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宇軒
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父親在我課本上寫下一句話:要心懷大志,方可翱翔于天空。那時的我還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隱約感受到它帶著一股力量,激勵我要努力學習。在父親的鼓勵下,小小的我在心中立下一個志向——好好學習,孝敬父母,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從那時起,每當我學習受挫或迷茫時,我總會用它來激勵自己。
慢慢地,我更加清晰志向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一艘船如果沒有前行的方向,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不是順風。人也是如此,志不立則天下無可成之事。只有從小立志,腳踏實地,積攢力量,才能走得從容且端正。在初三一次全校模擬考試中,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驕傲自滿,不能靜心學習。父親對我說:“取得好成績后要戒驕戒躁,時刻自省,總結自己的不足,不能自滿。”我反駁道那不是驕傲,是自信。那晚,我的床頭多了一張紙條,是父親的筆跡: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夸學。人生路上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堅守志向,是謙虛謹慎,是不忘初心,是路遠而不自失。
我讀懂了這張紙條,看見了父親臉龐上的期待。我得做到“一加一減”,加的是內在的成熟,是清醒的頭腦和謙虛的內心;減的是膚淺的虛榮心和浮躁之氣。
上高二時,我的成績一直不如意,那段時間我整個人恍恍惚惚,總在想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對未來沒有任何期盼。一個周末,父親問我:“還記得自己的志向嗎?”我反問他,志向有什么用?志向的盡頭又是什么?父親的答復出現在一天后的一封信里,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越是處于低谷期,越能練就你的毅力。至于志向的盡頭是什么?我不知道,只有你才能尋得答案,只有等你插上勝利的旗幟,才能訴說山頂的風景是如何精彩,沒有到達山頂的人,是永遠不會懂得山頂的美麗。
是啊,人有了志向,便如一艘船有了羅盤,在茫茫大海中知曉將要去往何岸;便如一朵梅花在冬日綻放,在天凝地閉的冬日也知曉迎春的使命。后來我調整狀態,很快走出了低谷。現在回想那段日子,是我在低谷中努力前行的一段時光。每個人都是越過坎坷沼澤而來,那一段低谷中的旅途,是登頂的必經之路,當你在折戟沉沙中獨自走過,你會發現它就像人生旅途中的一場流星雨,一閃而過。但是余生你都會記得它,記得它的輪廓、它的位置,也會因它而欣喜。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引用古語“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強調“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
在成長過程中,志向是漫漫長夜中的火焰,引領著有志之人前行。我不會放棄自己的青衿之志,即使前方道路布滿荊棘,只要志向堅定,便不會有無法克服的痛苦與迷茫;只要爬到最后的山頂,一定會有一個無比璀璨的黎明,為努力過后的我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