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濤 鐘子毓 張良 蔣梅巧 程林潤



摘? ?要? ?為促進浙中丘陵山地甘薯品種更新換代,遏制當地甘薯品種退化、病害蔓延的趨勢,引進10個甘薯品種開展品種對比實驗,考察其農藝性狀、經濟性狀、食味性狀、抗病性等指標。試驗發現,金徐薯6號、金18S3-18、徐薯48的產量較高且商品薯率較高,適宜當地種植推廣,用以鮮食或加工。金徐薯22、金20-17單株結薯數多,平均單薯重小,其商業價值較高,可作為專用小薯型品種種植。金18S3-1、金徐薯23、金薯926烘干率較低,適宜甘薯薯片加工,可作為加工品種推廣種植。
關鍵詞? ?甘薯;品種比較;食味評價;浙中丘陵
浙中丘陵山地有種植甘薯的習慣,生產的甘薯主要用于鮮食,也作為原料制作淀粉、薯條、薯片、粉絲等,有一定的產業基礎。農戶多年來一直用老品種自留種用于生產,當地的甘薯生產存在種植代數高、種性退化及新病害發生嚴重等問題。針對這種現象,引進優良新品種,通過比較部分甘薯品種在浙中丘陵山地的表現,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甘薯品種,促進品種更新換代,提升產量,增加收益。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共11個,分別為金徐薯6號、金18S3-1、金18S3-18、金徐薯22、浙薯33、金徐薯23、徐薯48、金薯926、金20-3、金20-17及對照品種浙薯13;參試品種均由金華農業科學研究院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2年在義烏市上溪鎮東余村進行,前作冬閑,試驗田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試驗采用大區對比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四周設保護行。1畦插1行,畦寬0.65 m,溝寬0.2 m,大區面積120 m2以上,株距22 cm,密度約3 565株/畝。本次試驗3月2日育苗,6月17日扦插,結合耕整地每畝撒施復合肥25 kg,封行前人工除草1次。考查、記載生育進程和農事操作活動,10月19日收獲。
1.3? ?性狀考察測定? ?農藝性狀:大區內隨機連續抽取10株樣品,考察記錄各品種主蔓長、分枝數、株型、葉形等性狀。調查各品種病害發生株數,統計發病率。
經濟性狀:收獲時于大區內隨機選擇連續10株樣品,考察記錄皮色、肉色、薯形、樣品結薯數及地下部分塊根總重,計算單薯質量、空株率及商品薯率;以大區為單位稱取塊根質量,記錄總產并折算產量。
食味評價:挑選無病蟲害、大小均一的薯塊洗凈晾干,蒸煮熟后進行食味評價。邀請相關從業人員作為評價員,未對甘薯品種做任何介紹,樣本隨機擺放。在評價期間,每個評價員獨自進行評價,互相不接觸。每個樣品在口腔中停留3~5秒,結束后收集評價員的數據整理分析。
1.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由SPSS 25.0分析,表格均由Excel 2019制作。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藝性狀?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農藝性狀差異較大,蔓長131.2~208.4 cm,極差為77.2 cm,浙薯13藤蔓最長,金20-3最短。浙薯13和金18S3-1兩個品種的蔓長超200 cm,為長蔓型品種;金徐薯22和金20-3兩個品種蔓長低于140 cm,為短蔓型品種。參試品種的分枝數3.6~4.6個,金20-3最多,金徐薯23最少。參試品種除金20-17為半直立型外,其他品種株型均為匍匐型。金徐薯22、金20-17葉形為深缺刻,浙薯33、金20-3、浙薯13葉形為心形帶齒,其他品種葉形為心形。
金18S3-1、浙薯13、浙薯33、徐薯48、金20-17塊根為紡錘形,其余品種塊根為短紡錘形;金18S3-1、金徐薯22、金徐薯23、徐薯48、金20-3、金20-17薯皮為紅色,金徐薯6號、金18S3-18、浙薯33薯皮紫紅色,浙薯13、金薯926薯皮淺紅色;徐薯48薯肉橘黃,金20-3薯肉淺黃,金徐薯6號、金18S3-18薯肉為白肉紫心,金徐薯22、浙薯13薯肉黃色,金18S3-1、金徐薯23、浙薯33、金薯926薯肉顏色橘紅;參試品種中,金18S3-1空株率較高,為4.4%,其次是金20-17,為2.4%,金徐薯6號、金18S3-18、金徐薯22、徐薯48和金20-3未發現空株。除金20-3、徐薯48、金徐薯6號3個品種未發現病害,其余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病害發生,金薯926病害最重,為6%,其次是浙薯33,5.9%,金20-17病株率3.7%。
2.2? ?經濟性狀? ?由表2可知,金18S3-18單株結薯數與對照浙薯13相同,為3.8個,其余品種結薯數均高于對照。金徐薯22單株結薯個數最多,達到7.2個,其次是金20-17,6.1個,再次是金20-3,5.5個。
金18S3-18平均單薯質量最高,為230.4 g,金徐薯22最低,為103.2 g,金18S3-18、金徐薯6號、金徐薯23、徐薯48、浙薯13平均單薯質量較重,為大薯型品種,金徐薯22、金20-17為小薯型品種。
參試品種的烘干率24.6%~34.3%,浙薯13最高,達34.6%,金18S3-18烘干率為第2位,為31.7%,金徐薯22第3位,為30.2%;金徐薯23、金薯926、金18S3-1干率較低,分別為24.6%、25.4%、25.5%。
參試品種的商品薯率最高為金徐薯6號,達到87.2%,其次是金18S3-18的84.8%,浙? 薯13為第3,為83.6%;其余品種商品薯率在83%~75%。
經計算金徐薯6號產量最高,為2 594.3 kg/畝,比對照增產14.7%;金18S3-18產量為? 2 523.4 kg/畝,比對照增產11.6%,列第2位;徐薯48產量為2 461.4 kg/畝,比對照增產8.8%,列第3位;金20-3產量為2 329.5 kg/畝,比對照增產3.0%,列第4位;金薯926、金18S3-1、金20-17產量相對偏低,分別為2 125.7 kg/畝、1 958.6 kg/畝、1 858.2 kg/畝,比對照減產6%、13.4%、17.8%。
2.3? ?食味評價? ?由表3可知,金18S3-18的粉度最高,達4.3分,金徐薯22與浙薯13粉度分數相同,均為4.2分,金18S3-1最低,3.1分;金18S3-18甜度最高,為4.3分,其次為金徐薯6號,4.2分,金徐薯22與浙薯13甜度相同為4.1分;金徐薯22纖維最高,為4.3分,金徐薯6號、金18S3-18、徐薯48纖維分與浙薯13相同,為4.1分,金20-17纖維分數較低,口感較差;金徐薯22的綜合風味分最高,為4.3分,其次為金徐薯6號的4.2分,金18S3-1、徐薯48與對照浙薯13分數相同,均為4.1分。
3? ?結論
根據甘薯的烘干率、食味評價等性狀表現,將其用于不同用途,可將甘薯簡單劃分為以下幾種類:鮮食型、加工型、專用型。
從產量等經濟性狀角度,金徐薯6號、金18S3-18、徐薯48的產量較高,商品薯率較高,適宜浙中丘陵山地種植推廣,用以鮮食。
金徐薯22、金20-17單株結薯數多,平均單薯重小,雖然產量較對照有所下降,但其商業價值較高,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作為專用小薯型品種種植。
金18S3-1、金徐薯23、金薯926等品種烘干率較低,適宜甘薯加工,薯片口感松脆,可作為加工品種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韋民政,唐秀樺,熊軍,等.廣西甘薯產業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學報,2021,52(06):1 520-1 526.
[2] 李鐵鑫,吳德祥,趙鵬,等.不同甘薯種植區的土壤特征[J].西南農業學報,2022,35(01):140-147.
[3] 張海霞.脫毒甘薯綠色高產種植技術及發展前景[J].現代農村科技,2022,612(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