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

一百多年前,那里曾坐落著青島三大會館中的兩個——三江會館、廣東會館,名流顯貴出入,商賈往來頻繁。
一百多年前,那里曾擁有青島最早的中國人戲院“琴港第一戲樓”,戲臺雙檐高起,雕梁畫棟,演出時自有一番和聲鳴盛的氣勢。
百年時光流轉,往事漸漸褪色,市井煙火升騰在那片被稱為大鮑島的老街區,而老樓日漸斑駁,如龍鐘的老者顫顫巍巍……
指針劃到2022年,在青島的“城市更新”行動中,加固修葺后的老里院,重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時尚、文藝、懷舊,成為老城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繼銀魚巷、廣興里、復興里之后,1月27日,三江里正式開街,“人生更有戲,就來三江里”,正如這句主題語所希望的那樣,往日的熱鬧又回來了。
“達利與時光”的雕塑、怒放的鮮花瀑布、藝術墻繪、文創市集、文藝小店、微型博物館……踩著石板小路走走逛逛、拍照打卡,總有驚喜發現。另外,傳統戲曲、音樂會、實景話劇、電影節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會經常上演。
瘦瘦的老錢,自稱“錢大胖子”,是個資深手工愛好者,于青島輾轉多地后,將自己的“琢木工坊”搬回了承載童年記憶的老里院,“我小時候經常在里院轉,一個院一個院的跑,玩捉迷藏”老錢說。在這里,他閑時做做木工,忙時教教學生,販賣手藝和作品,順手還能將被遺棄的老門框變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他和店里的兩只愛寵貓咪“豆菇”和“三胖”,一起享受著不緊不慢的老院時光。
隔壁大胡子老張“悠然”地在這里“販賣文藝”,藝術家的畫作、中古的玩偶、暗藏心機的老電視,還有文創周邊、古董雜貨……“悠然小店”里滿滿當當的“寶貝”,琳瑯滿目。
里院書房是三江里鬧中取靜的一方所在,一杯咖啡、一本書,享受一段獨處的時光,或是三五好友圍爐煮茶,熱氣騰騰,低語中碰撞著思想的火花。
“此地有C A I”微型博物館道出了“三江里”的前世今生,并取諧音“才”“財”“彩”,分別代表著才華、財富和彩頭,濃縮了三江里百年的煙火繁華。這座展館按時間線分為“建城興城、同鄉會館、里院生活、保護修繕”四個板塊,講述了三江里所在的大鮑島區從山林農田到會館建成,從里院煙火到如今修繕煥新的歷程。
三江里,更準確地說,濟寧路與四方路合圍中一個文化街區的統稱,里院套里院的結構特點,注定了那里不僅有三江里一個院子。

位于濟寧支路13-17號的里院呈E字形,包含兩個方形院落,西云承里建筑為三層,主入口與芝罘路相連;東云承里(云承東里)建筑為兩層,入口與濟寧支路相連,兩院落不相通。沿芝罘路立面整墻原為人造石分格,為當時流行范式。“云承”出自《楚辭·九章》:“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濟寧支路11號是珠江里,主體采用磚木結構,地上三層,為廣東會館后期接建建筑,供同鄉人居住之用。建筑平面呈U字形,與廣東會館會議廳相圍合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狹小院落,在首層通過外廊通道與廣東會館南北兩側小院落連接。建筑三層房間均為居室,場地東高西低,濟寧支路的入口處于二層,入口上方設三角形山花。建筑為紅瓦雙坡頂,高起煙囪體,外墻底部均設石砌基座,石材勒腳。
據介紹,人才公寓、配套餐飲、書法、茶館、酒吧、藝術空間等多元業態將陸續填滿煥新的里院空間,人們再次聚集,店主們閑暇時串門、聊天,喝茶,一團和氣,續寫著新里院的鄰里之情。同時,店主與游客之間,也因這短暫的相遇,生發出N種可能性,或許若干年后,又將形成一部嵌入城市記憶的里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