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剛
摘? ?要? ?白露過后,晝夜溫差開始加大,棚室蔬菜管理有三項重點任務,一是保溫,二是提高植株抗逆性,三是防病。結合生產(chǎn)實踐,總結了如何關閉風口,如何增加有機營養(yǎng)提高植株抗逆性,如何根據(jù)不同病害采取預防與控制措施。
關鍵詞? ?9月;棚室蔬菜;保溫;防病;提高抗性
白露節(jié)氣(9月7—9日)是秋天的第3個節(jié)氣。從白露這一天開始,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一早一晚涼快,中午時段氣溫高,晚間蔬菜葉面上會有露水出現(xiàn)。這個時期的棚室蔬菜一定要注意保溫,尤其是果菜類等喜高溫的蔬菜,比如茄子、辣椒、番茄、黃瓜、豇豆等。同時,隨著晝夜溫差加大,蔬菜植株的抗逆性會下降,病害進入高發(fā)期,所以提高抗逆性、預防病害發(fā)生也是這一時期棚室蔬菜管理的重點。現(xiàn)將此階段棚室蔬菜管理關鍵技術措施總結如下,供參考。
1? ?及時關閉風口
做好保溫工作的第一步是及時關閉風口。風口什么時候關?一定要看天氣預報。但要注意,田間實際溫度要低于氣象部門預報的溫度,兩者之間甚至會相差3~4 ℃。在實際生產(chǎn)操作中,不僅要在棚內懸掛溫度計,同時棚外也要懸掛溫度計,測一下實際溫度,然后確定是否需要關閉風口。
1.1? ?風口分類? ?無論溫室還是冷棚,通常都有3個通風口,分別通的是頂風、腰風和底風。頂風對流最好,這個風口關閉最晚;腰風一般距離地面60~150 cm,通常與底風相結合放風。底風溫度最低,老百姓稱之為“掃地風”“冷風”,對蔬菜影響最大,盡早關閉底風就是為了防止“掃地風”對蔬菜秧苗造成危害。
1.2? ?關閉風口的原則? ?過了白露節(jié)氣,早晚溫差加大,無論溫室還是冷棚首先要關上底風,底風口關閉以后一般不再打開。即使中午溫度還很高,暫時不關底風,也必須把風口的位置盡量往上提,將塑料布提高到距離地面30~40 cm,不能讓風掃著地面直接吹進棚室,影響秧苗? 生長。
這個時候盡量開腰風和頂風。當外界溫度達到蔬菜生長最適溫度的低值時,晚上關腰風。頂風關閉最晚,當外界溫度在蔬菜生長 最適溫度的低值以下2~4 ℃,晚上開始關? ? 頂風。
蔬菜最適溫度指的是夜溫。根據(jù)不同蔬菜對溫度的需求,我們把種植面積較大的棚室蔬菜劃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喜高溫耐熱蔬菜,比如豆角(豇豆),其生長最適夜溫是16~18 ℃;一類是喜高溫不耐熱蔬菜,比如茄子、辣椒、黃瓜,其生長最適夜溫為14~16 ℃;一類是喜中溫蔬菜,最典型的是番茄,生長最適夜溫12~14 ℃。無絲豆、荷蘭豆跟番茄差不多,也屬于喜中溫蔬菜,生長最適夜溫也是12~14 ℃。還有一類冷涼型蔬菜,對溫度要求比較低,比如葉菜類、甘藍等,夜溫達到6 ℃以上就可以,最適夜溫8~12 ℃。
應掌握蔬菜對溫度的需求,適時放風,適時關閉風口。
2? ?增強植株抗逆性
隨著晝夜溫差加大,蔬菜植株的抗逆性會變差,病害開始增多,有的棚室甚至會發(fā)生冷害。冷害的發(fā)生并不一定是溫度太低所致,而是由于溫差加大,植株不適應,抗逆性差,表現(xiàn)為植株中上部葉片變黃、干尖,葉柄打卷、早衰等。
白露過后,應將提高秧苗抗逆能力作為管理重點。推薦使用氨基酸、甲殼素、腐殖酸、黃腐酸、沼液等,與防病藥劑加到一起,5~7天噴1次,連噴2次。
3? ?積極防控病害
9月份,大部分蔬菜進入坐果期,由營養(yǎng)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從生理特點來說,到了抗病性最差的階段。另外,隨著晝夜溫差加大,蔬菜的抗逆性進一步降低,葉片開始出現(xiàn)露水,更容易被病菌侵染,應加強病害防控。
3.1? ?病害預防? ?預防第一,預防藥劑可選用噻菌銅(龍克菌,噻唑類有機銅殺菌劑,低毒安全高效,持效期長,對細菌和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預防效果),12天左右(茄果類12~15天,瓜類10~12天,豆類12天)噴1次。可以結合提高抗逆性的有機營養(yǎng)制劑一起噴,抗逆防病雙管齊下。
3.2? ?病害治療? ?病害發(fā)生后及時診斷,對癥噴施治療性藥劑。
這個季節(jié)發(fā)生的病害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中溫高濕型病害,以低等真菌病害和細菌性病害為主。低等真菌以霜霉病、疫病為主,從9月份到10月底,只要有連陰天,黃瓜等瓜類,甚至包括葉菜(小白菜、萵筍等)都容易發(fā)生霜霉病。番茄晚疫病發(fā)生也比較嚴重。低等真菌病害發(fā)展速度快,傳播性強。細菌性病害也很多,包括角斑病、葉枯病、褐斑病、斑疹病等。還有一類是高溫高濕病害,主要是高等真菌病害,比如溫差大、晴天,番茄灰葉斑病易重發(fā),黃瓜靶斑病、豆角銹病等易發(fā)生。
另外,如果白粉虱防治不及時,還可能誘發(fā)病毒病。雖然隨著氣溫降低發(fā)病不會很嚴重,但也要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病害高發(fā)期不要急著噴藥,首先要降低病原基數(shù),然后再針對不同的病害去治療。推薦使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800~1 000倍液對植株進行整體噴淋,藥液量要足,淋洗式,噴透噴嚴,務求不留死角。第2天再選擇針對性藥劑防治,間隔3天連噴2次。這3次藥基本就能夠控制住病情。
針對低等真菌病害,比如霜霉病、晚疫病等,用氯溴異氰尿酸消毒處理后,可選用霜 脲氰、普力克等噴霧防控,間隔3天連噴? ? ?2次。
針對高等真菌病害,比如灰葉斑、靶斑病、白粉病、銹病等,用氯溴異氰尿酸消毒處理后,可選用苯醚甲環(huán)唑、咪鮮胺等噴霧防控,間隔3天連噴2次。
針對細菌性病害,比如角斑病、葉枯病、褐斑病、斑疹病等,用氯溴異氰尿酸消毒處理后,可選用噻唑鋅、噻唑酮、可殺得等噴霧防控,間隔3天連噴2次。
針對病毒病,在用氯溴異氰尿酸消毒基礎上,選用嗎呱乙酸銅噴霧,鈍化病毒,同時加上防治白粉虱的藥劑螺蟲乙酯,減少病毒? ? 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