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飛
云南師大實驗中學 云南 昆明 650031
高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經常會引發負面情緒,嚴重時還會導致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關注,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時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融合引導方案,使每個學生能順利地解決自身的心理壓力。
厭學是高中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一些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導致某一門科目學習成績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再加上學生并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所以在這些知識學習的過程存在著較大的空白,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的提高。另外,這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不認真聽課的問題,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對這一科目的學習保持著可有可無的態度,逐漸地就會對學習產生較大的厭倦情緒,使學生無法提起對這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也不愿意接受來自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產生非常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接收信息的途徑和類型逐漸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高中階段學生明辨是非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極信息的影響,對自身價值觀念的形成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手機和電腦已經幾乎普及到每一個家庭,一些學生逐漸喜歡上了打游戲和看視頻,甚至會為了打游戲逃學和曠課,使得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與此同時,由于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的明辨是非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一些學生開始盲目跟從和模仿網絡中的不良行為,比如欺負同學或是偷盜財物,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最后,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還會發現有個別學生不合群,且很容易與其他同學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不僅嚴重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還無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一來只會導致學生存在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影響其健康成長。
高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外在壓力的影響,變得自卑和孤僻,教師需要掌握相關心理健康知識,分析學生這一問題發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引導方案。此外,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特長,利用多樣化的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有一些學生在班級中暴露出抗挫折能力較差的問題,如面對一些困難時,經常會有退縮的心理,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與發展。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應當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比如開展一些戶外闖關運動,使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認為困難的事并不是那么難完成,只要努力和拼搏就能夠克服困難,逐漸地使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有助于消除學生的一些消極心理,使其更加積極陽光地看待生活和學習中的阻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習的記錄,為后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提供重要保障,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工作中形成較為明顯的心理認同,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時要創新教育課堂的新方法,逐漸地優化當前的教育方案,從而為學生后續的高效率學習提供重要的基礎。課堂教學始終是心理健康理論宣傳的主渠道,教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需要在以往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更加貼合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從而使學生學習效率能夠得到全面提高。班主任在班級教育中需要注重心理健康理論本身的嚴肅性以及理論性,將班級管理內容進行融合,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學生講解,逐漸深化學生對心理健康內容的有效了解和認識。班主任在為學生講解相關心理健康知識時,需要符合學生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需求,從心理認同的角度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在課堂中的表現,逐漸地提高后續課堂教育的針對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時有所收獲。
在以往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工作中,由于安排的理論內容較多,學生實踐次數較少,未能展現德育與心理健康結合教學的優勢,因此班主任需要積極地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考慮學生當前的成長需要以及學習需求,配合新媒體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優化教育模式。例如:在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敏銳地捕捉社會熱點進行必要性的指導,避免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之后再通過網站和微博的方式進行全面宣傳。同時,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微信等平臺為學生傳遞有關信息,將文字和圖片相互融合,逐漸提高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本身的生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及核心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受到正能量的熏陶,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認同心理,在繁雜的網絡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凸顯高中學校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工作本身的優勢,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提供重要的基礎。
由于處于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動態是存在一定差異性的,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在心理健康學習方面的需求,教師要加強對層次性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模式的重視程度,完善自身的教育水平以及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知識,保證實際工作的有序進行。
在德育教育視角下,提升高中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水平時,教師要對學生當前的年齡特點和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總結,提高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的針對性。例如:在對高中低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時,教師可以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體驗,先讓學生了解一些積極的心理品質的名詞,再讓學生充分體驗積極心理品質的優勢以及好處,使學生能夠有一定的思想認知,接受教師所開展的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活動[1]。在對高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時,由于這部分學生正處于青春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變化相對來說較為活躍,并且這部分學生的思想意識具有靈活性,因此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時,要為學生融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認知能力,運用換位思考的角度,對生活實例進行深入的理解以及思考。在這一系列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活動中,教師將思考和體驗進行了相互的融合,使學生能夠具備完善的責任擔當意識,并且認識到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必要性,從而為后續的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變化情況開展層次性的教育活動,以學生內心真正的需求入手,提高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從而使每個學生能夠在教師領導下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心理健康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數據的記錄,也可以為不同學生建立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方案,再按照實際教育情況提出有效的引導方案,使每個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把握教師所講解的心理健康知識,有效地解決自身在學習時所遇到的各項問題,形成積極向上的品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在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的過程中,要在班級中營造非常溫馨的教學氛圍,既有助于讓學生能夠及時地發現自身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班級中形成互幫互助的局面,共同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2]。比如,在學校中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數量比較多時,在日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教師要將關愛班級學生的工作落到實處,對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態性數據上的調查以及分析,提高后續教育活動的針對性。
在高中班主任的工作中,開展主題班會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開展主題班會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更能夠加強班級凝聚力,讓班級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首先,主題班會的主題應該與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關。在確定主題時,應該考慮到當前學生面對的現實問題。比如,當前很多學生面臨著學習壓力過大的問題。因此,可以將主題定為“如何應對學習壓力”。同時教師在召開主題班會之前,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投票的方式,將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困惑進行全方位整理,方便教師制定主題班會的主題。
其次,準備充足的材料是開展主題班會的關鍵。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包括書籍、網絡信息、報刊雜志等。并且,要有針對性地篩選、整理、分類,將整理出的材料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讓學生能夠真正受益。除此之外,開展主題班會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在傳統的主題班會上,講師通常只是單方面地給學生講解相關知識。這種方式不僅容易引起學生疲勞,還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選擇教學方式時,應該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采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體驗。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密切地與學生互動交流。如何通過交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知識、更好地掌握情緒管理技巧,這是班主任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首先,班主任應該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這需要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多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他們的生活經驗,以及了解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的情緒狀態。這樣,班主任就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從而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心理幫助[3]。
其次,班主任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包括班會、個別談話、問卷調查、小組活動等方式。通過這些方式的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可以將心理健康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掌握和應用這些知識。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采取課堂互動的方式,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在教授情緒管理技巧時,可以通過模擬場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在當前高中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與德育整合教育的重視程度,制定科學的教育方案,從而使每個學生能夠更加積極陽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