,好似在表演噴泉,歡快而調皮。
校門口一個接一個的學生,如下水餃一般沖入雨中。我沒帶傘,但歸家心切,自然也顧不了那么多,與他們一同沖入雨中。雨打在我的頭上、臉上、身上,宛如一塊塊小小的碎石,雖說傷不了元氣,但冰冷生疼,衣服和秀發終究經不起折騰,很快被打濕了。水珠順著我的頭發流進衣領,又順著腿和千萬水珠一起流到地面。我的視線一片模糊,不一會兒竟什么也看不清了,卻隱約聽到有人在喊我。
我順著額頭用力地抹了一把臉,奮力睜開眼,才終于看見遠處有一大群人你擠我我依你,參差交錯,紅的、綠的、藍的、花的,宛如海底斑斕絢麗的珊瑚——那是接學生的人海。穿雨衣來的家長,被裹挾在雨里,被裹挾在傘海里,總是那么不起眼卻又鏗鏘有力接地氣。尋聲找去看見了那個高大而又火紅的身影,是……爸爸,是爸爸,我興奮地沖向爸爸,仿佛爸爸是此刻的天,為我遮風擋雨。暖流涌向我的腿,我三步并作兩步,如一條小魚一樣流入爸爸的雨衣中。靜下來才發現爸爸的頭發也濕了,雨水帶著頭發膠一般貼在他的臉上,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時候到的,在有防護的情況下竟然也是如此,我不禁心疼起爸爸,是他的風雨無阻,是他日復一日的堅守,才換得我安全、準時到校。
爸爸那讓人安心并熟悉聲音響起:“坐穩了,出發,走起!”車子如一陣風,跑得飛快,穿梭在雨的幕布里。透過雨,我看見匆匆躲雨的人和許多擠公交的學生,他們早已沒有了以往神采飛揚的神態,這次可能又沒擠上公交車。
如果不是爸爸來接我,我也會如此。我不禁在心里想著,同時內心也生出一絲清醒——爸爸不是說自己有事接不了我嗎?這個口是心非的人,什么時候學會逗我玩了。聽著雨水撞擊雨衣的聲音,風如利刃一般變著花樣從雨衣下方鉆入,真是寒風刺骨,但我的心卻很安穩,那股抵制寒風的暖流正流遍我的全身,我懂,那是爸爸為我遮風擋雨,為我暫時撐起了這方晴朗的天。反觀以前,我總把爸爸的接送當作理所當然,一點兒也不心懷感激,卻也不知道這是爸爸的愛,是父親用行動一點一點筑起的深沉父愛,它不同于母愛感情飽滿,更像是溪水滋養著大地,不充盈卻孜孜不倦,耐人品味。
隨著“吱呀”一聲剎車,車子平穩地停在家門口,再看爸爸像是剛洗過頭一樣,頭發如同梅雨季倒伏的玉米稈,橫七豎八地一根一根粘著頭皮。頭頂那頂雨帽早已被風吹到背后,為了安心騎車,更為了安全,爸爸將自己置身于風雨中,任憑風吹雨打。等爸爸彎腰低頭脫下雨衣那刻,雨水順著他的脖子流下,幾乎灌濕了上半身,牛仔的褲腿下半截也從淺藍變成了深藍。爸爸忙著收拾東西,停車、拔鑰匙、撐雨布、拿書包,一切都那么嫻熟,一氣呵成。扭頭叮囑我快回家,別忘了及時換件衣服,喝口熱水。
我再也不忍心看爸爸在水中的身影,只好默默地一步一個水印地向家走去。回想起爸爸平日里對我的關心,以及在我遇到困難時爸爸對我的幫助與激勵,和我對他的愛的付出習以為常、漠不關心,淚水不禁順著眼眶和雨水一道滴向臺階,再也分不清哪一滴是雨水,哪一滴是淚水。
那淡淡的雨水,咸咸的淚水,讓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對我默默的關心,讀懂了你的不善言表的愛,讀懂了你那深沉醇香的愛,讀懂了你陪我一起成長的歲月。此刻,我無論學了多少,贏了多少,都不及讀懂你的愛。
點評:
文章記敘了作者的父親冒著風雨接她回家的事情,多處使用環境描寫、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突出父親對自己的愛,將無言的父愛生動展現。作者描寫父親接自己放學的整個過程,也是自己讀懂父親,理解父愛的過程,情感表達真摯,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