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儒

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有一位著名的諜報英雄叫謝士炎。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國民黨少將的身份,活躍在隱蔽戰線,為我黨提供了一系列重要軍事情報。
1946年9月,他將國民黨軍隊進攻張家口的作戰計劃秘密傳遞給中共代表葉劍英,有力揭露了國民黨當局假談判、真備戰的陰謀。1947年,他調任國民黨保定綏靖公署少將處長,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我黨提供了一系列重要軍事情報,為華北、華東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當葉劍英得知謝士炎犧牲的消息時,非常動情地說:“謝士炎犧牲得太早了,他哪怕再等待個一年半載……”
歷經黑暗尋光明
謝士炎,1912年生于湖南省衡山縣。謝家為國民黨陸軍將官門第,家族中多人擔任國民黨高級軍官。1926年,14歲的謝士炎跟隨伯父赴南京開始軍旅生涯。
1937年,25歲的謝士炎考入國民黨陸軍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國民黨第八十六軍。1942年衢州之戰,謝士炎率團與10倍于己的日軍鏖戰數晝夜,殲敵2000多人,擊斃日軍旅團長。浙贛戰役后,謝士炎被調至湖北恩施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參謀處,先后任科長、副處長、參謀處處長。因軍事素養突出,實戰經驗豐富,在第六戰區有“武狀元”的美譽。
其間,謝士炎遇到了在第六戰區第二科擔任陸空聯絡參謀兼管戰區外事工作的陳融生。工作交往中,謝士炎對陳融生干練正直的性格、憂國憂民的情懷印象深刻,陳融生也敬佩謝士炎的睿智聰明、抗戰愛國的熱情。他們之間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完成了很多工作,結下了深厚友誼。
1945年日本投降,謝士炎被推薦為武漢前進指揮所主任,參與芷江洽降,負責接收日偽部隊。國民黨各地接收人員貪污腐化,接收工作被稱作“五子登科”(金子、票子、房子、車子、女子)。蔣介石的“御林軍”軍統特務,在武漢一帶更是橫行無忌。
面對黑暗腐敗,謝士炎十分憤怒。他上任后嚴明紀律,對趁接收之際發橫財的反動軍閥及“接收大員”嚴加抵制,對貪污腐化、搶劫民財者嚴加懲辦。這些舉措觸怒了國民黨軍統高層。軍統方面開始散布謝士炎謠言,羅織各種罪狀,誣陷謝士炎在受降過程中貪污受賄,接受日方宴請。經過所謂的“調查”,謝士炎鋃鐺入獄。
有了這番經歷,謝士炎對國民黨集團內部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親身體會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腐敗和窮途末路,對光明和民主有了更多的向往。在同僚好友的積極奔走下,入獄3個多月后謝士炎終于被釋放。
出獄后,謝士炎生活拮據,原來的老上級、時任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得知他處境艱難,向他發出了邀請。于是,謝士炎北上,擔任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長官部高參,后任軍務處處長。
謝士炎到第十一戰區后,重新回到軍隊。此時,內戰的陰云籠罩中華大地,國民黨派系林立,政治腐敗、經濟惡化,謝士炎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充滿了擔憂;同時,他收聽到來自解放區的廣播,贊同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覺得共產黨才代表著中國未來的方向。
“荷槍探路”遞情報
抗日戰爭結束后,國共雙方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同國民黨政府代表正式簽訂停戰協定。隨后在北平設立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軍調部中,葉劍英出任中共代表,李克農擔任中共方面的秘書長,協助葉劍英開展工作。
此時,一個熟悉的人——陳融生出現在了謝士炎的旁邊。陳融生當時擔任孫連仲的外事處副處長,但真實身份是中共地下情報人員。前期的深厚友情和良好合作,使謝士炎和陳融生相談甚歡,陳融生向他推薦了《新民主主義論》《論持久戰》等書籍,謝士炎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思想日趨進步。
1946年6月,國民黨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華北地區是國共兩黨爭奪的重要區域,作為軍務處處長的謝士炎參與的軍事核心工作越來越多。1946年9月,一次軍事會議秘密召開,國民黨決定進攻解放區的軍事重鎮張家口,并制定了相關的戰略部署。得到這一情報后,謝士炎心中大驚,這個計劃與國共軍事調停的大局完全相悖,也與國民黨口口聲聲的“爭取和平”背道而馳。謝士炎感到無比失望和憤怒,他決心與國民黨反動派徹底決裂,尋找中國共產黨,投向光明。
于是,謝士炎想到了陳融生,他斷定陳融生就是共產黨員。為了盡快把消息送到共產黨手中,謝士炎決定采取“破釜沉舟”的辦法,他做了最壞的打算,帶著手槍直接找到陳融生,開誠布公地問他是不是共產黨員,說自己有一份重要的軍事情報要交給中共代表,呈交一份國民黨軍隊進攻張家口的詳細計劃,并說這事要是泄露,兩人只能同歸于盡。
事發突然,陳融生不知真假,只能敷衍答應下來,裝作試試的樣子。陳融生故意讓謝士炎去找車,借著這個時機,迅速聯系北平地下黨負責人徐冰,約定見面。隨后兩人開車找到徐冰,將這份作戰計劃送了出去,交給了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葉劍英。
謝士炎遞出的這份情報,很快被發報給延安,送到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手中。
當聶司令員知道情報是由打入國民黨第十一戰區的地下工作人員提供時,非常感慨地說:“能把敵人進攻張家口的作戰情報搞出來,可不簡單吶!”
謝士炎這份以“荷槍探路”的方式送出的情報,有力戳穿了國民黨當局假和談、真備戰的陰謀。驚險曲折的經歷后,謝士炎和陳融生都完全明白了對方的心跡。早年在湖南受過進步思想熏陶,戎馬生涯里又對國民黨內部的腐朽黑暗有透徹認識的國民黨少將軍官謝士炎,終于從這一天起,走上了光明的革命之路。
隱蔽戰線立功勛
鑒于謝士炎所處位置的重要性,中共地下黨組織決定,謝士炎利用其特殊身份繼續在第十一戰區開展工作。謝士炎參加了蔣介石召開的涿州軍事會議,會后便將蔣介石對全國的軍事部署情況完整而及時地送到地下黨領導手中。他經常將重要軍事情報傳出,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謝士炎勤奮扎實的情報工作逐步得到了黨組織的信任和肯定,他也多次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請求。經過半年多的嚴格考察,中共地下黨組織決定考慮發展他入黨的問題,謝士炎也向黨組織遞交了自傳和入黨申請書。
1947年初的一天,陳融生通知謝士炎到郊外某地等待黨組織談話。談話是在汽車里進行的,待謝士炎上車后,發現車上等待他的竟是中共代表葉劍英,這讓謝士炎大為感動。葉劍英對他表示感謝,熱情地鼓勵他追求光明,還簡要分析了中國的政治形勢:如果蔣介石繼續進攻解放區,堅持打內戰,必將走向滅亡,中國共產黨一定會贏得全國的勝利。謝士炎表示,以后要堅定地跟著共產黨,決不再為蔣介石政府賣命。葉劍英叮囑他暫時繼續留在國民黨軍隊中,利用現有身份,幫助共產黨工作。
這年2月,在北平東直門海運倉胡同住處,謝士炎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葉劍英親自主持和監誓,入黨介紹人馬次青介紹了謝士炎的經歷和表現情況,謝士炎對著黨旗宣誓:“余誓以至誠,擁護共產主義,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之下,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無產階級革命,盡終生之努力。”
謝士炎從一個國民黨少將軍官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后,像一把插入國民黨心臟的利刃,繼續為黨和人民工作。入黨后,謝士炎化名謝天縱、劉福,秘密從事情報、兵運工作。向組織提供了國民黨特務在解放區設立秘密電臺及美國為國民黨政府擬定的訓練特種部隊計劃方案。這些情況經李克農等上報中共中央后,有關方面采取了相應防范措施。
1947年3月4日,國民黨政府撤銷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建制,改為保定綏靖公署。原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改任保定綏靖公署主任,謝士炎被任命為綏靖公署作戰處少將處長,隨指揮部調往保定。臨行前,謝士炎專門向黨組織作了匯報,組織上指示他前往保定,獨立作戰,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暴露身份。
到達保定后,謝士炎一直是保定綏靖公署主任孫連仲智囊團——設計委員會的重要成員。每次出席重大軍事會,他都利用自己有利身份,同打入敵人內部的其他同志緊密配合,利用電臺或親自遞送,為我黨我軍提供了一份又一份極其重要的軍事情報,為華北、華東的解放作出重要貢獻,多次受到中共中央通電嘉獎。
英雄浩氣永流傳
1947年9月,發生了震驚國民黨當局的“北平諜案”。李政宣被捕后叛變,供出我黨在華北、東北、西北、華東等地軍事情報系統的許多重要線索及地下黨組織秘密,并聲稱在葉劍英處見過謝士炎。
敵特調閱謝士炎曾起草的作戰計劃,發現與署名“劉福”的電報底稿筆跡相同,由此推斷出謝士炎為中共秘密工作人員。謝士炎暴露,隨即被敵特機關逮捕。最初被囚禁于北京炮局監獄,后被押送至南京。
蔣介石對此次案件極其震驚,嚴令徹查此案。在獄中,謝士炎受到嚴刑拷打,歷經種種折磨,但他始終堅貞不屈,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崇高的革命氣節。在謝士炎等同志被捕后,黨組織和一些親友多方實施營救,但是此案由蔣介石親自過問,營救沒有取得成功。
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攻克沈陽,東北全境解放。蔣介石惱羞成怒,舊案重提,再次追究擱置了一年多的“謝士炎泄露軍機”要案,親自下達“處決令”。
1948年11月19日,南京城西江東門外國民黨中央軍人監獄,謝士炎、丁行、朱建國、石淳、趙良璋五位潛伏于國民黨內部的諜戰英雄被槍殺。行刑前,五位英雄大義凜然、高喊革命口號,表現了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被稱為“北平五烈士”。
行刑前的謝士炎,揮筆寫下遺書:“人生自古誰無死,況復男兒失意時。多少頭顱多少血,續成民主自由詩。”這首詩成為謝士炎舍生忘死、報效祖國的最好見證。
毛澤東指出:“解放戰爭中的情報工作是最成功的。”戰斗在敵人營壘中的謝士炎和他的戰友犧牲在黎明前夕,雖然沒能看到祖國的解放,但是共和國的旗幟上永遠閃爍著烈士們血染的風采!黨和人民沒有忘記這些為新中國默默付出的英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將謝士炎等五位烈士的遺骨遷至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將他們的英名鐫刻在漢白玉石碑上,世世代代為后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