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良旭
擺攤這種經濟形式一直都存在,也是整個商業經濟形式中最為靈活的經營活動。而近幾年擺攤經濟格外火熱,尤其是今年。
從2020 年疫情開始,陸陸續續地出現了很多火爆的“擺攤+直播”的賬號案例,比如“漁妹妹”“阿華炒飯”等,年收益更是達百萬元以上,讓大家看到了這種形式的巨大收益,吸引了很多人紛紛模仿。
去年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擺攤被國家鼓勵,很多地方城管甚至還主動號召大家去擺攤,再加上短視頻和直播的火熱,更是將“擺攤+直播”形式推上了創業熱門話題。你走在一條夜市街上,會經常看到一個小攤位架一個手機在邊擺攤邊直播,在線人數從幾百到幾十萬。
“擺攤+直播”形式似乎非常好,我們想要創業要不要加入呢?這種形式對我們創業來說有哪些啟發?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

除了政策環境鼓勵因素,我們也要從生意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做生意,其實就是圍繞“投入多少成本”和“得到多少收益”這兩個基本問題展開。
擺攤是眾多商業形式中投入成本較低、靈活可控的模式。開個店可能要幾十萬元,但是擺攤可能最低幾百元就可以實現。但是收益會受到選址的范圍限制,生意基本只能輻射附近幾百米的人群,而且基本只能賣貨賺點微利。比如你選了一個位置,如果每天路過的人只有100人,你最多只能在這路過的100人里賺錢,而且還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買你的東西。加入了直播形式后,收益就從單一的賣產品變得多元化,比如還可以通過收徒實現技術培訓收入、賣原料等供應鏈實現更多收入。此外,還可以打破空間的局限性,輻射全網的人群,而不只是做路過100 人的生意,可能是做幾百甚至幾百萬人的生意。

事實上,“擺攤+直播”形式的背后是“低成本+無上限收益”的商業模式,我認為這也是為什么疫情后很多人會優先選擇這種形式的主要原因。但是這種模式真的適合所有想創業的人群嗎?
一種生意只要看起來很賺錢,就會吸引眾多人進來競爭。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擺攤+直播”經濟,但是依然有巨大的賺錢機會。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模式,最主要是符合自己的優勢、能發揮出自己優勢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我所在的團隊曾孵化過一些小吃擺攤項目,身邊也認識一些人分享過經驗,根據總結,如果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會更容易成功:
第一,擺攤選品和呈現上要滿足“線下有生意+線上有吸引力”的特點。擺攤生意好不好,選品和位置非常重要。此外,線上直播要想有流量,就要在呈現上具備觀賞性,比如你的制作過程或產品呈現非常吸引人。這也是為什么最近大火的擺攤賬號都是賣炒粉或燒烤品類,因為該品類的制作過程在直播中具備觀賞性和煙火氣,容易吸引流量觀看和停留。如果你是賣水果的,過程沒啥吸引力,怎么辦?那只能做出吸引人的動作了,比如削水果皮或切水果很夸張,或叫賣形式吸引人等。總之,盡量選擇那些制作過程就非常具備觀賞性的品類去擺攤,會更容易讓你在直播中吸引流量。
第二,顏值高不高不是重點,關鍵是要有反差。有些人可能會說,顏值高的美女和帥哥才有流量。理論上來說,美女和帥哥確實會更容易獲得流量。畢竟在同樣條件下,人們一般更喜歡看美女和帥哥。
但這并不是直播流量火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有反差,或打破大家預期,別人因為好奇或有期待而被吸引了注意力。大叔養豬沒人看,但是“美女+養豬”就能吸引很多人看。這也是為什么一個“中年大叔+跳非常嫵媚的舞”就能吸引很多人在線觀看的原因。以上這些反差,是基于認知上的反差,打破我們常規認知的組合。比如“女碩士+擺攤炒粉”之所以能夠火,是因為擺攤被很多人認為是比較“low”的商業形式,但是女碩士這么“高大上”的人群去擺攤,就會形成反差。
第三,愿意吃苦耐勞,保持認真的態度。如果你真的去擺攤或直播過,就會明白并不是隨便擺個攤或隨便擺個手機直播就能火爆的。擺攤雖然比經營一家店更省事,但是也并不簡單。要備貨、要制作、要服務顧客等,甚至還要受到很多社會因素的阻撓。我們看到的很多“擺攤+直播”火爆的案例,畢竟是少數。想要實現現象級的火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因素加持。事實上,只要方法得當,再加上吃苦耐勞和認真堅持,賺點錢是概率比較大的事情。但千萬不要指望著“擺攤+直播”就能馬上實現財富自由,這是不現實的。
“擺攤+直播”這種形式,給我們帶來了如下創業啟發。
第一,設計商業模式時,要看到收益的天花板在哪兒。直播打破了擺攤形式的收益天花板,這個模式背后的邏輯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非常努力,方法也得當,但賺不了多少錢時,不妨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否有局限性。
就像你開一家店,你的營收是有天花板的,你投入再多時間和精力,做得再好,也只能賺一個店的錢。但是如果開始做標準化輸出,復制單店做連鎖,你的收益天花板就會被打破。再到后端供應鏈或零售化的模式,贏利天花板就會進一步被打破。這也是為什么海底撈的主要收入不在門店上,而是供應鏈上。
第二,以最小的試錯成本進行測試,沒問題再加大投入。擺攤是目前商業中投入相對比較少的創業形式,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建議有些朋友先去擺攤,如果你擺攤做得不錯,再去做更大的事,成功率就會更高。擺攤雖然小,但也涉及銷售、產品、運營、營銷等一系列事情,想要做好并不簡單。
大部分人創業并不是富二代或創二代,而是普通人。普通人創業的資金資源有限,我們應以最小的投入成本快速地測試我們的創業想法,驗證后再加大投入,盡可能地降低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第三,選品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熱門或大賽道的項目。我們在接觸不同項目或給不同企業做咨詢服務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優勢來給出咨詢方案或建議。比如你喜歡社交,陌生人也喜歡和你聊天,我會建議你選擇燒烤+啤酒的擺攤項目;如果你手藝好,擅長做有特色的工藝品,我會建議你做文創手藝項目。
做其他創業項目也是一樣。并不是奶茶、咖啡熱門,你就去做奶茶、咖啡。你需要問問自己,飲品是餐飲競爭最激烈的品類,你憑什么能夠做得比蜜雪冰城、古茗、喜茶等品牌好?其實,也并不是手機貼膜這個生意很小就不適合你,也有將手機貼膜這個生意做到幾百家連鎖店的人。所以,賺錢的生意千千萬萬,多思考一下,憑什么我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