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婷婷
【摘? 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在學習中已經不單單是接受文化課理論知識和生活技能那么單調的學習經歷了,同樣還要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其中的“勞”主要指的是勞動教育。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既可以說是新時期黨和國家對教育教學提出的一項要求,同時也是現代學生發展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勞動教育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滲透勞動教育理念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展開了介紹與分析,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勞動教育;滲透策略
高中歷史作為高中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通過歷史學習,不僅能夠使同學們開拓基礎的學習知識,還能讓同學們了解我國的發展歷程,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反映到日后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2020年,教育部提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其中明確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學科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滲透勞動教育。從高中歷史學科中可以看到,很多歷史內容和文明成果都是經過人民的辛勤勞動所獲得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些作為勞動教育的教學資源。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勞動教育滲透的意義分析
(一)進一步提升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
歷史不僅包含了過往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同時還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里面。在“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中明顯地表明了這一點。而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強調了“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僅僅要做好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還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推動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從這一新課標中可以看出歷史這門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所以,作為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立足于課程內容,深入挖掘歷史這門學科獨特的教育價值,然后在實際教學中將其教育功能和優勢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基于素質教育理念下,重點強調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勞動教育便是其中的一項重點要素,同時也是學科中的教育內容之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對于歷史學科教育價值的提升和發揮能夠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二)推進學生的健康與全面發展
在素質教育的深入下,精準地指出:“學生的發展不能只是局限于學習成績,而是需要體現在多個方面上。”在上述我們已經提到,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所以學生在發展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要具備較強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推動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也間接地體現出了勞動教育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作為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找到其中的勞動教育資源,然后在恰當的時機將其滲透到學科教學當中,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學生勞動意識。俗話說:“意識決定行動。”學生只有先具備勞動意識,才能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由此可見,勞動教育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的滲透,除了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以外,還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勞動潛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將勞動精神深入骨髓,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勞動教育滲透的策略分析
(一)深入鉆研政策,明確勞動教育要求
勞動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整個過程需要堅持一定的正確思想理論和原則,并不是隨意滲透的。為此,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需要了解并深入鉆研相關政策,正確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內涵,然后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性和目標性地 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
為了促進勞動教育在各學科教學中有一個更好的滲透,國家和教育部提出了一些指導意見,并頒發了一系列有關勞動教育的文件,進一步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為勞動教育的滲透提供了正確指導思想和方向。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和執行者,俗話說:“說教人者要先受教”。所以,要想將勞動教育更好地滲透到歷史教學當中,那么則要求歷史教師需要領悟到政策要求,并正確認識到勞動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之后在實際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去滲透勞動教育。除此之外,作為高中歷史教師同樣還需要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該課程標準為高中歷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重要指導,要求教師對課程理念和課程性質等都要全面了解及掌握。然后在此基礎上,以立德樹人為歷史學科的根本任務,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融入勞動教育思想,進而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引導學生感悟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價值,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勞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和歷史觀。
(二)結合史實論證,引導學生樹立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
從原始角度來看,要想活著就離不開勞動,所以,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勞動,而勞動又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從這種相互關系中可以看到,勞動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發揮著如此重要作用,同時這也體現出了勞動教育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新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的《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這一課為例,先介紹了勞動在早期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正是勞動的體現。無論是早期打制石器的制作,還是新時期磨制技術的發展,都可以說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從早期農業的出現到農業與手工業的分離,勞動依然在提供著核心力量支持,從這一點可以說人是勞動的產物。站在歷史這一角度來分析,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個社會形態,大致可以分為五種,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由低級發展到高級。在整個發展歷程中,其核心動力便是勞動工具的不斷變革和創新。舉個簡單例子說明: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這一發展歷程中,其核心動力為“鐵犁牛耕”;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發展歷程中,其核心動力為大機器模式下的生產勞動,推動社會發生了轉型。隨著社會的不斷轉型,社會關系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體現在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上,例如,封建社會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以此證明,可以說勞動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也可以說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支持。在這樣的一種唯物史觀的引導下,可以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有一個更深入的認知,最后,可以根據具體的歷史事跡來論證,深化學生的認知,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提供條件。
(三)深入挖掘教材,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勞動教育課堂
就高中歷史這門學科來說,有著非常明顯的社會性和人文性特點,適合滲透勞動教育。所以,教師就是最重要的角色,首先老師要鉆研歷史教材,為學生在課堂上引入勞動教育的思想做出引導,使同學們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勞動的重要性,進而打造出有積極性的勞動思想課堂氛圍。
在新部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會涉及到中國古代史這一單元教學,通過對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對各時期的偉大工程有所了解和感悟,包括隋朝時期的大運河工程、戰國時期的都江堰工程以及北宋的汴京城和秦朝時期的長城等,通過這些偉大工程的學習讓同學們了解古人的思想智慧和勞動創造力,同時也可以將這些作為勞動教育的素材,將古代與現代時代背景有效結合到一起,引導學生感悟到通過勞動可以創造奇跡的這一真理。在學習“我國第二個五年計劃實施階段”時,在這一時期發展中也是困難重重,我們通過努力并克服困難,最后也是頗有收獲,最為顯著的成就便是大慶油田的發現與建設,而這一成就離不開“鐵人”王進喜等勞動者的辛苦付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其作為對學生勞動教育的素材。再如:在對學生教學世界史“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部分內容時,最具有代表的發明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機,這項發明直接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進程。瓦特作為一名普通工人,利用自己的勞動智慧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成功改良了蒸汽機,推動了人類社會逐漸步入到“蒸汽時代”。通過將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故事講解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起“工匠精神”。
(四)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提升勞動價值
基于新課改背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豐富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起來,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夠感受歷史的變遷,進而熱愛歷史課堂、熱愛勞動、熱愛學習。所以,教師應積極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借助多樣化教學活動更好地滲透勞動教育,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正確認識到勞動的價值。
以新部編版高中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為例,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史”這一部分內容,可以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感受勞動的價值與意義。除此之外,在教材中還有很多內容也都彰顯了勞動的價值。如商周時代青銅器的制造、南方經濟開發時期曲轅犁的發明等,從這些創造成果可以直接反映出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真理。另外,中國古代在農學、數學和天文學等方面也有著顯著成效,如《黃帝內經》《九章算術》以及《授時歷》和《夏小正》等這些經典著作的撰寫,這些成果大部分來源于生活和農業生產,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們逐一列舉出來。
要想讓學生更直接地了解和感受歷史勞動教育,教師需要開展多媒體教學,將教學內容以圖片或視頻、音頻等形式呈現到學生面前,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更加直觀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對學生教學“隋朝趙州橋的建造”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趙州橋建造前和建造后的圖片視頻進行播放展示,通過對比建造前和建設后,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身上所具備的“工匠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例如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在參觀過程中為學生融入歷史知識,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到歷史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勞動創造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明確地指出勞動教育在學科教育教學中的滲透,既是現代素質教育理念提出的一項要求,也是新時代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將勞動教育積極滲透到高中歷史教學當中,不僅可以使歷史這門學科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揮,同時還可以推動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所以,作為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到這些,包括對勞動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性等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在實際教學中立足于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研讀歷史教材,深入挖掘出其中的勞動教育素材,通過多樣化教學活動的開展,以此將勞動教育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收獲更多感悟。
【參考文獻】
[1]汪良文.勞動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 科學咨詢,2021(26):165.
[2]馬進霞.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初探[J].學周刊,2022,5(5):139-140.
[3]楊波.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初探[J]. 中小學教材教學,2020(1):47-49.
[4]關燕.新時代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若干建議[J].文淵(高中版),2021(1):555-556.
[5]穆志睿.勞動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1,3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