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東孚中心小學 葉金菊
在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應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已經成為重要發展趨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數理概念,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作為實踐指導。小學數學具有完整的內容體系,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應用整體性思維,助力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促使學生在完整的知識框架中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單元整合是整體性教學的代表形式,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知識內容的關聯,圍繞知識內容的本質關聯建立對數學知識的科學感知,為后續數學學習創造便利條件。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需關注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需要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圍繞數學知識內容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其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阻礙,所以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可以應用單元整合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知識內容的關聯,嘗試從已知知識內容的視角理解未知知識內容。單元整合教學法可以為引導學生自主優化數學知識結構創造便利條件,同時通過結構化思考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性思維。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單元整合教學法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從小學數學教學視角來看,單元整合教學的方式滿足學生認知發展需要,在優化數學教學效果和提升“教”與“學”質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單元整合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之前明確教學目標,需要圍繞學生客觀發展規律和數學重點難點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導向下科學整合數學知識內容,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充分認識不同知識內容的關聯性。和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相比,單元整合教學方式側重學生的客觀發展需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可以將教學目標作為單元整合教學設計的有力依據,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在單元整合學習中能夠充分認識不同知識內容的本質聯系,為優化數學知識結構提供源動力。
在單元整合教學中,教師需要嚴格依據數學教材大綱內容,使單元整合教學明確凸顯數學教材在編排方面的優勢。教材是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有力依據,專家在教材編排的過程中一般會考慮學生認知能力和階段性教學目標,并使其在教學目標的驅動下形成對數學知識內容的系統性感知。除此之外,在單元整合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自主圍繞知識內容的關聯學習更多新穎的知識內容。所以,單元整合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動力,為優化數學教學效果提供助力。
單元整合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以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知識內容的邏輯關聯為主,使學生在單元整合學習中實現數理分析能力的明顯提升。而且,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知識內容的邏輯關聯為學生拓展空間,促使學生在創新探索中實現發散思維訓練。
數學知識內容本身具有明顯的關聯性,憑借發散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合理串聯數學解題思路,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題能力。傳統數學教學容易忽視知識內容的關聯,加之教師在傳統教學思想影響下重視單節課的教學任務,未對單元知識之間的關聯加以梳理,難以提取明確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難以對教學內容實現有機融合。單元整合教學方法可以為教師教學活動設計提供理論指導,促使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可以始終圍繞學生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延伸數學教學內容,并通過知識引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可以自主嘗試應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探索相同問題的不同解題思路,為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奠定堅實基礎。
在教育教學理念創新變革的背景下,單元整合教學方法已經成為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和綜合素養的重要教學方法。但就目前實踐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應用單元整合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如教學內容零散、教學形式單一以及教學過程形式化等,單元整體教學質量欠佳。
部分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中缺乏整體性概念,導致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難以聯系數學知識內容的關聯性。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單元知識內容間出現割裂現象,導致學生在單元整合學習中難以深刻認識單元知識內容的關聯,對學生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造成阻礙。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過于重視單元具體知識內容的講解,忽視思想概括和方法引導的教學作用,對學生拓寬知識視野不利,導致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難以體現開放性和整體性特征。
單元整合教學在教學目標方面分為單元總目標和課時目標。部分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中問題意識薄弱,單一知識傳遞的教學方式導致“教”與“學”缺乏互動,難以切實關注學生的理解狀況。這形式化的教學流程容易導致“教”與“學”分離,而且學生在單元整合學習活動中難以得到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總結問題的空間,從而對數學知識內容產生片面理解。
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單元整合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活動中。但是就目前實踐應用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習慣通過單元知識匯總的方式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明顯曲解了單元整合教學法的含義,其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影響。
教材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有力依據,所以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需要依據教材大綱內容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為優化單元整合教學效果奠定堅實基礎。教師在數學知識框架搭建過程中需要深度提煉數學知識內容,在單元主題驅動下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和數學體系,促使學生在完整知識框架支撐下自主聯系已學內容并學習未知內容。
以人教版“計算”教學為例,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中應首先明確小學教材不同階段的計算內容。一年級計算內容主要培養學生對個位數加減法的認識;二年級主要培養學生對100 以內加減法的認識;三年級開始接觸小數運算和除法運算。因此,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中需要嘗試從橫向和縱向兩種不同維度為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為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教師在數學單元整合教學中需要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并在教學目標驅動下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完成單元學習目標。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中需要圍繞知識內容的重點難點提煉教學目標,依托于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課程設計。
首先,明晰教學內容框架和脈絡。教師需要從長期的實踐教學經驗中對數學單元內容形成深刻理解,通過將單元內容和教材大綱對比的方式判斷教學目標的可行性。以人教版五年級“可能性”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應用統計圖的概念對可能性概念進行形象展示,通過將條形圖和可能性融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對可能性形成直觀理解。
其次,關注學生實際情況。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目標設定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生因為學習經驗和生活閱歷的不同導致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在單元整合學習中表現出不同的層次。所以,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需要圍繞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以人教版四年級“小數的意義與性質”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理解能力強的學生設置一些能力拓展和抽象性較強的內容,而針對理解能力薄弱的學生,設計基礎性知識內容,確保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知識水平基礎上實現明顯提升。
在數學單元整合教學中,教師需要著重關注單元知識內容的連續性和聯系性,引導學生圍繞單元知識內容的聯系全面掌握知識內容,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間,促使學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扎實掌握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將其中與單元知識相近的內容融于知識框架中。教師還需要全面分析單元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核心素養教育要求等,確保在后續教學活動中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思想。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將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作為課時分配的劃分標準,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應用相關性較強的知識內容為學生組成單元,引導學生在單元整合學習中嘗試從相同單元不同知識的視角出發理解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探索空間,促使學生在深度探索中形成對單元知識本質聯系的深刻認識;在講解性質相近或一致的知識內容時,可以將概念相近的內容進行細分,促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關聯和差別形成深刻認識。
以人教版六年級“比和比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定義視角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異同,促使學生對比例的概念形成深刻認識。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幾道具有點播性和遞進性的練習題,促使學生在習題練習中更深入地理解比例概念。
為了提升小學數學單元整合教學效果,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變化,應用趣味性和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在主觀興趣驅動下提高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設計單元內容,應用創新型教學模式優化師生互動效果,并通過平等溝通和情感交流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單元整合教學的有序推進創造便利條件。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融入長方形、正方形、角的認識以及垂線等數學知識內容,通過圖形旋轉、切割和拼補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為了優化單元整合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圖形平移、旋轉和切割等視頻,以直觀展示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理解,通過多種知識的相互聯系的形式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夯實基礎。
小學數學教材中生活素材較多,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這類素材為學生創建生活情境,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
以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材“小數除法”教學為例,該部分內容涉及分數和小數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小數除法知識,教師可設計以超市購物為情境的小數除法題目,布置單元整合作業,要求學生實際操作和計算,使其在實踐中掌握小數除法的應用。超市購物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讓學生以這個場景為情境制定任務,給定購物清單,包括若干物品的名稱、數量和單價,讓學生通過計算每種物品的總價和整個購物清單的總價,引導學生將計算結果用小數形式表示,并將小數化成百分數和分數形式,讓學生通過比較和分析,發現小數和分數之間的關系和轉化方法。
教師還可以設計多個角色,如超市售貨員、顧客、會計等。超市售貨員負責計算顧客購買商品的價格和找零;顧客需要掌握購買商品的技巧和計算零錢的能力;會計則需要審核超市售貨員的賬目,確保準確無誤。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親身體驗超市購物的過程,并通過實際操作和計算掌握小數除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師需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數學知識完成任務并實現最優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學活動有序推進的基礎,總結和反思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需要重點關注教學總結和教學反思。單元整合教學和傳統常規課堂教學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關注學生的練習反饋,依據學生的信息反饋情況了解其對單元知識的認知情況,并制定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提供指導方向。
關于教學評價環節,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活動中可以應用自主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自主反思和相互評價中發現自身薄弱點,從而在學習和成長道路上實現針對性轉變。
總而言之,單元整合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明顯的實踐意義,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在多維理解中形成對數學知識內容的完整認識。教師在單元整合教學中需要依據教材內容搭建知識框架,圍繞數學知識的重點難點制定差異性教學目標,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單元整合學習中增強自主完善知識結構的意識,為提升學生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