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威寧民族中學 馬 瑤
現如今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高效展開,對于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著重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教師將更多新型、高效的策略運用起來,其中就包含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但是發揮合作學習模式對高中語文教學促進功效的前提是科學合理地使用。為此,筆者聯系自身相關教育經歷,聚焦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這一話題展開探討,希望對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工作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高中階段作為語文學習的關鍵期,也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黃金期。對學生語文基礎有明確要求。再加上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以及高考壓力,無形之中帶給學生巨大的學習負擔,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將更多新型高效的教學策略引入到語文課堂中,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升的同時,也使得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顯著提升。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合理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展開高中語文教學,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善學習成效,呈現高質量語文課堂。那么如何將合作學習策略有效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則值得廣大一線教師深刻探索。
首先,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策略,符合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討論切磋的習慣,積極同他人交流自己閱讀鑒賞的心得,將自己的讀書成果展示出來。顯然,合作學習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當代語文教育思想契合的關鍵,基于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高效展開小組合作學習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相契合。
其次,符合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語文學科人文性特征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適用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很長時間以來,傳統教學方式強調單純關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征,出現了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情況,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及創造力的提升,導致語文教學成效不佳。語文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主要是漢語構成的文章學習,此類文章的文學性較強,要求學生與文本之間有效對話,找尋隱藏在文本背后的內涵,對作品進行品鑒,感受文本本身的魅力。學生通過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探討互動,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及把握,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自然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此外,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提升,良好的閱讀及學習習慣,加之積極的反思、總結、探索能力是高中語文學段要重點發展的能力,而培養這些能力又離不開專業系統的合作學習組織策略的使用。
發揮合作學習模式對高中語文教學促進價值的前提是科學合理地應用該模式,但是從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很不樂觀。首先表現為學生的合作意識相對薄弱,現階段合作學習方式無法正確地將實踐及理論整合起來,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下,部分教師在合作學習方面僅僅是流于形式,學生對學習方式也秉持著懷疑的態度。教師認為占用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會有明顯的提升作用,學生則認為合作學習也耽誤了學習的時間,所以不愿意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中國,合作意識薄弱,合作學習成效可想而知。
合作學習教學環節,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成了唯一的方式,主要是由于其作為最為基礎且最有效的解決教師面臨大班授課制及新課程學習方式間矛盾的策略。與此同時,教師義務性教學環節為學生布設具體的學習任務時,往往墨守成規,缺乏拓展創新的意識,導致學生的積極性與創新性不足。
合作技能相對缺乏也是影響合作學習成效的又一大原因。在合作學習實踐過程中,察覺到學生合作技能不扎實、整體效果并不容樂觀,因此需要教師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細致剖析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依托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將更加規范有效的方法教授給學生。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是調動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熱情的關鍵,同時也是提升合作學習成效的關鍵。但是從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評價現狀來看,依然存在較多突出性問題,主要表現就是機械單一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熱情,教師機械的關注合作學習最終的成效,而忽略了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評價相對籠統。
突出合作學習對高中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預習環節既是查缺補漏的階段,同時也是為新課做準備的階段。首先突出榜樣引領功效,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使得合作學習效果顯著提升;其次,完善激勵舉措,如今的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意識,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展開實況,完善對應的激勵機制。例如,獎勵預習階段表現良好的學生,使得學習活動更加輕松高效,對一堂課展開充分的知識準備才可以在小組討論環節做到有話可講;其次,創新預習策略,學生在預習階段,很容易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不知道如何預習,更不了解具體的預習內容,還有的學生認為預習枯燥無味。因此,在平時的教學環節,教師需要強調預習方法的創新,提升預習形式的多樣化程度,不斷提升知識的趣味性。例如,面對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教師則鼓勵學生熟讀文章,完成相關資料的有效收集,可以展開故事會,鼓勵學生課前做好故事排練、表演等工作,參照相關資料嘗試著編寫課本劇,激發學習樂趣,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的價值,細致觀察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很容易發現,部分學生喜歡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結為一組,如此一來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自己本身不了解的內容,這一過程也是學生自我調節能力提升的良好契機,學生能夠深刻地意識到小組是一個整體,只有追求小組的整體進步才算是真正的進步。班級好比一個大家庭,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優缺點,學生們如若能夠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及時察覺自己的不足,發現他人的閃光點,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個團隊,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取得進步。
1.科學合理劃分小組。
科學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是提高合作學習質量的關鍵之舉,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學習水平、家庭環境等等因素,確保小組成員在上述方面有具體的差異,而各個小組之間的整體情況基本一致。成績差別使得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從而取得進步;家庭背景不同的學生相互合作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助力學生立足于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拓寬問題的解決路徑。
2.強調合作細節。
科學且高效的小組,成員角色分工明確且合理,每一個成員承擔對應的角色,肩負對應的職責。首先,分組時要將多方面細節考慮充分,切忌被座位束縛,結合各個小組,把優等生和一般生平均分,均衡各小組學習水平。此外,性別比例搭配好,規避男女小組對峙情況的出現,減少對課堂紀律的維持產生不利影響。此外,還需要將各小組興趣愛好考慮充分,提升學生私下交流互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聚焦問題展開討論的過程中,牢牢把握好問題的重難點,小組結合文章內容展開探討,為各個小組提供表達自己意見和想法的機會,依托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收獲頗豐。此外,小組討論環節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契機,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完善。
3.多重角度展開小組合作。
立足于多重視角展開小組合作,使得師生合作技能顯著提升。以《蜀道難》教學為例,組織學生兩兩合作,一方給另一方讀課文,探討哪一個學生的語感更佳,依托兩人的高效合作,察覺彼此的優缺點,對文章內容有系統的把握,將《蜀道難》這篇文章想要傳達的真實情感及思想掌握扎實,合作閱讀為學生提供更多感悟文章情感的機會,也使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顯著提升。
4.創設合作情境,提升創新思維。
審視傳統語文課堂,學生能做的就是機械圍繞教師所總結的知識點展開記憶、背誦,如此一來,學生的發散思維水平得不到提升,同時還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地學生甚至喪失了獨立思索的能力。而巧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高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學生創設趣味十足的合作情境,達到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合作學習模式關注學生獨立思索能力的提升,強調小組成員一起努力促進問題的高效解決。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精心創設合作情境,巧設懸疑,鼓勵學生聚焦問題點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找尋問題的答案,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思考水平。以《滕王閣序》一課為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該篇文章中涉及的典故非常多,單純地讓學生獨自找出典故同時加深對其中內容的理解,難度系數未免過大。而巧用合作學習小組的方式展開學習,每個小組負責一到兩個典故的找尋,學習難度系數降低許多,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高漲,語文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就此呈現出來。
5.展開合作表演,活躍課堂氛圍。
高中階段的學生依然面臨著高考負擔,學習任務繁重,整個課堂彌漫著枯燥、壓抑、緊張的氛圍,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學習活動很難積極展開,此時教師巧用合作學習策略展開教學,往往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合作表演的機會,感受不同的人物角色,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把握。以《荊軻刺秦》一課為例,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合作表演的方式演繹文章中的不同人物角色,有的學生扮演秦王,有的扮演太子丹,有的扮演荊軻,帶著情感完成文章的朗讀,如此一來課堂學習氛圍相當活躍,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有效地演繹文章不同人物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狀態,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及把握。以《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為例,文章當中同樣涉及非常多的人物角色,例如林黛玉、王熙鳳、賈母、邢夫人、李紈等等,此時教師依然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上演舞臺劇,學生們扮演著不同的物角色,通過眼神、表情、動作等等呈現角色的而具體特征。例如,扮演王熙鳳的學生需要體現其刁鉆、八面玲瓏的特征;扮演黛玉的同學則需要表現出小心翼翼、寄人籬下的柔弱態。表演完成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嘗試談一談對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角色的理解及認識。
6.營造輕松氛圍,適時評價激勵。
高中語文味教學中,突出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學的促進價值,還需要教師在創設輕松而又愉悅的學習氛圍的同時,巧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舉措。點燃班級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熱情,不斷提升其語文學習自信,從而獲得全面發展。完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確保班級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當中,真正能夠立足于整體層面達到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成效的目的。立足于學科特征層面分析,評價標準需要將下述幾方面的內容涵蓋于其中,分別為語言表達及習作、閱讀和傾聽、漢語言知識、學習方法以及文化素養等。統籌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征以及具體的學習內容制定行之有效的評價規范,其中的內容涵蓋了與人互動交流的能力、學習技能、知識遷移能力、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理念。高效展開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學生發展水平、助力其全面發展。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問題并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因此教師難以結合標準答案來確定性的評價學生,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評價活動需要進一步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既要將教師的主導優勢體現充分,還需要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給予充分認可和尊重,當然還需要將學生以及家長納入評價主體當中,加深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切實達到提升合作學習價值的目的。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充分認可并尊重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該種教學模式更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涉及的內容相對全面,同時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也十分密切,語文教學中強調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合作能力、表現能力的高效提升。為此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強化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認知,發揮其對高中生語文學習質量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