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丹陽中心幼兒園 陳明仙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更新,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如何創建適合兒童成長的教育環境,成為教育界急需解決的問題。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園本化課程建設成為重要的探索方向。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養真”文化的指導下,通過靈活管理作息時間、合理規劃游戲區域、有效管理學習資源和發揮生活環節的價值,促進幼兒的發展,實現園本化課程建設。
首先,在園本化課程建設中,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課程可以設定多個時間段。不同時間段的設置可以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和特點,使課程更有針對性和個性化。例如,早晨可以設定為活動啟蒙時間,午間可以設定為休息時間,下午可以設定為才藝拓展時間等。合理分配時間,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其次,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園本化課程建設也可以融入游戲化元素,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樂趣。比如,在活動啟蒙時間段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游戲和趣味操練,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才藝拓展時間設計成小組競賽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培養其創造力和合作意識。
為了更好地適應季節的變化,園本化課程可適時調整活動的時間安排,旨在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變化,促使幼兒學習和理解季節的特點,培養其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春天來臨時,教師可組織種植和觀察花卉活動,鼓勵幼兒將動手培養花苗,觀察花朵的生長過程,并掌握照料植物的方法。同時,教師還可引導幼兒了解春天的氣候變化和生物活動,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加深其對季節的認知;夏天的時候,教師可安排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帶領幼兒到自然環境中進行探險游戲,讓幼兒親身體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觀察天空中的云彩,追尋昆蟲的足跡,感受夏日陽光的溫暖等。同時,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夏天的特點,教師還可開展一系列有關夏季的繪畫和手工制作活動,讓幼兒通過藝術的方式表達對夏季的喜愛和認知。根據上述種種實踐活動,合理構建園本化課程。
靈活調整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為其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無論是以游戲化的方式進行角色扮演、團隊合作等活動,還是通過探索自然、美術創作等形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目的是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找到快樂。所以,園本化課程建設的關鍵在于與幼兒的相伴成長,倡導家長的參與和合作,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課程活動,以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和發展支持。同時,幼兒園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關注幼兒的成長需求和興趣愛好,并根據情況靈活調整活動內容和形式,以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和自我實現的愿望,將共同創建一個溫馨而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
在幼兒園室外游戲區域規劃中,需充分考慮到幼兒發展的需求和“養真”文化理念,以創建充滿自然和樂趣的環境為目標,通過合理布置游戲設施和設計游戲項目,促使幼兒與自然親近,助力其身心健康發展。
在規劃游戲區域時融入園本化課程,教師可在游戲設施周圍設置一些園本化課程的展示板,如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和季節變化等,讓幼兒在游戲的同時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設計專門的園本化游戲項目,如“尋找小動物”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對園本化內容的理解和感知;設置不同類型的游戲設施,如攀爬架、秋千、滑滾梯等,供幼兒自主選擇和參與。同時,根據幼兒的年齡和發展特點,設計多樣化的游戲項目,如勾畫跳、障礙追逐等,讓幼兒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培養勇敢、合作和創新的品質。
為了進一步踐行“養真”文化,教師還可在游戲區域中創建安全、和諧、美麗的環境。比如,選擇天然的材料搭建游戲設施,如木頭、草坪等,使幼兒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和舒適;注重園區的清潔和整齊,讓幼兒在整潔和有序的環境中享受游戲的樂趣;營造;積極、友善和合作的游戲氛圍,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學會分享、互助和尊重他人。
這樣的園本化課程建設,意在為幼兒提供“養真”文化的成長環境,助力幼兒全面發展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品質。
踐行“養真”文化需要園本化課程的支撐,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園本化課程將“養真”作為核心理念,注重培養幼兒的內心世界和自我認知。課程設計強調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希望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幼兒的活動參與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學習。同時,園本化課程也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為幼兒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園本化課程需注重提高室內空間的自主性和開放性,將室內環境設計成有組織、有秩序但又充滿自由和靈活性的空間。幼兒可以在自由選擇情境進行探索和發現,體驗自主決策的樂趣。同時,園本化課程也需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和設施,用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樣的室內環境能夠提供幼兒之間的互動機會,以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養真”文化的引領下,幼兒園課程建設需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和創造力,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學習,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需充分利用幼兒園內部資源,將幼兒園整體教育資源融入課程,使每一位教師、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成為幼兒成長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園本化課程建設不僅注重幼兒的學科知識學習,更關注幼兒的情感發展和社交能力的培養,在課程中引入各種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在模擬場景中體驗并學習社會交往的方式和規則,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同時,幼兒園可利用的內部資源豐富,如圖書館、實驗室、音樂室等,可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美、感受到科學,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科學素養。
園本化課程建設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機會,也為家長提供了更多參與的途徑。比如,通過家訪、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共同探討幼兒的成長問題,促進家園合作,共同助力幼兒的發展;充分利用園內資源,如開展親子活動、家庭游園日等,為家長提供更多與幼兒互動的機會,增進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結,共同打造溫馨、和諧的教育環境,為幼兒的全面成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幼兒教育應該秉持“養真”文化的理念,讓孩子能夠與大自然接觸并相伴成長。將課程與“養真”文化相結合,可以為幼兒打造更加全面和豐富的成長環境。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游戲來助力幼兒的發展。比如,開展戶外游戲和小組合作游戲,使幼兒學習如何合作、溝通,培養其團隊意識;設計一系列拓展活動,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探索、觀察和實驗,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自然資源是幼兒成長的寶貴財富。園本化課程建設應該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園內的植物、動物和自然景觀,將課程與自然相結合,創建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比如,在花園里進行植物觀察和小動物護理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對自然的認知,還能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環保意識。這種園本化課程建設,可以為幼兒提供充滿探索和體驗的成長空間,讓幼兒在自然中學習和成長。
在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當下,踐行“養真”文化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相伴幼兒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需要構建一套園本化課程體系。園本化課程體系需緊密結合課程與游戲,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將真實的社區場景與游戲元素相結合,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活動參與主動性,助力幼兒的思維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的發展。
社區資源在園本化課程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社區是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也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源泉。通過與社區緊密合作,幼兒園可以將社區資源轉化為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教學內容。比如,利用社區圖書館資源,鼓勵幼兒閱讀好書;利用社區公園的環境,帶領幼兒進行自然觀察和實地考察。可見,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融入社區資源,可以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實施園本化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園的人力資源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因子,需要具備扎實的教育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有效地助力幼兒的發展。因此,幼兒園管理者應該注重教師的培訓和提升,鼓勵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更好地適應課程游戲化的要求,更好地引導和促進幼兒的成長。
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也能提供重要的支持,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組織游戲活動、打造教育環境、提供協助和支持等,為園本化課程建設做貢獻。例如,保育員可以在游戲中扮演好朋友、調解者或觀察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后勤人員可以創建安全、衛生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舒適的學習和游戲場所。因此,只有充分發揮幼兒園的人力資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助力幼兒的發展。
而在實施園本化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園所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幼兒園可以與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系和合作關系,共同探討幼兒的發展需求和教育目標。園方可通過定期的家園互動活動、家長培訓等形式,使家長了解園本化課程的理念和實施情況,為家庭提供相關的育兒知識和教育方法,從而共同努力助力幼兒的全面發展。可見,家園合作可使幼兒在“養真”文化中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在踐行“養真”文化背景下,園本化課程建設成為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將園本化課程與游戲化教學相結合,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參與度,同時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比如,在園本化課程中引入以角色扮演為主的游戲活動,讓幼兒穿戴園服,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從而讓幼兒體驗到正確穿衣、洗手、整理物品等行為的重要性。通過這種有趣的方式,幼兒可以在玩樂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園本化課程建設還可以通過設計互動小組活動的方式促進幼兒發展。比如,設置小組任務,讓幼兒學會在團隊中分工合作。這些小組任務可以是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如小組一負責打掃衛生,小組二負責整理玩具等。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將學會尊重他人、合理分配任務、共同協作等生活技能。同時,通過小組活動的互動與競爭,幼兒可在游戲中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快樂和成就感。
園本化課程建設還可以通過家校合作的形式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家長參與園內的日常生活習慣養成活動。比如,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制定早晚作息計劃、營養飲食指導等;及時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家中培養日常生活習慣方面的情況,共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通過家園合作,幼兒園和家庭可以形成良好的配合關系,為幼兒提供一致的培養環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園所不斷引入新設備,而支持幼兒發展的園本化課程建設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著眼于幼兒的個體需求和成長特點。在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建設中,可以通過游戲化的方式讓幼兒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比如,設置各種寓教于樂的游戲任務和挑戰,引導幼兒認識和使用新設備,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好地支持幼兒的發展。
在幼兒使用新設備的過程中,教授方法和技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應該從簡單易懂的功能開始介紹,以直觀的圖標和界面設計引導幼兒熟悉和操作設備,幫助幼兒理解每個功能的作用。其次,教師可以采用示范和模仿的方式,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設備,以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和獨立性。同時,教師需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提高幼兒的學習動力。
總而言之,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靈活管理作息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學習和游戲時間;合理規劃游戲區域,可為提供幼兒自主性和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效管理學習資源和發揮生活教育價值也非常關鍵,它們可以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和技能。在未來幼兒教育中,園所應更加注重園本化課程建設,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不斷探索和創新,使幼兒園成為幼兒成長的快樂場所,真正實現“養真”文化相伴幼兒成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