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紅 王水英 金嫻婷
肺結節是CT影像檢查中發現的肺陰影,直徑<3cm的圓形或類圓形的軟組織病灶,可單發或多發,邊影清晰或不清晰。一般來說,初次 CT檢查發現的肺部結節80%~90%都是良性病變。良性結節的誘因包括肺炎、結核病、真菌感染、肺纖維化、肺泡蛋白質沉積癥等;長期吸煙、暴露在空氣污染或有害氣體中,以及過度暴露于放射線中也可發生肺結節;一些遺傳性疾病也可能導致肺結節的形成。惡性的病變則為肺癌或者是肺轉移瘤。
肺結節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只有當結節增大或者壓迫周圍組織時才會出現咳嗽、咳痰、咯血、胸悶、胸痛等癥狀。因此,定期做胸部CT檢查是發現肺結節最有效的方法。根據CT影像學特征,我們可以初步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一般來說,良性肺結節邊緣光滑、規則、密度均勻、無鈣化或者有完全鈣化;惡性肺結節邊緣毛糙、不規則、密度不均勻、有分葉或毛刺、無鈣化或者有斑點狀鈣化。當然,這些特征并不絕對,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查方法進行綜合判斷。
根據臨床指南,肺結節的處理方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對于純磨玻璃結節(CT發現邊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內類圓形密度不足以掩蓋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氣管肺陰影),若結節直徑≤5mm,則建議半年復查1次胸部CT,之后每年復查1次;若結節直徑>5mm,則建議3個月復查1次CT,再進行年度CT隨訪;若結節直徑>10mm,則建議進行非手術活檢或手術切除。
2.對于部分實性結節,若結節直徑≤8mm,建議分別于3、6、12、24個月進行胸部CT檢查,若無變化,則可年度隨訪;若結節直徑>8mm,則建議3個月復查1次CT。若結節持續存在或直徑>15mm,則建議進行PET-CT評估、非手術肺活檢或手術切除。
3.對于多發肺結節,建議根據各結節大小分別管理。
在中醫臨床,肺結節通常被歸類為“積聚”“肺積”“咳嗽”“息賁”等病范疇。《素問·六節臟象論》言,“肺者氣之本”,其主要功能是宣發和肅降。宣發即將衛氣和津液布散全身以充養形體、溫煦潤澤肌膚皮毛,防御外邪侵襲。肅降使肺系通調而不滯塞,治節諸臟,而令協調;肅降又可使心血下行,通調水道而輸布津液。如果肺氣的宣發和肅降失常,就會引發肺病變而生結節。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肺功能失常呢?臨床總結發現,其與津虧、氣虛、血淤、痰濕等因素有關。熱燥津虧,津虧則痰凝,久則成為老痰、頑痰;氣虛則肺氣不利,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痰濕;血淤則導致血液淤積在肺部,形成淤塊,痰濕和血淤互相作用,阻礙氣機運行,最終在肺部形成結節。因此,中醫治療肺結節的主要方法就是清熱解毒、益氣活血、行氣祛濕、化痰散結。清熱是指清除體內的熱毒;解毒是指減輕炎癥反應和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益氣是指補充人體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活血是指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血液淤積;行氣是指促進氣血暢通,調節氣機運行,使痰濕不致停滯;祛濕是指消除體內的濕邪,改善痰濕內停的情況;化痰是指清除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痰濕;散結是指軟化和消散肺部的結塊。
具體到治療上,則強調要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治。比如,年輕人氣血雍實,可予清熱散結類中藥;年老氣衰之人,予益氣活血類中藥以補氣通絡。這里筆者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介紹兩個方子供大家參考:
川貝半夏方 川貝母6克,半夏9克,水煎服。川貝母可以散結消腫、化痰止咳、清熱潤肺,半夏可以消腫散結、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兩者搭配起來,適用于濕熱、痰濕重的肺結節患者。
柴胡香附川芎方 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三味藥烘干或曬干,按照2∶2∶1的比例打成粉末,每日食用0.5~1克。此方來自清代名醫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其中柴胡能疏散肝郁、生發陽氣,香附能理肝氣、寬中調經,川芎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三者合用適合氣血淤滯型的肺結節患者。
除了內服中藥,中醫還有外治法(針灸、滾針、拔罐、艾灸)、食療、呼吸吐納等保健方法可以輔助治療肺結節。
針灸、拔罐、艾灸主要選擇大椎、肺腧穴、膏方穴、風門穴、尺澤穴、列缺穴、云門穴、太淵穴等穴位,可促進氣血運行,消除濕邪和淤血,改善肺部病變。
飲食方面要注意食材的新鮮度和多樣化,葷素搭配,多進食養肺、潤肺、清肺、散結的食物(如梨、柿子、柿餅、枇杷或枇杷干、石榴、柑橘、白木耳、山藥、百合、蘆根、白蘿卜等),避免肥膩、辛辣刺激性、燥熱的食物。《素問·五常政大論》言“谷肉果實,食養盡之,無食過之,傷其正也”,指出食療可以去除疾病,幫助體質恢復。這里筆者再推薦兩款食療方:
黨參玉竹牛大力豬肉湯 將豬瘦肉與黨參、玉竹、牛大力共煮湯,加食鹽調味食用,有益氣潤肺止咳之功,適用于肺結節伴有咽干易咳、心煩口渴者。
五白飲 白木耳6克,北沙參、玉竹、百合各10克,水煎服,有養陰潤肺、止咳化痰之功,適用于肺結節伴干咳痰少、痰中帶血、咯血者。
呼吸吐納可提高肺功能,通暢氣道,具體做法:取端坐位或站立位,全身放松;手放在臍下小腹(丹田)上,用鼻吸氣使腹壁緩慢鼓起,感受到腹部充滿氣體后停止吸氣,口呈魚嘴狀鼓起緩慢呼氣,感受到氣體從腹部到肺到呼吸道到口中排出,最后稍用力收腹壁使氣徹底呼出。如此循環呼吸,呼氣的時間要比吸氣的時間長1倍或2倍,每次練習5分鐘,逐漸增加到10~15分鐘,每天進行2~3次。
除上述,平時生活和工作壓力較大,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的肺結節患者,還可通過多按摩期門穴和內關穴來疏導郁結的肝氣。期門穴位于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內關穴位于腕橫紋向上2寸,可利用睡前10分鐘按揉這兩個穴位,以按壓有酸脹感為度。此外,肺結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避免吸煙或二手煙,不要在霧霾或空氣渾濁時外出,避免接觸化學或射線污染等,如此才能根除疾病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