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菊高 劉亮
利巴韋林(RBV),又稱病毒唑,1972年由美國艾欣醫藥公司研發。其抗病毒的作用機制為病毒mRNA聚合酶的核苷酸結合位點與利巴韋林的主要代謝產物三磷酸利巴韋林(RTP)結合抑制病毒酶的活性,進而減弱病毒的復制。在國內,該藥不僅被廣泛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各類肝炎、皰疹、各類疣等,還被用于治療甲、乙型流感以及一些非典型肺炎,其臨床價值令人咂舌。
然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其適應癥僅有以下3條:(1)慢性丙肝(肝病代償期);(2)初次接受聯合干擾素α治療的有HIV感染的慢性丙肝患者(肝病代償期);(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同時,FDA只批準了口服和吸入兩種給藥途徑。而在國內,該藥增加了多種劑型,如泡騰顆粒、注射液以及滴眼滴鼻液,增加藥物使用頻率的同時也增大了藥物濫用的風險,潛移默化地危害著機體。不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目前修訂了該藥顆粒劑的說明書:僅用于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以及皮膚皰疹病毒感染。由此看出,該藥的濫用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下面,筆者就利巴韋林的相關疑問進行詳細解答,供讀者學習參考。
絕大部分的感冒由病毒所致,目前,全球已發現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200余種,但相關研究表明,利巴韋林僅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有效,對其余病毒包括各類流感病毒均未發現療效。簡而言之,該藥無法治療絕大部分的感冒。此外,該藥長期使用還會引起較多不良反應,如消化系統的惡心、嘔吐、腹瀉,血液系統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貧血等。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應謹慎使用利巴韋林。
我們先看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針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相關警示:已有充分的動物研究證實,利巴韋林有明顯的致突變和胚胎毒性(在低于人體用量的1/20即可出現),該藥會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或死亡,在治療前、治療期間和停藥后至少6個月,男性和女性應避免備孕,可能懷孕者應采取至少兩種避孕方式有效避孕,一旦懷孕應立即報告醫生。再來看FDA的黑框警告:幾乎所有動物實驗均觀察到(該藥)對胎兒會產生明顯的致畸作用,因此孕婦及備孕男性均不建議使用利巴韋林,且在治療期及停藥后半年內均須采取嚴格避孕措施。同時,FDA還作出如下要求:女性需進行驗孕,結果為陰性后才能開始使用利巴韋林,且在治療期間及停藥后6個月內的每一個月嚴格進行妊娠檢測。目前國內外已有使用利巴韋林致畸和致胚胎毒性的報道,胎兒出現眼睛、四肢、生殖器官等畸形。因此,在處于備孕或者妊娠期間,無論是女性還是其男性伴侶,務必嚴格禁用利巴韋林。
該藥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貧血,在口服最初的1~2周內出現血紅蛋白減少,且約10%左右的患者出現心肺功能的減弱。已報道有伴隨貧血的患者使用利巴韋林引起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損傷,故貧血患者不推薦使用,具有心臟病史或明顯心臟病癥狀的患者禁用該藥。
總的來說,利巴韋林在帶來廣泛治療功效的同時其危害也不容小覷,患者一定要遵醫囑謹慎使用。